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四十二年三月十五。
一夜之间满门宗室披麻戴孝, 靠近宗室里坊,都能听到呜咽声。
纪炀的手下回来, 低声道:“并未发现异常, 是真的急病而亡。”
不仅纪炀没查出什么,林家,皇宫那边同样没查出什么。
长公主是真的看了账册而死。
护卫又道:“只是那账册, 可能不是长公主府的账册,而是手下子侄孙儿们的账本。”
这句话让纪炀微微侧头。
如果是子侄孙儿们的账本,那纪炀有些理解了。
之前便说过, 长公主对园子确实热衷,她刚说有些兴趣, 就有下面的人亲自送园子。
见长公主确实喜爱, 下面的人便乐此不疲相送, 甚至达成默契。
他们可以用长公主的名义敛财, 然后再送些孝敬, 允准他们在这里面挣点银子。
可惜了,这些人不是挣点银子那么简单。
他们恨不得吸干百姓们的血。
至于给到长公主的, 相对来说极少了。
所以长公主那边只知道他们贪财, 也知道出过人命, 却不知道内里到底贪墨多少银两。
放在之前, 知道就知道了。
可因为这事让她受到斥责,那就不行了。
饶是再有准备,看到下面子侄触目惊心的账本, 长公主也被气得一命呜呼。
只怕这里面有气,有怕, 还有惊。
她也没想到下面人会那样大胆, 更没想到给自己弟弟惹了多大的麻烦。
长公主心口原本就容易痛, 纪炀都看过两次。
再被这事惊吓,直接睡过去也是有可能的。
调查下来,只能说长公主确实病死,也确实死得不是时候。
死在纪炀刚官复原职的第一天。
死在皇上处罚宗室的第一个月。
纪炀这边已经收到不少异样的眼神,皇上那边肯定也不好过。
逼死胞姐这种名头肯定不好听,便是皇上也要请罪。
安静没几天的汴京再次“热闹”起来。
跟纪炀想的一样,宗室借机生事,大骂自己,几乎要骂到脸上。
那汴京文报也成了他们的主战场。
刚刚恢复的京都趣闻原本想反击,但被纪炀制止。
那边到底死了一个人。
死的还是皇上同母姐姐,不管为着什么,都不能加以嘲讽。
否则还是他们这边吃亏。
遇到这种事,只能暂时闭嘴。
原本晴朗的早上,因为这件事多了阴霾。
纪炀看着手下众人,吩咐道:“不要多说,做自己的事就好。”
这会说什么都是错。
看着大家的眼神,纪炀又笑:“也不用担心我,这事是不容易,但没有过不去的坎。”
谁都知道,宗室跟他有仇。
如今巧好遇到这种事,肯定要往他身上泼脏水。
这点闭着眼都能想到。
纪炀无奈,依旧吩咐卡里跟俞达去礼部,鸿胪寺报到。
那边是死人了,还要找他麻烦。
难道就不做事了?
不管宗室那边如何哭天抹泪,都不会影响他的心情。
纪炀这边稳住众人,皇宫那边寒蝉若禁。
皇上初闻长公主府来的消息,一时没站稳,还好太子连忙扶住。
长公主年纪不小了,皇上年纪同样不小。
没想到在太医把脉期间,宗室已经披麻戴孝进到皇宫,皇上已经做好他们过来哭诉的准备,更做好这些人泼脏水给纪炀,再含沙射影骂自己。
但听到琨王,梁王带着一众子孙儿女去到太庙的时候,咳嗽已经彻底止不住。
太庙?
去太庙?
那是供奉徐家列祖列宗的地方。
他们这个时候过去做什么?
