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进度在鲁信看来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不,东西收拾了个七七八八之后,鲁信就拉开了椅子,坐在自己的桌子前面认真学了起来。
以至于同宿舍的同学入住的时候,看到他这么认真学习的模样,还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对于大部分高三学生们来说,高考结束就等于解放,太多的人选择直接玩过一整个暑假,更别说是主动学习了。
难不成是匹配到了一个学霸?
那人挠了挠头,轻手轻脚地把自己的行李挪了进来。
但是一来就是两三个人外加几包行李,鲁信怎么会不知道有人进来了。
本身他也并不是在特别沉浸式的学习状态中,就放下书,和新来的室友打招呼。
转眼间,军训已经到了尾声,鲁信手里的书也看了个差不多,偶尔有一些难以搞懂的问题,都被他积攒下来,等到问题多到无法继续自学下去之后再去“骚扰”教授,如此反复。
一个多月的时间,倒是让他和教授混出了一定的面子情。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教授的眼里,他所谓的面子情却是不存在的。
教授:什么?这不是优秀的实验室工具人吗?说真的这个小家伙还挺对我胃口,以后一定是特别适合我个实验组的打工人!
由于有了开学之前打下的基础,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的时候鲁信就表现的很不错,也在各个专业课讲师们的面前留下了脸熟的印象。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虽然名声大,但并不是想象中容易入门的专业,正相反,这个专业入门门槛很高,拿高薪的门槛也很高。
鲁信的表现顺利地引起了不少老师的注意力,也在期中考试的时候凭借成绩得到了许多同学的认可。
在期中考试之后,学生们的基础练习已经基本都进行了一遍,陆陆续续被老师们带进了各个实验小组打下手。
至于是怎么分组的,那就看专业成绩了。
成绩越好的人,跟随的导师负责的项目也就越重要。
而成绩一枝独秀的鲁信,就这么顺理成章地被期待工具人到夜不能寐的教授给提溜进了自己的组。
星空大学的项目和其他学校的项目还有一些不同之处。
别的学校研究项目都是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寻求解题的正确思路。
而星空大学的研究项目则是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从系统兑换出来、需要借由实验室套上一个正当来路的,已经有了明确成果和解题过程的项目。
另一类则是不依靠系统帮助,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项目,又或者是因为难度低而在系统解题过程里面并没有说明的小环节。
但即便是小环节,只要这个东西在现世还没有出现过,那就是需要他们从无到有探索出答案的。
而这一部分,就是学生们主要参与的工作了,难度不算特别大,即便是学生们真的解决不了,还可以由老师们来处理掉,至少不会耽误项目进度,也算是留给学生们练练手,涨点技术经验了。
而学校里的老师们的工作重心其实还是在大项目上,毕竟人手实在是不多,每一个大项目都要涉及到不少的人和专业,其中的复杂程度就已经很让人头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