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勾栏听曲(2 / 2)

🎁美女直播

他站了起来,像是一个客人一样。

“由儿,你替为父好好的侍奉殿下!切记,绝不可出现任何错漏!”

李由点头,目送着李斯的离去,待到李斯离去之后,他才看着赢野开口,好奇的问道:“殿下,我们要去哪里?”

赢野眨了眨眼,而后笑了一声。

“当然是....去个好地方了。”

.... .....

咸阳城,某处小院中

一个病弱的青年坐在那里,时不时的还咳嗽几声,他的身旁一个书童模样的少年站在那里拍着他的背部,以让他舒缓。

“公子,您好些了么?”

张良将心中的郁气全部咳了出去后,身体倒是好一点了。

他看着面前绢帛上所记录的文字,有些喃喃自语的说道:“所以....当真是我错了么?”

张良有些茫然。

秋言神色同样迷惑的看着那桌子上的绢帛,有些迷茫。

这东西是他家公子所记录的关于“赢野”所说的话,就是那位大秦的皇长孙殿下。

韩的势力并不算太大,但却也并不算小。

六国覆灭之后,贵族们联合在一起,而赢野当日在朝堂上与淳于越的争论又不算是什么隐秘之事,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流传了出来。

如今只是小范围的在咸阳城内流传着,还未曾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几日之前,张良得到了一份记录着当日“赢野”所说内容的绢帛,他得到这绢帛之后便将自已关在屋子里,整整五日的时间,一言不发。

再次出来的时候....就是如今了。

“公子,您觉得赢野说的有道理么?”

有道理么?

张良枯坐在那里,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当中。

其实秦末乱世、六国贵族、诸多枭雄当中,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复仇、另外有一部分人则是为了权势....而这些人中,仅有一个人是真的为了天下百姓。

他是发自内心的觉着秦国是暴政,需要被打倒的...

他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天下和平与安定。

他是真的想要为天下黔首做一些事情。

这个人,就是张良。

汉初三杰之一,当年的韩国国相之子,三代相韩的张良张子房。

所以他没有办法欺骗自已。

真的没有办法欺骗自已,告诉自已这上面所说的都是假的,赢野所说的都是狗屁,什么天下,什么华夏九州,都只是赢野为了坐上二世皇帝的位置所说的弥天大谎。

他很想这么说。

但....

他的理智和情感都告诉他,这的确是真的。

于是,他沉默了。

秋言见状也不再说话,生怕打扰了自家公子的思绪。

过了片刻后,张良哑着声音开口道:“那位皇长孙最近可有出宫?”

秋言当即说道:“公子,咱们的人说那位皇长孙殿下今日出宫,直奔李斯府邸,而后便与李斯的长子李由一同出门了。”

张良整理了一下自已的衣衫,而后站了起来。

“备车。”

秋言看着张良,有些讶异,但依旧吩咐着小厮将车马备好。

“公子,您要去哪里?”

张良笑了笑,将桌面上被揉皱了的绢帛展平:“当然是去看一看那位能说出来这些话的皇长孙殿下了,我想看看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是否值得我去辅佐。”

“若当真是一个心怀天下之人,若当真是一位雄主,若当真能令天下黔首安宁,那么即便是放弃国仇家恨,又能如何呢?”

“不过是百年之后,遇见父亲、大父之后,遇见我韩国、张氏的列祖列宗候,向他们赔罪罢了。”

此时的张良显得十分肆意潇洒,他想见一见能够说出这些雄论的少年郎。

良才一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是能遇明主...

“如此这般的雄主,若是真能辅佐其建一世伟业,便是良这一生的幸事了。”

解决了心中的烦闷之后,张良看起来舒服多了。

他看向秋言:“此等雄主出宫,定然是为了招揽人才,他去了哪里?可是长公子所建立的招贤馆?还是什么别的地方?”

秋言神色怪异。

他语气古怪的说道:“公子...您去了就知道了。”

.... ....

车马摇摇晃晃的终究停止了,张良从马车上走了下来,站在一处府邸面前,神色迷茫。

“这是何处?”

“是有什么大才隐居在此地么?”

张良感慨的说道:“大隐隐于市,此贤才当真是大才啊!怪不得需要皇长孙殿下亲自前来拜会!”

秋言轻咳一声,然后看向张良说道:“那个公子....”

“这里是“女闾”。”

女闾?

张良脸上的神色瞬间僵硬,他机械的回过头,看着秋言,整个人石化了。

女闾是什么地方呢?

他还有一个大众所广为熟知的名字....

青楼。

妓院。

官方。

也就是官方开设的...妓院。

.... .....

女闾内

赢野十分纨绔子弟的依靠在身后美人的怀中,将其当做靠枕,一旁还有几个女子侍奉着他。

女闾中的女子质量都挺高的,毕竟这里是官方开设的,大多数女子从前也都是官宦人家的良人,后来通过抄家灭族等手段沦落至此...

“哈——”

嬴政快活的吃下身旁女子送到口中的糕点,看着面前那身着薄纱,几乎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说的女子,跳着活色生香的舞蹈。

“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嘛。”

回到古代,不去勾栏听曲,那算什么回到了古代?

正当赢野享受着的时候,女闾的管事急匆匆的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些许的慎重。

“殿下,有人请见您。”

他双手奉上拜帖:“这是那人的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