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名造船能工巧匠聚集在这里加上匠人背后的家人,起码有近十万人。
淮安本就繁荣,再加上这个造船厂那就更繁荣了。
若是说扬州的繁荣是靠着盐商堆砌起来的畸形繁荣,那么淮安就是真真切切繁荣,整个淮安都是靠着清江船厂这个实体行业支撑起的繁荣。
康亲王一进入淮安就发现其与别的地方的不同,江南许多地方还很贫困,淮安却有不属于扬州的繁荣,且淮安百姓走在街上跟别的地方穷苦面貌就不一样。
康亲王并未直接领着兵马闯入这座城市,而是先微服私访进来探探情况。
什么地方最好打听消息,当然是茶楼。
一行人便进了一家看着还算高档的茶楼。
“鹤年兄,听说你大兄去了湄洲的造船厂?”
“贤弟消息倒是灵通,哎,我大兄得我家老爷子真传,可惜船厂招工名额有限,无奈之下才南下,没想到竟然让他闯出了些名声。”
“真羡慕鹤年兄,听说你被推荐去了宁波的船舶学院?”
书杰侧头就看见隔壁桌上一瘦弱男子含着笑意道:“我大兄觉得我身子骨弱,无法承担长时间的造船工作,便推荐我去教书。”
“真羡慕您那,一家子都有了着落。”
小二过来送茶,书杰丢了一两碎银打听隔壁桌的情况。
小二回头看了一眼小声道:“哦,是周公子。”
“周公子以前也是造船厂的人,早些年被他爹领着进了造船厂,后来一次试穿他爹和他被带入水里,只他一人被救了出来,可能是在水里被呛久了,醒来就病歪歪模样。”
他压低了声音:“船厂那边连赔偿都没有,就给他兄弟赶出了船厂,听说船厂的一位管事还喊话,不准兄弟再回船厂。”
书杰身边一位青年开口:“这种事很常见吗?”
“怎么不常见?”
他冲着南边抬了一下,“南边有一块地是咱们淮安最穷的,有不少都是船厂赶出来的!”
几位御史对视一眼,觉得这应该是最好的突破口。
青年又打听了一些消息,没有正面问,可句句都围绕着船厂。
船工家里一个月买几次肉,到本地富户都经营什么买卖,本来外地人问这些小二应该警惕的,可偏偏青年说着一口流利的扬州话,让人以为是扬州那边来的客商。
说到最后,小二语带羡慕道:“咱们这的船厂不塞钱进去是甭想弄个活做,不过周公子他们赶上了好时候,那边那个船厂放了好大一个炮仗,往后在这做不了船工,还能去南边。”
第12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