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接触到,也不可能跑到外面做老师。
在蓝玉看来,林方氏的价值要比林子清高多了!
林方氏接受了女学堂的应聘,蓝玉和她签订契约后,见她脚不是很方便,命人去百货铺扛了一个轮椅过来。
林子清将母亲和妹妹送进来女学堂,等人进门后他站在门口又等了一段时间才转身问领着他们来的报馆编辑。
“我去哪?”
编辑领着他往街上走,边走边道:“蓝管事说你还不熟悉我们这边的规矩,让你先接受一下培训,地方也不远就在福建会馆附近,那里包吃住,您就暂时留在那,等培训完了再看您适合去做什么。”
第82章
编辑姓孙, 叫孙大海,两人路上聊了聊,林子清也知道了孙大海的一些情况。
孙大海是宛平县人, 家境贫寒,读过书,也考了童生, 不过没继续考,家里没有钱支持他继续读下去。
“家里五个兄弟,我大哥三十岁了还没能娶妻, 再读下去就得饿死人了。”
孙大海一副很看得开的模样, 笑着道:“我有个亲戚去年在小汤山干活,知道那边缺人, 便领着我跟蓝管事找了一份事做。”
“蓝管事见我做得妥, 又将我调到报馆这边, 有了收入家里也缓过来了, 再存两个月就能给大哥娶一个媳妇。”
这个世道读书人虽然不是遍地都是, 也不是那么稀缺。
会识字的人能干什么,去人家商铺做账房?
谁会收一个不知根底的人做账房?
还是说去抄书?
别说现在出版行业得有多发达, 人家印书比抄得要快多了。
穷书生, 穷书生, 说的就是这些放不下身段跟人争力气活, 又挣扎着找不到出路的人。
孙大海话语中的感激, 林子清也听出来了。
他未置一词,好不好还得以后才能知道。
想到那份契约并不是什么卖身契他放下心来,他之所以痛快签订契约正是里面有一条,他要离开需要提前一个月告知,这份前所未有的自由契约才是他爽快签约的主要原因。
出了胡同, 到街上明显热闹很多。
孙大海领着他穿过了马路,去了对面,路上有骑着骡子的,也有抬着轿子的,还有骑着两轮车快速从人群中穿梭而过的。
林子清都看傻眼了,这是什么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