太子也意识到问题,起身道:“快,去拦着他们,别让他们乱说。”
“司天监,礼部,全都去长公主府,接手长公主的丧葬礼仪。”
这是太子头一次出来主事,确实有些模样。
可这会的皇上已经无暇顾及太多,猛烈的咳嗽让他心头一口气提不上来。
御医们慌乱施针,这才让皇上呼吸平稳些。
“不要拦,若在太庙前拦着他们,岂不是显得朕愈发心虚,他们更有话说。”皇上深吸口气,皇后在旁边给他顺气,满脸担忧。
皇上此时知道,这些人肯定会借着长公主去世闹事,却没想到竟然敢闹到太庙去。
但如今的情形,又能对他们做什么。
前面罚也罚了,打也打了。
已经有些人在暗骂他刻薄寡恩,不是个好皇帝。
如今亲姐姐都因为这件事走了,如果再罚,那便坐实刻薄的名声。
以后对他,对太子,都不是好事。
皇上闭上眼:“告诉他们,有话尽可来朕面前讲,不要惊扰祖宗。”
太子立刻道:“父皇,您的身体,您身体怎么可行。还是让儿臣去吧。”
不就是挨骂吗,他可以,他肯定可以。
皇上笑:“父皇还能给你撑一阵。”
话是这么说,有一阵猛烈咳嗽。
御医在旁边赶紧开口:“皇上您现在不宜动怒,不能让旁人惊扰啊。”
连太医都知道,宗室过来肯定没好话,自然阻止,太子徐九祥岂会不知。
皇上见此,这才道:“去找纪炀过来,让他陪你一起。”
太子到底只有十五,听政也没两年,皇上又深知儿子的资质,想来想去,还是让纪炀过来最合适。
一则宗室的怒火本就在纪炀身上。
二是也看看纪炀的态度。
宗室的怒火确实在纪炀这。
他们冲到太庙里对着祖宗牌位含沙射影,看似哭诉,其实在暗骂皇上逼死姐姐。
更说什么,对亲姐都如此,对他们这些同父异母的宗亲必然更加苛刻。
隐晦中又点出当初皇上登位时死在他手上的其他兄弟姐妹。
这些不算朝中秘事,稍微年长些的,或者宗室的人都知道这回事。
扶着肚子的映月郡主前来跟纪炀恶补了这些事。
什么当初夺位的时候皇上跟谁谁谁争,杀的又是谁的兄弟,还有哪哪势力如何如何。
讲到最后,映月郡主道:“我爹,也就是平王说,皇上登位不容易,平衡宗室更是艰难。”
“如今这些声音出来,都是以前强压下去的。”
“现在长公主薨逝,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毕竟宗室也看得明白。
之前打压他们,是他们理亏,更是民怨沸腾。
好不容易“占理”,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如果说句不好听的话。
那就是,长公主葬礼来得太是时候了。
至少对宗室来说,这句话没有错。
纪炀几乎是这场争斗中的完美炮灰,可以承担宗室的所有怒火。
如果皇上动他,既是给宗室一个交代,也不会损伤自己半分。
晁盛辉意识到这件事,连忙带着映月郡主过来同纪炀说明其中内情。
他都能想到的事,纪炀在听到长公主薨逝的时候,脑海里已经转了几百回。
林家私下递过来的消息自然也在叮嘱。
此时的他万万不能冒头,早知道应该再被禁足一段时间,直接避过这段风头才是。
林婉芸同样从国子监回来,这样大的事,所有人都明白,东扯西扯,最后都会落到纪炀身上。
这一关,怕是难过了。
听到宫里来喊,纪炀跟林婉芸并不惊讶,这是早晚的事。
林婉芸看向纪炀,两人并未说话,如同他们定下婚约那天一样,今日的想法也都在彼此心中。
林婉芸点头道:“你且放心去,我会守好伯爵府。”
纪炀隐晦看向偏院。
林婉芸还笑:“放心。”
庶弟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纪炀轻轻搂了搂自己的娘子,看到急匆匆赶来的王伯,开口道:“你们守好家里,我去去就回。”
宗室想趁机要他的命,那是宗室的事,跟他纪炀有什么关系。
再说,这个时候进宫,未必一定有坏结果。
宗室确实找准时间威逼陛下处置他,威逼陛下让步。
对他来说,反而是好事。
他跟宗室是两把剑。
对皇上来说哪个都不趁手。
可如今的情况,只能选个稍稍合适的。
先前他因为报纸跟民间舆论的事,让皇上忌惮。
现在宗室又拿着人家亲姐姐去世来威逼他。
这真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不过皇上还是皇上。
召他回去对付借机哭诉的宗室,反而皇上跟太子可以站在后面。
从这件事便可以看出,若皇上身体还好,朝中局面一定比现在平稳。
他的权衡之术确实厉害。
纪炀进到侧殿之时,里面的吵嚷声停滞片刻。
满脑子亲戚哭喊的太子下意识上前两步,语气里竟然带了欣喜:“纪炀,纪大人你来了。”
纪炀拱手行礼,随后又对琨王,梁王行礼,然后开口便是:“长公主气闷心急薨逝,两位王爷还请同样保重身体。”
???
你什么意思?!
