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雪还在下,纪炀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接下来几天里,城里的捕快带着调过来的兵士们挨家挨户组织扫雪,一定不能让屋顶雪太厚,否则很容易有倒塌的风险,哪家房子看着不结实的,立刻给安置起来。
不仅灌江城如此,整个灌江府各地都在这么做。
但天气太冷,马儿根本跑不动,不管去哪都要靠人的双腿。
值得庆幸的是,从九月份灌江府各地都在准备物资,提前预防雪灾发生,更安排了大夫在附近,甚至早早备下伤寒药,以及生姜等等。
炭火更是不用说,再有提前组织好的扫雪队,这样充足的准备,在雪灾里显得还算从容。
不过时间到十一月,大雪一直未停,各家各户都离不开炭火。
一些房子质量稍微差点的,也被安排到最近的庙宇宗祠里,烤着官府提前购置的炭火,虽说不如自家舒服,好歹能活命。
纪炀原本还能收到下面传来的消息,随着雪越来越厚,天气越来越冷,人跟信鸽的通讯全都断了。
此刻整个灌江府衙门的人都在府衙挤着,他们稍微说说话,就要继续去巡查屋顶上的雪,以及有没有人需要帮忙。
纪炀准备的羊绒大衣以及极厚的大氅全都派上用场,还有林婉芸准备的手炉,再有组织人缝制的帽子手套口罩。
看着大家装备齐全,纪炀跟林婉芸也各自出发。
一天至少巡视两趟,确保不出问题。
这种严密的巡查,终于让整个灌江府渡过最艰难的几日。
最近这天气,滴水成冰,人在室外吸口气,都觉得嗓子带了血腥味,极端的低温太难熬了。
若是手伸出来,没一会就冻得僵硬。
当地人也说,这次的寒冷跟大雪,比五六年前那次还要严重。
不过说这话之后,还会加一句:“上次我们可没这样幸运,那时候死了不知道多少人。人家凉西州还有人管,咱们灌江府的人死了也就死了。”
这事纪炀也知道。
当初凉西州雪灾,旁边的灌江府其实也是有的。
只不过那种混乱程度,肯定没人管,跟今年这种情况简直对比鲜明。
终于,时间到十一月十五,整整一个多月,几乎都在陆陆续续下雪的灌江府,总算见到一次晴天。
但就是晴天,那也不能放松。
化雪的时候可不比下雪的时候暖和,甚至更冷,再加上天冷路滑,更容易出事故。
四五天之后,各处道路终于畅通,下面县城也急着送消息过来,下面知县都知道,联系不上他们的时候,灌江府府衙肯定很着急。
这个约莫是他们过得最艰难的一个冬天。
很多南方的官员,恨不得裹着被子出门,纪炀身边的粤地小吏蔡源便是。
就算是中原的官员也有些受不住。
可受不住也不行,越是到紧急的时候,越能凸显他们的作用。
更被说知府大人纪炀提前都让他们做了准备,若还是出事,以纪炀的脾气,他们只怕不好过日子。
不管什么原因,各地传来的还都是好消息。
也有二三十户房屋倒塌,好在房子塌之前的多数百姓已经被提前转移走,只有一个老汉偷偷回去拿自己晒的腊肉被房梁砸到,好在人没什么事,腿受了伤,村里医女已经给他包扎好,吃上药了。
剩下更多是冻伤,风寒。
大多数乡亲提前喝了姜汤,中药,来进行预防。
看着下面的消息,纪炀自然还收到各个地方亲信的其他文书,几方对比,才确定下面没什么事。
灌江府这边是没事,提前准备的充足,该赈灾赈灾,该放粮放粮,该看病看病。
但附近的凉西州就没这么好运。
虽说有纪炀的提醒,当地知州也提前做了安排。
可不是谁都有纪炀那样的号召力,以及对任地的掌控力。
凉西城还好,但下面各有各的问题,不管怎么说,大多数百姓吃饭的事没问题,有之前的教训,各处的粮仓该开还是开了。
问题是,他们凉西州房屋不如灌江府这边时时查验,不少百姓都在睡梦中被突然坍塌的房子砸死砸伤。
感冒风寒的更是不计其数。
更别说因为过低的温度造成的冻伤,现在那边叫苦连连,既没有那么多药,也没那么多的大夫。
好在凉西州知州反应快,等雪一停,道路一通,立刻派人来灌江府求援。
旁的不说,单是大夫的数量,就足以让他们凉西州羡慕,如今正是缺医少药的时候。
灌江府不仅有大夫,还有提前准备的药材,这会不求援,什么时候求援!
纪炀看到这封书信,下意识想到芸娘。
她若知道了,肯定会亲自去的。
毕竟大多都是她带出来的学生,而且多是女子,韩大夫带着也不方便。
换了其他时候,他肯定要跟着去。
但灌江府各地还在善后,他也不好离开。
果然,信件给到芸娘,林婉芸立刻道:“若派医女的话,我肯定要跟着的。”
纪炀既觉得敬佩,又觉得不安全。
林婉芸却笑:“你也觉得我该去,对不对?”
