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难得见她这样沮丧模样,摸了摸她的头发道:“被洋人弄去又如何,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宝音气得拍打他胸口,“当然是拿回来,那是我们文明成果,是历史的见证,别人又不会爱惜,最后还拿那些当作战利品展示!”
皇帝想到她曾经透露过的历史,一口老血堵在了胸口。
他最爱的古董字画和子孙的收藏,最后都被洋人掠夺走放在了自己国家展示?
他按住了她乱动的手,声音变冷了,“你说得对,是该拿回来。”
“还有银子的事就按你说的办,等银子到了,就发行国债,先将北边战事平了,再处理洋人。”
“是文明古国,这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只会是大清!”
……
一本又一本看起来破旧的书被送进了南书房。
宝音目光紧张盯着书,等清点后她忙问,“有多少册?”
得知少了四百多册,她有些惋惜。
皇帝捡起一本随意翻了翻,见是农书有些惊讶,里面竟然比他所知还要详细。
“好书,这么藏着是可惜了些。”
宝音深吸一口气道:“《永乐大典》给我,我出一百万两银子召集天下文人以《永乐大典》为基修一套《康熙大典》!”
皇帝露出意外神色,很快收回了眼神将书丢了回去。
作为一个有远大理想的皇帝,定然不会放过文功,他想着修书,只是没想过修哪一方面。
像是《永乐大典》这种,肯定没钱修。
“叫《康熙大典》岂不是拾人牙慧?我看不如就叫《古今图书集成》。”
宝音吐槽:“干脆叫《大清百科全书》算了。”
皇帝一听,顿时点头:“这个名字不错,就叫这个吧。”
宝音有些雀跃起来,没想到他真愿意将《永乐大典》交给她。
东华门的皇史宬是个冷门衙门,算是明清存放档案的地方。
因为木质建筑容易着火,所以这里是少见的砖房建筑。
今日宫里来了人,带着牌子将《永乐大典》都给搬走了,负责看管书籍的官吏心里一咯噔,有了不好预感。
到下午,就有东城兵马司的人过来,调查开国时《永乐大典》的入库书单,因为分不清谁任期期间丢失过书,历届官吏都被带走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