纪炀诚恳道:“琨王殿下需要请御医吗?太子仁厚,必然首肯。”
纪炀刚到,已经让披麻戴孝的众人脸上呈猪肝色。
都撕破脸了。
还有什么好说的。
太子跟皇上还需要客气,他可不需要。
纪炀一副不怕开水烫的模样,在宗室骂他之前,认真道:“太子殿下,听闻皇上忧心长公主,心疼手足,所以躺在病榻。还请皇上宽心,长公主福人天相,如此喜丧,走得又不痛苦,可见皇家恩德,福佑宗亲。”
刚刚开始长公主被气死,死不瞑目。
转眼就变成喜丧,还是皇家恩德,所有才有福人天相。
太子想笑不能笑,只能故作哀痛,认真道:“父皇听闻姑姑仙逝,一时忧心如焚,平日父皇最挂念的便是姑姑,如今姑姑去了,父皇,父皇实在难过。”
“不过有此安慰,想来父皇心里也能好受些。”
他爹才没有刻薄寡恩!
他爹对长公主一直很好!
两人一唱一和,让宗亲那边的哭诉变得不尴不尬。
消息传到内里皇上耳边,皇上欣慰笑笑,只是心口泛着血腥味,一口咳出血来。
皇后心急,皇上却摆摆手:“你也知道,老毛病了。”
只是一直用汤药强吊着,让他看起来还算康健。
实际这身子早就不行。
所以才会被外面消息一气便躺在病榻上。
外面纪炀还带着太子在跟宗室周旋,还有过来捣乱的世家。
那世家自然见不得宗室好,可宗室现在势弱,转头对付纪炀。
只有林家,林家还勤勤恳恳地跟着他。
不知道纪炀,能不能成为太子的林家。
要是能成,他也不用这样担心。
纪炀跟太子看着来哭诉的宗室越来越多,各个看起来真情实感,不知道还以为他们真的这样伤心。
再加上世家渲染。
不管真相如何,这盆脏水,势必要往纪炀身上泼了。
折腾到晚上,长公主那边已经开始丧葬仪式,礼部跟司天监本想接手,但宗正寺提前占了位置,势必要风光大葬长公主。
更要说明长公主是被皇上跟纪炀逼死。
特别是纪炀,如此尊贵体面的长公主,被他个小小府尹威逼,不过是些钱财的事,哪有人命重要。
如此官吏,怎么能当汴京城的父母官,如此歹毒,又怎么好做京都的长官?
朝野上下对纪炀的态度再次两极分化。
认为纪炀人不错的不少,厌恶他不知礼仪,不懂礼数的更多。
还有些人在暗戳戳说他没读过圣贤书,所以才能做出这种刻薄歹毒的事情。
毕竟连秀才都不是,捐官上来的,那还不是不知礼不懂礼。
纪炀听着话茬就知道这是哪里传出来的。
总算给国子监那边找到机会。
太子紧皱眉头,他头一次历经风波,这才知道父皇处在什么位置。
底下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心思。
所有人都看重自己的事。
可说实话,皇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纪炀看出太子情绪低落,开口安慰:“世事多变,人心莫测。只要对得起本心,对得起供养我们的黎民百姓,便能心安。”
对得起本心,对得起黎民百姓。
太子眼神渐渐清明,起身道:“还请纪大人陪我走一趟,去趟长公主府。”
若说皇上推纪炀出来。
那是替他儿子挡风浪,太子这会请纪炀同去长公主府,则是决意要站纪炀。
他替父皇前去吊唁,再带纪炀同去。
谁也挑不出错。
纪炀一时语塞。
这样的太子,绝对不是个合格的政客。
但他却有片良善的心。
自己只不过提了黎民百姓,他就能这样做。
纪炀心里叹气,语气缓和了些,对太子说话的语气,有些像对小云中小白鹤了。
“现在还不是去的时候。”纪炀缓缓道,“您是太子,是未来国君,您才是掌握生杀大权的人。”
纪炀命人奉茶上来,让太子坐在主位,认真解释:“饶是宗室再闹,也翻不了天。”
“您稳得住,他们就必须稳住。”
“您此时退让,只会让他们更进一步。”
“哪有人真的讲理,何况他们。”
意思便是,您这会去,有服软的意思。
若在平常时候,长公主薨逝,您作为太子第一天就去吊唁,自然是好的。
可如今宗室蹬鼻子上脸,讨要说法的时候,那便不能退一步。
名声这东西,威逼这东西。
不过过眼云烟。
只要不动摇根基国脉,他们也就是跳得厉害,就是想动摇人的心神。
太子慢慢消化这些话,再听外面的哭闹,竟有另一番心境,想了想道:“让御膳房备好果子茶水,若叔叔伯伯婶婶们哭累了,就吃些东西。”
“再闹下去惊扰病榻上的父皇,本宫必然不会饶过。”
等太子的话传出去,宗室众人脸色微变。
特别是琨王跟梁王。
他们本就是欺负太子年幼,心神不稳,逼迫几下肯定会服软,到时候拿捏他跟拿捏蚂蚁一般。
这会听着消息,太子竟然无动于衷?
