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2)

小知县 桃花白茶 7430 字 12个月前
🎁美女直播

被派过来的官员们哭丧着脸。

都是真的。

原来都是真的!

那个内官果然没骗他们。

刚赶了这么久的路, 就要去巡查地方。

灌江府那么大,那么大。

大到让人想哭!

这些官员, 基本都是三十六年的进士, 在翰林院“实习”一年,这期间会派到各部门学子。

也叫观政,而他们也被称为观政进士。

不过也有些有经验的官员, 比如三十五岁的布政使。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灌江府上任布政使被纪炀砍头的缘故,这位布政使显得格外好说话。

他虽比纪炀年长,但却十分客气。

布政使笑道:“原本应有通判过来, 只是陛下跟吏部那边还没有决断,估计要等段时间再说了。”

或者等纪炀走了之后再说。

通判在本朝有监督知府知州职责。

陛下显然不想让人打扰纪炀治理, 毕竟派人过来的时候, 那朝中几个党羽又要争个不停了。

看陛下的态度, 大家也明白怎么回事, 那就是不要给纪炀找麻烦。

所以布政使才会如此客气。

剩下官员里, 十几个重要位置都有定论,又安排了十余个候补官员, 让纪炀随便安排。

再有不少有经验的小吏, 俱听从调遣。

纪炀看了看文书, 发现左县的知县也被安排了人手。

估计陛下在隐晦提醒他, 不要做得太出格。

可惜,婉芸明明处理得很好,如今要从那位置上换下来。

太新县也有知县顶上。

不过古博城城主位置倒是空缺。

估摸着还是想让韩潇去做。

韩潇到底是本地人, 而且一家都已经去了潞州,不怕他在当地生事。

纪炀也是这样想的。

所以这些候补的官员里面, 只会划一些小吏过去, 才不给韩潇派城主。

纪炀拿到名单, 又认了认人,开口道:“好好休息,十天后各自到岗。”

十天!

众人吃惊。

竟然给他们十天休息跟准备的时间吗!

这下大家算是真的松口气。

虽说十天时间不算长,但总觉得知府已经给他们宽限的时间了?

不过也知道,十天之后,就是纪炀要去各地巡查的时候。

到下面县城的官员还好,只要熟悉地方上的事,等着纪炀过去就好。

留在灌江城,原本以为差事会好点的,则要跟着纪炀一起出发。

至于说推脱不去?

谁不去谁傻子!

领导巡视你不跟着?

这就不是领导夹菜你转桌?

等着被边缘化吗?

纪炀看着朝气蓬勃的众人,再让小吏龚选带着他们去各处休息。

如今龚选算是暂且代替玉县丞的位置。

他是当初开城门的领头书生,虽说只有秀才身份,但纪炀也愿意用他,估计等到秋天之时,他会参加秋闱。

这期间会一直在纪炀身边做小吏。

看样子他很珍惜这份活计。

毕竟还有一个人在跟他竞争,那就是以前的佃户鲁战,别看名字像个武将,但做事踏实细致,又了解底下百姓生活,是纪炀最喜欢的那种小吏类型。

至于右县出来的小吏岳文塞,已经找准自己的位置,为纪炀管着账簿,明显已经认定了。

纪炀算了算,等于说,玉县丞以前一个人做的事,现在分成了三个人。

他之前是有多压榨玉县丞啊。

身边的捕头依旧是卫蓝。

虽说都是捕头,但县里的捕头跟灌江城的捕头还是不一样,如今手底下捕快都有三四百多。

各处巡视也是很忙。

卫蓝每次都庆幸,自己没留在扶江县贪图安逸,而是跟着纪大人一起出来。

现在都把妻儿接过来了,好歹也是个大城,自己又是捕头,还分到单独的院子,这一个院子都有四进。

不仅是他,玉敬泉跟凌俊鹏同样已经把家人接了过来。

来的时候,他们纪大人跟纪夫人还亲自接风洗尘,很是客气,他们心里也念着大人的好。

虽说生活天翻地覆,可卫蓝明显更加稳重。

对纪炀身边的防卫也布置的非常严密,跟家丁辛顺一起,确保不会有任何人伤害到知县大人跟知县夫人。

自从上次他们两个深夜遇险,卫蓝对这件事就十分看重。

这些人的职位本就安排顺当,如今又添补一些人过来,整个灌江府彻底运转起来。

纪炀只等他们休息得差不多了,便即刻出发。

自己到底不是什么魔鬼,肯定会让他们好好休息的!

