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三维可视化手术导航(2 / 2)

行世者2 坚木本木 2384 字 8天前
🎁美女直播

“赵教授,太感谢您了!是您给了我爸爸第二次生命。”患者家属激动地握住赵飞扬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赵飞扬笑着说:“这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努力,也是您和患者积极配合的结果。我们会继续关注患者的病情,确保他能彻底康复。”

赵飞扬和刘祖训带领着团队,继续深入研究阴茎癌的治疗方法。他们不断优化免疫联合化疗的方案,探索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最佳组合方式。

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临床试验,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每一次的治疗方案调整,每一次的患者病情好转,都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报告厅穹顶的玻璃幕墙折射着日内瓦的晨光,赵飞扬调整着全息投影仪的焦距,空气中漂浮的淡蓝色数据流在他眼前交织成DNA双螺旋结构。台下六百个座位早已座无虚席,欧洲肿瘤学大会的logo在电子屏上缓缓旋转。

"根据我们最新构建的数学模型,PD-1抑制剂联合顺铂化疗产生的协同效应,源于CD8+T细胞表面..."赵飞扬的英语发言突然被前排举起的右手打断。慕尼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施耐德教授摘下智能眼镜,镜腿在桌面敲出清脆的响声。

"赵教授,贵团队公布的78.1%客观缓解率令人惊叹。"德国人灰蓝色的眼睛扫过全息投影中的生存曲线,"但你们是否考虑过亚洲人群的HLA分型特殊性?这些数据在跨种族应用时..."会场响起窃窃私语,后排记者们的记录无人机纷纷向讲台聚拢。

赵飞扬感觉衬衫后背渗出冷汗。三个月前《柳叶刀》要求补充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数据,此刻正在他随身硬盘里静静躺着。正要开口,观众席后方突然亮起环形光幕——是刘祖训开启了远程接入系统。

"感谢施耐德教授的敏锐观察。"全息投影中的刘祖训正在北京实验室,身后培养箱里的类器官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我们为此开发了动态预测模型。"他轻触控制面板,会场中央顿时浮现出旋转的阴茎癌三维模型,不同颜色的光点代表各类免疫细胞正在癌巢周围聚集。

小李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控制室时,正看到赵飞扬在调试分子对接模拟程序。大屏幕上,IL-2受体与新型抗体的结合位点像拼图般严丝合缝。"教授,慕尼黑团队去年发表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年轻人声音发颤,手指在触控板上飞快滑动。

"导入他们的基质细胞亚群分类。"赵飞扬将咖啡杯搁在示波器上,深褐液体在杯沿荡出同心圆。当东方既白时,全息模型中的血管新生通路突然亮起红光——他们终于找到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调控因子。

次日上午的报告会上,当赵飞扬展示出根据欧洲人群基因特征调整后的预测模型时,施耐德教授第一个起身鼓掌。散场时,新加坡国立医院的林医生拦住他们:"那个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否用于指导手术导航?"

赵飞扬心中一动,他与刘祖训对视一眼,然后回答道:"这正是我们接下来想要探索的方向之一。目前我们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主要应用于研究肿瘤的微观结构和免疫细胞的分布情况,但如果能够将其精准地应用于手术导航,将会大大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不过这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如何确保在复杂的手术环境下技术的稳定性,以及如何与现有的手术设备进行无缝对接等。"

林医生眼睛一亮,"如果能够成功实现,那对于阴茎癌患者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们医院有很多复杂的病例,传统手术导航在应对一些特殊情况时总是存在局限性。"

回到国内的实验室后,赵飞扬和刘祖训立刻组织团队成员开始着手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手术导航中的应用可行性。他们与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现有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改造和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李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他负责将生物数据与工程数据进行整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两种数据的格式和标准有很大的差异。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通用的转换方式,才能确保在全息投影中的三维模型能够在手术导航设备上准确显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初步的融合方案逐渐成型。他们首先在一些模拟手术的案例中进行测试,赵飞扬亲自操作模拟手术,他发现虽然三维模型能够显示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但在实时操作中,模型的更新速度还不能完全满足手术的需求。

"我们需要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优化算法,让模型能够根据手术器械的操作实时更新。"赵飞扬对团队说道。

刘祖训则带领另一部分人研究如何与手术设备的兼容问题。"我们要确保我们的技术不会干扰到现有手术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让医生方便地使用我们的三维可视化导航功能。"

在一个真实的阴茎癌手术中,他们首次应用了融合了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手术导航系统。主刀医生按照三维模型的指引,精准地切除了肿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正常组织。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这一成功案例让整个医学界为之轰动。各大医院纷纷前来学习取经,赵飞扬和刘祖训也开始接到更多的合作邀请。

这一次,他们的目光聚焦在了肿瘤干细胞上。赵飞扬推测,肿瘤干细胞可能是阴茎癌复发和难以根治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方法,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治愈阴茎癌。"

刘祖训表示赞同,"我们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相关的标志物,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标志物,看看能否找到特异性的治疗靶点。"

团队成员们开始对大量的阴茎癌样本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肿瘤干细胞的独特特征。小李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和耐药性,而且这些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与之前发现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有很高的重合度。"

这一发现让整个团队兴奋不已。他们开始针对这些疑似肿瘤干细胞的细胞群进行深入研究,尝试开发新的治疗药物。

与此同时,赵飞扬和刘祖训也没有忽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再次踏上了前往欧美国家的学术之旅,参加各种国际肿瘤学研讨会。

在美国的研讨会上,他们遇到了一位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在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开展合作研究。

"我们中国的团队在临床研究方面有很多独特的优势,而你们在基础研究方面非常领先。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双方的优势,一定能够在阴茎癌的免疫治疗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赵飞扬向哈佛团队的负责人介绍道。

双方开始共享数据和资源,共同研究免疫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的联合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免疫检查点分子,这个分子在阴茎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出针对这个免疫检查点分子的抑制剂,将会为阴茎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有力武器。"哈佛团队的研究人员兴奋地说道。

喜欢行世者2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行世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