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来看一下,做了同样事情的,你们的同龄人,都是什么样的下场。”
说完,阮星回对着下面的几个人露出一个假笑,然后播放视频。
这几个学生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了盗窃罪,还是入室盗窃。
虽然年纪都还是十四五岁的学生,但也到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独立负责的年纪了。
所以,阮星回给他们挑的,是一部针对少年犯的纪录片。
纪录片主人公们的年纪都是在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有的人是盗窃,有的是抢劫,还有的……是杀人。
但是,虽然他们的罪名不同,进了少管所以后,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少年犯。
少年犯罪其实是一个一直以来都被大众关注的问题,并且有不少人针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行研究。
阮星回播放的这部片子,走的叙事路线更加偏激一些,采访拍摄的每一个少年犯,都是在当前罪名下,行为较为恶劣的那种,为的就是让小家伙们好好长长记性。
当看到和他们一样大的人,一个个地坐在采访椅上,述说着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几个男生忍不住头皮发麻。
少年犯A:偷盗巨额财物,涉案金额高达236万元,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
少年犯B:组织参与百人斗殴,导致整起事件中,三死两重伤,轻伤者不计其数,负有主要责任,判处有期徒刑19年。
少年犯C:入室抢劫,并砍伤屋主,阻挠救援,判处有期徒刑15年。
……
一个个极端案例出现在屏幕上,阮星回静静地看着学生们的表情。
原本还有些漫不经心的学生们的脸上这时候已经多了几分的慎重和思索。
他们的年纪和纪录片里的主人公相去不远,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犯了同样的错误,受到同样惩罚的概率几乎可以说是百分之百。
尤其是当看到少管所里的学生们一个个的都需要按时前去工作,穿着统一饭发型、表情木然地生活着。
这群缺少常识的小崽子们,总算是有了几分的后怕和担忧。
“校长不会要把我们也送过去吧?”
可怕的念头一旦在脑海里形成,这之后的时间里,他们就会反复地猜测和质疑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否在校长的容忍限度内。
越是猜测,就越是不安。
于是当阮星回将片子放完,留下一个写观后感的作业后,看到的就是小崽子们掺杂了后悔、心虚、不安的眼神。
“每人观后感一千字,不能抄袭,不能借鉴,早上上课前交到办公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