再说,出去之前,灌江城的小尾巴也要处理好。

这指的自然是官学。

他这一出去巡查,就算不是一口气走完十五个县,也会走个四五个,余下的分批再去。

但四五地方也不少,虽说不用讲排场,他们所有人骑马就行,可速度也不会很快,至少要两个月时间。

肯定不会把这里的空档留给学政等人。

去之前,肯定要把学政带上,然后再去官学看一圈。

不过这事也不算着急,赶在临行前一两日再去,就是要让学政猝不及防。

这样才有效果。

送走新来的这些人,纪炀终于坐到府衙办公的地方。

平安已经把这里收拾得非常妥当,跟之前办公室无不一样。

等喝杯茶缓缓神,纪炀缓缓打开从汴京来的报纸。

虽说不是这个世界上头一份报纸,但纪炀设计的,肯定是借鉴后世成熟模式的版本。

就连报纸的趣味性也是大大提高。

谁都喜欢看有趣的东西。

而且这东西不怎么涉及朝堂,就会更安全。

至于抨击,口诛笔伐的对象?

那是他啊。

他这个创办人都不介意,别人又能说什么。

他这样算不算牺牲很大?

纪炀打开报纸,这报纸只有四版,里面内容却很丰富。

排版也很合理,该严肃的地方严肃,该好笑的地方好笑,第四版的娱乐话题,甚至用了夸张的字体。

厉害啊。

不愧是会玩的一群人。

交给他们果然没错。

至于头版的拉偏架,确实有点意思。

纪炀看着骂自己的文章,甚至笑眯眯去看,翻来覆去就那几件事,他心里都有数。

可纪炀也知道,这都是“排头兵”而已。

真正的狠招那边还没用上。

毕竟自己还没有真正触碰他们的利益。

可惜了,只要时机成熟,他们之间的争斗,只会越来越激烈。

纪炀知道前面是条什么样的路。

如果刚来这里,如果一直在汴京,他可能还真当个纨绔子弟。

可惜他到过潞州,去过凉西州,还了解灌江府的情况。

他看到了底下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实在不能坐视不理。

纪炀笑笑,把两份报纸收起来,看来汴京的情况很不错。

先让他们吵一阵,反正战火烧不到他这边。

自己可以安心发展灌江府的经济。

这些东西收好,纪炀问平安道:“婉芸回来了吗?”

平安立刻道:“夫人身边婢女说,夫人已经把左县的事情提前准备好了,那左县知县估计一会就会过去,她今日便把东西带回来,算是不再去了。”

五姑娘能这么讲,说明她早就知道,只要汴京的官员一来,她肯定会离开。

甚至很豁达地收拾好东西。

纪炀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又看看旁边的放大镜,这东西聊胜于无,不知道对研究新药有没有太大作用。

又是个三月份,三月底。

去年这个时间开始“谋杀”兔子,今年依旧不例外。

纪炀正想着要不要去后院的“实验室”看看,如今只要进到里面,都要换身衣服,尽量减少污染,到最里面的屋子更是严格。

这都是林婉芸从无到有,在纪炀一点点回忆,加上她本身的经验搭建而成。

这会拿到如此珍贵的放大镜,去瞧瞧有没有用。

不过他还没走,就听到外面捕快传话,说知府夫人已经回来了。

纪炀想到左县的事,抬腿出去接五姑娘,不过瞧她神色还好,见到自己就笑。

“正好,我有件事想同你说。”林婉芸并不客气,开门见山道,“你十天后不是要去下面巡查,能不能带上我跟曹小雨?”

纪炀低头看她,明显让她继续说,林婉芸继续道:“我想带人去义诊。”

这是林婉芸之前就有的想法。

下面百姓,多被病痛折磨,缺医少药是常事。

她跟着韩家大夫学医的初始,就是给当初太新县百姓看病。

这次去左县的时候,跟身边的丫鬟们同样给不少百姓治疗。

人总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小病不治,很容易拖成大病。

越往深了学,林婉芸越是知道治病的难处。

见到左县接任的官员过来,林婉芸也不难过,因为她早就想好接下来要做什么。

正好,趁着纪炀下去巡查,他巡查,自己就带人给当地百姓治病。

这事是越做越心软的。

见五姑娘早就想好,纪炀心里安定了些。

他之前说的一点也没错,不管把林婉芸放到哪个环境里,她都能迅速找准自己的位置。

幸而跟着他过来,做得都是她愿意做的事。

因为五姑娘不知道,她说话的时候,整个人都像在发光。

两人并肩回去,纪炀只道:“那要不要提前准备药材,底下百姓就算看病了,估计也是买不起药的。”

林婉芸点头:“要的,特别是伤寒,发热,咳嗽,皮肤上病痛,我都想提前准备一些,到时候确诊之后直接发。”

“可能要问你借点人手。”

“还要借点钱。”

这自然是问灌江府府衙借。

纪炀挑眉:“好啊,写份计划书。”

别人可能听不懂计划书,林婉芸绝对能听懂,纪炀拿这个折腾官学也有段时日了。

不过这会对林婉芸说,自然不是折腾。

而是要知道需要多少人手,准备多少药材,到时候他们怎么派人送过来。

更要知道除了五姑娘之外,还要再请几个大夫。

林婉芸对这些十分熟悉,她在太新县跟左县都义诊过,不过还是道:“说起来,我也只学了两年,肯定要多请些大夫的。”

纪炀道:“我飞鸽传书,让韩大夫过来?”

