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和曦都不用说话,大家一看他那个表情,就知道这锅酸笋榛鸡汤一定难喝不了。
卿孟祝看得有点馋,问周晏:“周哥,汤算煲好了吗?”
周晏低头看了眼锅里的汤,说到:“还差点火候,要再等一会儿。”
赵和曦期待地搓了搓手:“还差点火候都这么好喝,等会得好喝到什么程度啊?”
周晏:“等会就知道了,你们要不要来点面条?正好配汤和炸鸡枞。”
卿孟祝他们大晚上的上山跑了一通,还真有点饿了,急需一点碳水,此时也不客气:“要,谢谢周哥。”
周晏炸好鸡枞就揉面去了,三两下弄出一大把面条:“我挺久没拉面,今天大家凑合着吃吧。”
卿孟祝:“这面条一看就很筋道,竹虫也弄好了,可以炸了吗?”
周晏:“我来,就用炸鸡枞的油炸?”
大家都没什么意见,炸鸡枞剩下的油那么香,炸竹虫肯定也好吃。
他们在厨房忙活了好一通,终于在零点之前吃上了宵夜。
烤肉串、拉面、炸鸡枞、炸竹虫、凉拌竹荪和一种叫“小皮伞”的蘑菇,另外还有一锅酸笋榛鸡汤。
四人坐在餐桌上,吃着宵夜喝着汤,感觉人生都圆满了。
尤其赵和曦,他喝了一大口酸笋榛鸡汤,又吃了一个炸竹虫,喟叹一声:“哎,现在这日子,真是了无遗憾了。”
卿孟祝吹了吹榛鸡汤:“你说这话太早了,我们还会养出更好的家禽家畜,种出更好的菜,说不定以后吃烤肉,都不需要用外面的烤肉,吃我们自家的肉就行了。”
赵和曦乐了,以汤代酒跟他干了一杯:“那我可就盼着了啊。”
明春晰喝了小半碗汤,问周晏:“周哥,酸笋榛鸡汤能代替大虾成为农庄的新招牌吗?”
周晏很乐观:“我觉得能!等明天我就邀请老顾客到农庄里来试菜。”
说完,周晏抬眼看向卿孟祝:“就是这个酸笋——你们之前泡的酸笋多吗?现在是不是要抓紧时间再泡一批?”
卿孟祝:“泡了两大缸,应该够用了,反正酸笋榛鸡汤里面也不用放太多的酸笋。周哥你先限量供应,明天我再让人挖笋,农庄里多泡几缸笋。等用完现在这批竹笋,后面的竹笋应该也泡好了。”
周晏点头:“好,那我安排人接收。泡酸笋用你们家的井水泡吧?我感觉你们家的井水特别好,外面的水不够甘甜清冽,应该泡不出好酸笋。”
酸笋都给了,卿孟祝自然不可能心疼这么一点井水。
他一口答应下来:“没问题,明天我直接让人运大缸过来,我们将井水和酸笋装好,再放到农庄里。”
周晏想了想:“那还是拿小缸吧,比较方便运送,到时候我也好开一缸用一缸,免得走味。”
卿孟祝没什么意见:“那我明天弄好了,你等着接收吧。”
他们在餐桌上将事情定下来,晚上一点多才各自回住处睡觉。
有了新菜,周晏实在激动,回去之后也没睡着,半夜爬起来写了半天的工作计划,写完之后保存好才爬上床,心满意足地睡了。
周晏第二天依旧起得很早,起来之后精神抖擞,给老顾客发了个试菜邀请,让老顾客们过来尝尝酸笋榛鸡汤,并提意见。
正好夏季的蔬菜陆续下来了,店里也有很多新菜,周晏打算一并做出来,请老顾客们提提意见。
他素来人脉广阔,老顾客也很捧场,接到他的信息,纷纷给他回电,表示愿意过来。
他邀请的大多都是食客,不过也有同行听到消息后表示要过来尝一尝。
比如之前用过卿孟祝家番茄的厨师长范东华。
范东华主动打电话说想尝一尝酸笋榛鸡汤,周晏自然没有拒绝:“正好,范哥你过来给我提提意见。”
范东华:“哎,哪里称得上意见?就是交流交流,你们卿总家的菜最近太有名了,我好多粉丝都说想再让我尝尝他家的菜,我就厚着脸皮过来看看了。”
周晏笑着说道:“没事,你尽管来,我正需要一些实力强的老前辈帮我把把关。”
范东华:“那我能拍摄不?也算是个探店了,我拍点素材。”
周晏:“那我得问问我们卿总,范哥你等一下,我跟他商量一下再回复你。”
范东华:“应该的,我等你的回复。”
范东华好歹也算个大网红,他愿意拍摄,其实也是个宣传的好机会。
卿孟祝听完,觉得白来的流量不要白不要,直接答应了下来,标明拍详细一点也可以,他们的食材不怕被拍。
于是,周晏跟范东华约了第三天,说要做一下准备,再让范东华过来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