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应天城内就有不少旗人靠着发印子钱维持生活,这事根本禁不了。
江南商业发达,从事手工业的小商户极多,他们的抵抗力也弱,一次水灾、一次旱灾就能让一生积蓄毁了大半。
借银子周转这事是常态。
显然刘织户看到了明年收购棉花和蚕茧再倒卖给江南服装厂的商机。
只要借一笔本金,他能保证赚取足够的利润!
借银子这事不是去街头上随便找个人家就能接到,这也是有门道的。
比如不少放印子钱的只放给有家有业的还得用资产做抵押。
很不幸,刘织户就没有什么好的资产用来抵押,他才将主意打到了唐皮子老家的那个大地主身上。
唐皮子也明白了他的真实意图,这是让他作保呀。
说实话,两人情分还真没到这份上。
唐皮子是老实人,对上刘织户期待眼神,想拒绝又张不开口。
突然他灵机一动道:“要说我都搬来县城好多年了,也就过完年才回去几个月,说实话跟刘大地主情分还真没到那可以借钱的地步。”
见刘织户脸色一变,他沉思一下才道:“我倒是知道一个借钱靠谱的地方,利息还不是很高,就是应天府织造局旁边的泰山银行,门上有大铜钱的那个,要不你去那里看看?”
“昨日我从那边回来,看到有人从那里借钱。”
***
送走了刘织户,唐皮子拿着钱袋子去了县里的百货铺,想要打听新的纺织机有没有到。
这机器现在已经成为县里所有人家的心头好,家中要是多了这样一台机器,不晓得能多织出多少匹布。
当然唐皮子这会儿还没有思考布要是织多了也是会卖不上价的。
在他朴素的认知里,丝绸一直是供不应求,哪有卖不上价的道理?
百货铺就在县城南边城门入口位置,唐皮子在门口盯着草棚子下的那个半人高的纺织机。
这台纺织机后面站着一个男人,动作轻巧,转轮不停转动,飞梭也是,就这么短短时间一小段布就织出来了。
这不是唐皮子第一次见到了,每次见了都忍不住驻足。
县里其他人也是,哪怕纺织机已经出现六七日,整个县凡是有空闲的都会跑来观看。
时日一长甚至传到了乡下,唐皮子站了一会儿就看到不少熟悉的人,都是自己村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