“多派些人手保护我等即可。”
她也算经历过许多事,没道理在这种事上退缩,再说了,那边等着她治病救人,纪炀肯定不会阻拦。
两人相视笑笑,林婉芸又道:“很快回去,放心。”
从她最开始认识纪炀,纪炀就很懂她,汴京时候更不用说。
到了现在,两人从眼神里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他们两个,一个在灌江府主持大局,一个前往凉西州救援,何尝不是一种并肩作战。
纪炀没有摇头,更没有点头。
婉芸做事,从不需要他同意,他们两个不是谁依附谁的关系。
只是准备东西的时候,物品备得足足的,绝对不会缺少物资,更派了卫蓝跟家丁辛顺等人亲自跟着,又从凌俊鹏凌指挥使那调来不少兵士。
等收拾齐备了,这才让人出发。
看着几十车的东西,不知道的还以为要搬家呢。
这里面多数都是准备的药材跟治病需要的工具,还有一些御寒的衣物。
林婉芸骑马在前,笑着摆手,她听到凉西州的事之后,第一反应便是自己要去帮忙。
第二反应则是。
她要把这件事做得漂漂亮亮。
等回了汴京,她再继续行医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纪炀虽沉默,但也明白她的想法,所以把物资备得足足的,还罕见布置了排场。
纪炀当然是这么想的。
既然都做了好事,那有个排场也不为过吧?
自己带的婉芸来灌江府,带她回去的时候,自然不好再看着她当“名门淑女”。
虽说那件事她做得也好,可显然现在才是最快乐的。
不如借这个事扬名,他还能帮自家娘子请封,到时候的汴京,也不会再是囚禁她的牢笼。
当然,主要目的还是赈灾。
此事只是八百心眼夫妇俩顺手为之。
既然肯定要回汴京,那就提前铺好路。
没想到在灌江府的最后一年,竟然是赈灾中度过。
纪炀尽量减少百姓们的损失,等到十二月份又下了几场大雪,好在一起都有所准备。
这样二十年难遇的大雪,在整个灌江府的努力下,竟然没有造成多少财产损失,也没有百姓离世。
往年来看,就算是平和的年份,有些百姓也可能因为饥寒交迫去世,今年竟然如此不同。
唯一不好的,也就是要赶在年后赶紧种庄稼了,时间比较紧张。
纪炀提前调好新买的耕牛,同样是本地养殖的,提前再为春耕做准备。
一场灾难就这样被充足的准备消失于无形。
谁说人力对抗不了天灾。
灾祸他们无法阻止,但一定可以尽人事。
这场教科书般的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处理程序,最后收尾,全都被如实记载,年后便会送到汴京。
不出意外的话,纪炀在灌江府最后处理的大型政务,肯定会成为整个灌江府的典范。
同样的雪灾,看看别的地方,再看看人家。
如果不是平时早有准备,会这样井井有条吗?
甚至在灾后的急救工作,善后工作,组织商户大户捐款,都做得尽善尽美。
而各地官吏,此刻对纪炀的佩服更是五体投地。
从九月发出预警,提前做了许多准备,所以事情到来,才能不慌不忙。
便是因为大雪,他们中断半个多月的联系,也因为提前做好的防范,让所有地方不慌不忙。
就连隔壁凉西州减少的损失,都是他们知府送去的消息。
凉西州知州对纪炀千恩万谢,更感谢林娘子带着的医女队伍,给凉西州带来极大帮助。
这下终于明白,宁可多做,也不愿意少做的意思。
经历这事,所有人都明白,灌江府已经脱胎换骨,此地的物产也好,此地的粮食也好,再加上对灾害的处理。
如今的灌江府已经可以媲美更多繁华地方,他们灌江府早就变得不同。
同样对灌江府行动表示震惊的,还有外乡人卡里。
自从大雪纷飞,他就不肯出门,出门是要被冻死的!
但那些以前被他当做贵族的小吏捕快们,却被派到各个街道上,看哪家不扫自己屋顶的雪,立刻拉出来询问,然后勒令他们必须清扫。
虽说语气严厉,但也知道那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
卡里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兵士捕快小吏,再看着走动的纪炀纪大人,还有带着医女四处奔波的林娘子。
他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这个地方让他舍不得离开,为什么这个城市比他家还要漂亮繁荣。
等卡里再出门帮忙扫雪的时候,只见街上百姓们也走出来,主动清扫街道。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度。
为什么这里的民众,跟他们那边脏兮兮的民众完全不同?
等到大年三十放鞭炮这天,卡里也被邀请到府衙吃酒,从凉西州已经回来的林婉芸显然精神更好,笑眯眯的朝这个奇怪的外乡人打个招呼,然后带着医女们就坐。
医女们颇为激动。
府衙的宴席,她们也能来?
还跟这些官员们坐在一起?