等纪炀跟着太子从侧殿出来,见他似笑非笑,琨王差点起身揍人。
送了太子回皇上寝宫,纪炀则又回到侧殿,跟着一起烧纸悼念。
宗室众人大怒,可惜在皇宫大内,又不能真的像揍他庶弟那般打他一顿。
纪炀的威势不是旁人可比。
这场闹剧一直到晚上,两边依旧僵持不下。
宗室见威逼太子不成,干脆离开特意给他们准备的侧殿,反而直接跑到皇上内宫前面。
众人外面哭声震天,直接说出目的。
他们要皇上惩治纪炀。
惩治这个害死长公主的罪魁祸首!
不是纪炀这个佞臣,长公主怎么会病死。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
纪炀既不尊父亲,又不尊宗室,还不尊贤能之士。
如此狂妄自大,无尊无卑之人,皇上为何要留他做官?
皇上老糊涂了吗?
这种连圣贤书都没读过几年的,连任地学政都被赶去做苦役的,实在不配为官,不配当汴京子民的典范。
如今害死宗室尊贵无比的长公主,他有什么资格在朝为官。
若他还能做官,岂不是给天下万民树立一个不孝不贤不尊的榜样?
礼不行则上下昏啊皇上!
最后一句喊得格外大声。
似乎再不罢斥纪炀的官职,皇上就是昏君一般。
太子在皇上病榻上暗暗握拳,明显带了气愤。
这样颠倒黑白的话他们也说得出。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以前这些宗亲看着还算和睦,对他也不错,怎么现在变脸,成了这样?
皇上微微闭眼。
他只是病了,下面的人就敢这么对太子,等他走了,局面如何,大家心里都明白。
长公主为什么会被气死,宗室们还不明白?被他们自己账本气到心口疼,还把脏水随意往外泼。
既如此,他要看看,这些人到底能做到什么地步。
想到方才纪炀跟太子的配合,皇上的心总算放下一些。
但接下来的事,还需要纪炀再演出戏。
希望他最后的选择没有错。
皇上深吸口气,又想到已经去了的皇姐。
比他年长的都已经渐渐去了,下一个,下一个,就该是他了吧。
皇上猛咳几声,再也强忍不住。
之前的汤药也不能喝,喝下去身体只会更差。
纪炀在这种情形下被秘密请入寝殿,外面哭喊声并未影响他跟皇上,而太子也渐渐沉下心,听着父皇跟纪炀一一问答。
等纪炀悄无声息回到侧殿,便迎来皇上的圣旨。
汴京府尹纪炀,恣行无忌,倚势凌人,造谣惑众,不知进退。
现革去府尹职务,屏弃不用。
禁足伯爵府内,不得出入,私自往来者皆受刑罚。
又是禁足。
但这次禁足跟上次禁足实在不同。
上次不过皇上口头说说,官职仍在,也没有不许人探望。
这次不仅下了旨意,连太子身边的陪读江云中也被送还回伯爵府,跟着纪炀一起出宫。
江云中的身份众所周知,纪炀在外放时收养的孤儿。
那次出事,江云中还在太子身边,这次连他也跟着离开。
宗室听闻此事,心中大喜。
纪炀!
让你嚣张!
让你跟宗室作对。
你以为贬官就行了吗?
这才是开始!
想让你死的人太多了!
以前是朝廷官员的时候不好动手,如今官职都没了,还想有活路?那是做梦!
知道纪炀被贬官,方才披麻戴孝哭泣的宗室们弹冠相庆,哪还有半点办丧事的模样。
等皇上又说要厚葬长公主,宗室更觉得是他们威逼有用。
他们宗室的力量还是很强的,把控的关节可是不少。
果然消息传开,众人猛夸皇上仁厚,之前所有罪过都到了纪炀一个人身上。
朝野上下似乎都是这样的呼声。
可不能发声的百姓们却面面相觑。
他们心里有着不同意见,但却不能说出。
而能说出的人,此刻被各方拦着。
此时汴京各个客栈里,几乎上演同样的一幕。
特别是之前被捕的补丁书生,他听到纪大人被罢官的消息,几乎瞬间要去抗议,还好同乡七手八脚把他按住。
“皇上的旨意都下来了,能有什么办法。”
“长公主因为这事薨逝,总要有个交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