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的作用是保证申请人不是不明身份的人。
翻看后典史在原来户籍上盖了一个章,红章上写着作废二字。
他抽出一份新的,拿起笔一边问一边下笔。
“姓名。”
张氏目光迷离,“张月娥。”
多久没有人问起过她的名字了,年少时手帕之交会叫她月娥,出嫁后她叫李张氏,被休后娘家无法容她,她搬出来改叫张氏。
似乎这就是她的名字,多久了,她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再叫这个名字了。
典史在户主后面写下这个名字,其他的照抄原来户籍上的。
“你是户主,家里还有谁?”
“还有一女。”
典史找出女儿的那份户籍,刚要抄写名字,张氏叫住了他,“我想给女儿改名,不叫招弟。”
典史手停顿,“改什么名?”
“张胜楠,楠木的楠。”
典史意外,还是帮着写了,一番弄完,他将户籍交回去,眼神负责道了一声“恭喜”。
张月娥含着泪不住道谢,又掏出银子塞了过去。
典史一摸有二两重,顺势收下了。
今日活虽然多,可每个来办事的都给了好处费,累积在一起也不是小数目。
这也是典史脸色虽然不好,还是态度温和的原因。
衙门办事收钱很正常,前朝开始衙门皂吏干活朝廷是不发钱的,发的那点米禄还不够养活一家人。
怎么办,当然是从来衙门办事的百姓手里刮油水。
几百年下来已经是一种常态,典史也没觉得哪里不对。
回去的路上,王氏不断向她贺喜。
“新律出来那天我家老头子就领着我家老大老二还有四五个侄子跑去大妞前面那一家将嫁妆搬回来了。”
“那一家可真不要脸,竟然还想占着大妞的嫁妆不还,亏还是个读书人家!”
“也是去得早,再晚一年嫁妆就被花光了,你是不知道,我给大妞陪嫁的那套银冠最后在那家新娶的媳妇房里找到的,这是把大妞的嫁妆当他们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