此时的暖阁炭火早就烧的旺盛。
纪炀看着来参加宴席的众人,凌俊鹏凌指挥使也在其中,连玉县丞也带着家眷前来。
还有府衙官吏不用说。
再有奔波劳累的婉芸,韩大夫,以及二十多医女。
这次能让灌江府这次气候灾害平稳度过,靠的就是所有人的努力。
纪炀举起酒杯,开口道:“马上便是新的一年,明年,灌江府肯定会更好。”
他并未说什么酸词,只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告诉所有人,明年,明年肯定会更好。
忙忙碌碌许久的灌江府官吏们,终于能在事情平息的今日,好好坐下来吃杯酒。
这里面只有少数人知道。
吃过这杯酒,明年的灌江府知府便不是纪炀了。
今日这宴会,既是成功救灾之后的庆功,同样也是践行。
等到正月,从汴京来的接任官员便会出发,估计三月就能过来,他在四月离开也就差不多了。
说这还有四个月时间,但对于灌江府众人来说,肯定恨不得纪炀再待四年,四十年。
不过谁都知道,灌江府这个地方留不住纪炀。
他的天地只会更宽广。
玉敬泉跟凌俊鹏自然是少数知道情况的人。
他们两个都知道,这次他们的知县大人去往其他地方,他们是不能跟着了。
玉凌二人还是更习惯心里默喊知县大人,这完全是他们充满敬意的称呼。
终于跟着这件事。
先不说为了他们二人前程,知县大人都不会同意他们离任跟随,再者,他们也要为大人守好灌江府。
在有朝一日里,成为大人的助力。
若大人愿意,自然可以把他们都留在身边当小吏。
他们肯定同意。
可知县大人把他们放出去当流内官的时候,就是给了他们更好的前程。
不过怎么想,心里就怎么难受。
从小小的扶江县,到潞州城,再到汴京,最后到灌江府。
他们一起走了太多的路,也见过太多事。
更别说汴京那边的复杂,超过所有人想象。
他们知县大人又得罪不少派系,反正怎么想,都恨不得直接辞官跟随。
此时众人兴意正浓,纪炀走到两个喝闷酒的人旁边,明显看出他们的意思。
纪炀笑道:“咱们终有一日,还会汴京再见。”
“你们在任地做好事,当好官员,已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纪炀自然要劝他们留下。
留下才有更好的前程,而不是一直在他身边做小吏。
终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一方能臣,他们的话语权也会渐渐加重。
到时候他想推动的事,才会更加顺畅。
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来达成的心愿。
所以他需要身边人的支持,也相信玉敬泉也好,凌志鹏也好,还有同样要离开的韩潇,都会全力支持他。
有朝一日,汴京再见。
那时候,他们绝对可以做成大事。
造福天下百姓的大事。
再也不是上次离开汴京前,要斟酌各方局势,还要小心翼翼的他们。
纪炀微垂的眼神中带着兴奋,等抬眼再看,只剩笑意,仿佛那点野心勃勃从未存在。
可玉凌两人,自然明白其中意思。
“好,汴京见。”
“一定能在汴京见。”
这两人同时许诺。
纪炀又笑,刚转头,就看到那个金发碧眼的外乡人卡里看向他们,显然听懂他们的话。
纪炀朝他招招手,开口便询问道:“你们家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吗?”
“就是那种,你们有,我们没有的。”
卡里消化了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挠头奉承道:“你们的国家那么多好东西,那么大的地方,我们有的,你们肯定有的!”
卡里本意是想奉承这位伟大的长官。
谁不喜欢听自己的国家十分强大!这么夸肯定没错!
可纪炀一听,马上没了笑意。
没意思。
以为他有点用。
竟然白吃白喝这么久。
见这位伟大的长官没了笑意,卡里立即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伟大的长官跟其他人不同,不喜欢听奉承话。
卡里觉得这一刻,他用了毕生的智慧大喊道:“医书!我们那有不同的医书!”
跟这里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
看到伟大长官赞许的目光,卡里继续道:“我的国家还有一种食物!是你们这没有的!产量也很高!”
医书?这个很好。
一种产量高的食物?
那更好了。
等明日便具体问问是什么样的医书,什么样的植物。
但这会自然不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反而直接问道。
纪炀拍拍他的卡里的肩膀:“那你能告诉我,怎么才能到你的家乡吗。”
卡里被这么一拍,迷迷糊糊道:“我的家乡很远很远,但我愿意为伟大的长官走一趟。”
纪炀这才笑。
不错。
吃喝他们这么多东西,总要有点作用的。
而且这人还是很机灵的,知道他想听的什么。
当然,还要先把卡里带回汴京,然后再派队伍前去。
这样才能名正言顺交流。
寻找良种的脚步不能停,跟其他文化交流的机会同样不能放过,最好以承平国的名义来做,以后的贸易也好接上。
凌俊鹏玉敬泉两人相视一笑。
不愧是他们知县大人。
三言两语又唬住一个。
知县大人还没回汴京呢,已经在做事了!
承平国有他们知县大人,那是承平国的福气!
不过大人这次回汴京,肯定会非常热闹。
玉敬泉先道:“大人,您回去之后,一定要把汴京热闹说给我们听。”
“对啊,我们虽远在边陲,也不想错过那边的趣事!”
什么趣事!
是看纪炀怎么气那些宗室官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