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孟祝眼睛一亮:“你们果园也养鹅了吗?”
米垚:“也?看来你们家养着鹅。”
卿孟祝笑:“之前是家里养的,后来放到公司里养着去了。不过我们没在果园里养,而是放到田里养。”
米垚:“放到田里,它们不会吃掉田里的菜吗?”
卿孟祝:“我们在田里干活的员工比较多,要是谁看到了鹅吃菜,会顺手赶走,所以问题不大。”
米垚:“那我们不一样,我们放在果园里养,它们都是吃草长大的,闲了就会在果园的沟渠里游来游去,属于散养鹅。”
卿孟祝:“你这么说的话,我开始馋了。”
米垚哈哈大笑:“真挺好吃的,我们每年都留最好的荔枝木给自家烤鹅吃,今天吃的鹅还是正宗的四月鹅。”
卿孟祝和明春晰对视一眼,纳闷:“四月鹅?现在已经到六月了,还算四月鹅吗?”
米垚摆摆手:“不是说四月吃的鹅,而是这个鹅养了四个月,现在正肥嫩,烤着吃最香。”
卿孟祝吃过周晏做的烧鹅,不过还真没吃过荔枝木做的烧鹅,好像也没怎么吃过刚好四个月鹅龄的鹅做成的烧鹅。
他还挺好奇这种烧鹅是怎么做出来的,又有什么不一样。
米垚看他的表情,干脆带着他去厨房看烧鹅。
米垚他们在果园里的厨房也是大厨房,他们平时跟员工一起吃饭,不算是自家的私人厨房。
这种大厨房的特点就是大,里面装修得也很朴实,水泥地面,水泥灶台,看起来非常抗造。
他们这里可能习惯了吃烤鹅,厨房有一个大烤炉,明火炉。
卿孟祝一进来就觉得热,台风带来的凉意被厨房的烤炉完全蒸干了。
在热之余,卿孟祝还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香气,肉香、香料香、木料香……各种各样的香味直往他鼻子里钻。
他进来之前是不饿的,现在一闻到这个香味,肚子就开始打鼓了。
卿孟祝看着已经上色的烤鹅:“现在这鹅应该烤得差不多了吧?”
正在烤鹅的厨师转头看了他们一眼,说道:“还早,现在才刚把皮烤脆,还得降温再烤,烤到鹅肉鲜嫩多汁,快不了。”
卿孟祝问:“那还要烤多久?”
厨师:“再烤一小时吧,一小时后差不多就可以吃了。”
米垚热情道:“我带你们去果园逛逛?等逛完就差不多了。”
卿孟祝这两天都帮着他救榴莲树,还真没怎么仔细看过他的果园,闻言问道:“可以带我去看看你家的荔枝树吗?”
米垚:“当然可以!我家的荔枝也引进了挺多年,好多人过来参观过。”
卿孟祝:“听说你家的荔枝是从农科院引种的品种?”
米垚:“对,到现在农科院的技术员每个月还会过来指导,有问题我们也会另外请技术员过来看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技术员们还会直接报上去,请专家下来指导。”
卿孟祝有些意外:“那这次榴莲树出问题了,你怎么没请技术员?”
米垚嘴快:“请了,技术员说救不了,也建议我种新的。”
说完,米垚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补充道:“后面我跟兄弟伙一说,大家都说你的种植技术比较好,先别急着把榴莲树清掉,请你过来看看再说。”
卿孟祝理解地点头:“希望我们处理过的榴莲树能更多地活下来。”
米垚看他不介意,松一口气:“我也希望,搞这个果园我还贷了点款,要是这几年回不了本,以后我就不搞了。”
卿孟祝:“不搞要做什么?”
米垚:“打工去嘛,我们这个年纪,卖卖力气应该还是可以,实在不行,做保安也是条出路。”
卿孟祝看他黝黑的脸上满是乐观,心中叹口气,转移话题:“你们荔枝树上的切口还挺多,这是环切了,为了促花促果吧?”
米垚:“对,也是为了控制树的长势,你看我们这些荔枝树都控制在六米以内,主要是为了防台风。”
卿孟祝摸了摸荔枝树粗糙的外皮:“我看荔枝树的枝条分布得也好,你们疏枝挺有一套,树冠顶部和底部的荔枝应该都能照到阳光。”
米垚:“也是农科院的技术员教的。”
米垚解释:“我们这个紫娘喜也叫荔枝王嘛,单果要够大才卖得上价。所以你们看我们的荔枝木为什么那么多,就是冬天的时候砍的——过密的枝条要砍掉,有虫有病的枝条也要砍掉。”
卿孟祝:“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就是要护理,荔枝才长得好。”
米垚:“今年不行了,荔枝起码减少三成。”
卿孟祝现在对农业可熟了,笑道:“荔枝是减产,不过对应的价格也会提升的,市场调节嘛。”
米垚嘿嘿笑了两声:“这倒是,遭这么一场台风,今年的荔枝王肯定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