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设施的建成,占地面积也不会比星空学院小多少,而如果由桐山市这边来牵头建造的话,这份成绩,也完全可以算得上有桐山市一份。
以往星空学院打交道的大多都是师友逸他们,但这并不代表阮星回和市长没有接触。
只是因为星空学院的侧重点太明显,所以对方一直都没有办法多打交道。
但是现在有了机会,这份提点,也算得上是阮星回的一次无言的支持。
星空学院发展到现在,除了几次网络舆论和外来势力的纷扰之外,受限最大的就是系统本身,桐山市这边不仅没有给她使绊子,还在许多方面伸手帮忙了。
阮星回自然是乐意回报一二的。
不过,现在星空医院都还处于建设阶段,星空学院的学生数量规模初显,但还受限于学校内部,除了假期以外,暂时不会在学校附近晃悠,倒是还有建设的时间。
至于建设用的资金、人力、物力,这就不是阮星回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无声的默契下,一次心照不宣的合作就这么达成了。
阮星回像是什么都没有做一样,依旧专注于学校的建设工作之中。
星空大学的新生们终于已经到了报道的时间,开始像迁徙的候鸟一样,朝着星空学院的方向涌来。
由于星空路本身是环山建设、宽度有限,所以星空路上同时通行的车辆也是有限的,这样一来,即便是有不少的学生和家长都在往学校这边赶,能够同时来到大操场这边的人数也是有限的。
一趟大巴上面能够坐近八十人,而星空大学门口的大广场上,同时可以停下三十辆大巴,剩余的空间则是要留给学会说呢过和家长们活动,以及车辆调度周转使用。
也就是说,同一时间最多会有两千多人出现在新生报到处,去除掉家长的数量的话,就是一千人,分散到四个学院,也就只剩下两百多。
这个数字对于老师们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更何况这个数字实际上只是预估,上下波动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而前一批的学生和家长们到达以后,司机会直接停靠在学校附近的停车位,引导大家下车并卸下行李,然后返回星空路入口处,去接下一批人。
因为这个时间段在星空路上的还有沿线村民们的各种小车,所以实际上往返一趟是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的。
不过车辆一辆辆接着来,一辆辆陆陆续续走,一般情况下还是不至于造成拥堵的。
发展了这么些年,星空路的入口处也早就已经变了模样。
特别是近两年,因为招生数量的迅猛增长,而星空路在开学和期末的时候又都会进行管控,学生、家长都只能通过校车往返学校和镇上,所以往往都会聚集在停车点这里。
但是随着人数的增长,原本只是随意停靠的路边显然是已经装不下这么多人了,停车点也就在不停地往外移动。
镇上也在根据情况扩建这一块区域,留下足够大的空地以便将来使用。
一来二去的,原本的一个小路口逐渐变成了一块空地、一个小广场、镇上最大的广场。
平时学校人流量不是特别大的时候,这个广场就是镇上居民们的户外活动点,甚至是练一些镇上的活动都会在这里举办,比如广场舞大赛之类的。
但是等到高峰期的时候,这里就会变成一个临时的车站,专门供学生、家长、校车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