“带鱼,带鱼出售,两文钱一斤!”
旁边的带鱼也堆积成了小山,刚出海的带鱼跟一条银腰带一样,因为气温低,也被冻得硬邦邦。
这种深海鱼不常见,市场上虽然有,价格却不低,现在两文钱一斤就能买到原来能买几十上百文的鱼……
买带鱼的队伍长度也不算短。
至于其他深海鱼,因为个头都很大,整只卖都得几两银子,排队人的打扮都跟别的队伍不一样,一看就知道是富人家的小厮,不远处还停留着不少马车。
帮忙卖鱼是百货楼抽调的人,天津卫这边消耗的鱼有限,卖了一天后,见港口还是有渔船往返,有人出面想要将鱼低价全包了。
百货大楼这边当然不允许,真要包出去,这鱼就成了普通人吃不起的高价鱼,这不是白白给别人作嫁衣。
他们图什么?
本来低价卖鱼就是给百货楼赚取名声。
一听有人要全包了,上面当即有了应对,开始限购。
每人只能定量买,想买多还不行。
什么东西只要一限量就会被人认为是好东西,自然会引起哄抢。
一听限量,本来还不急着买鱼全都跑来排队。
那些见到商机没能得逞的人干脆以高出一文的收购价从市民手里收鱼。
哪怕是价格最低的黄花鱼,两文钱一斤低价收购也是不亏。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有人这边排队买鱼,买到后走到另一头排队卖鱼。
就这么排了两次队就能换来至少三文钱的收入。
难得的赚钱机会,不少人更是全家老少一起出马。
百货店的人见状将这消息上报上去,最后上面商量过后给出的结论是不管。
人从市民手里收鱼,不是从他们手里拿到,市民也得利了,他们也得名了,没必要管。
所以就出现了明明只在天津的港口卖的海鱼,转眼就出现在京城市面上。
在走城门收过税后,这些鱼以六七文钱一斤出现在各个热闹街市上。
对于京城的百姓来说五文钱的鱼真不算贵,冬日里一斤肉得三四十文,不足十文钱的鱼可以说物美价廉。
这批鱼很快被抢购一空,然后天津卫那边卖鱼的消息传入京城。
毕竟火车开通后,这交流就变得迅速起来,这鱼前脚在京城卖起来,后脚就有人将天津卫那边的消息带入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