韩大夫之前跟着去了古博城,也就没回来。

他们家主到底在那。

林婉芸却摇头:“最近不妥,他家正在往潞州运书,其中不少医书,都需要韩大夫清点。我们估计要等巡查回来才能再见到他们。”

运书的事纪炀也知道。

韩家准备把大部分藏书都运到潞州扶江县,显然已经要在那边定居。

运书的事情非常复杂,书这东西极为脆弱,他们这种真正的书香世家,爱书胜过爱命。

纪炀点头:“韩大夫那边要有需要,你尽快说,咱们雇人帮忙也成。”

“嗯,好像吴将军派人帮忙了,安全肯定没问题。”

两人边走边说,直到林婉芸看到那个漂亮至极的放大镜。

“这是琉璃?”林婉芸到底是大学士的孙女,见多的好东西也不少,“不过这么透的琉璃还少见。”

等纪炀给她实验一下,只见任何东西放到这下面,都会被放大?

林婉芸竟然第一时间道:“若祖父有这个东西,那看书就不费力气了。”

等会。

他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

不过五姑娘举一反三的聪明劲还真厉害。

纪炀道:“我立刻写信到汴京,让井旭他们多做几幅,估计陛下也需要的。”

林婉芸拿着爱不释手。

没办法,井旭那边的人做得实在精巧。

本身通透的琉璃已经够好看了,外面镶嵌包裹的器物也是精雕细琢。

比之放大镜,更像个漂亮摆设。

反正纪炀当时可没画那么复杂,估计是井旭的人为了讨好,这才极尽精巧。

不过这会瞧着五姑娘喜欢,也值得了。

纪炀倒是把东西实用性放到一边,不管对青霉素的研究有没有,这近一年的功夫都算没白费。

接下来十天里,纪炀处理手头公务,林婉芸准备义诊的东西,幸好她身边的丫鬟们都练了出来,这才再加上之前在衙门当差,同样因为官员过来,所以没事做的曹小雨。

可惜没过几天,曹小雨家人让她回去,说是家中生意要忙。

林婉芸并未沮丧太久,很快重整精神。

等到临出发前两天,纪炀带着身边小吏岳文塞,以及小吏龚选,鲁战,再有个时刻护卫的辛顺,一起去了灌江府官学。

这不是纪炀第一次过来,但却是观察最细致的一次。

官学确实修建的不错,进门后,中间设有孔子与其高徒十个人的石像,旁边还绘制大儒们的画像。

往里面走,九经阁,三礼堂一应俱全。

里面参天树木更彰显官学的气质。

说实话,纪炀还挺喜欢这种氛围。

此刻正是上午,朗朗书声也让人宁神清气。

纪炀本就年轻,今日又穿的常服,若不是身边几个官吏跟着,混在学生当中也不为过。

只是他气质更特殊些。

虽说当官也有几年,可并未世俗气息,反而让人赞一句好气质,好修养。

再往后走,后面池中蓄水,还可以看到池水旁石头上的斑斑墨迹,应当是学生们清洗笔墨时留下的痕迹,日积月累,竟然有了几分雅趣。

这学校不算小,至少可以容纳三千人。

不过如今只有几百人。

在古代的文盲率,以及灌江府动乱双重加持下,能有几百学生已经很好了,还是依靠这里人口足够多的原因。

管事的是学政,副职为训导。

后又有教授,也称博士,助教为这两者的副职。

不过内里没那么详细,都称夫子即可。

这里面有学政一人,训导两人,夫子几十,多是举人,少有进士。

所以大多夫子还会三年一次的春闱里努力。

明年又是春闱,就是考进士的时候,很多夫子就要提前出发去汴京了。

剩下都是学生。

之前约莫八九百人,又因雷温以及清查各地豪强的原因,或走或抓了一大半,现在只剩下二百多。

这二百一十几人里面,还有需要每年服劳役的,即使考上秀才,也不能免罪。

再加上纪炀折腾学政助教,让整个官学战战兢兢。

纪炀出现在这,不少人都退避三舍。

生怕被抓住问话。

恨他的人也大有人在。

不过很可惜,纪炀并不在意,反而是辛顺跟后面的捕快们严阵以待。

去巡查的时候,他们应该都不会这么紧张。

谁让这里是官学。

纪炀笑着对小吏岳文塞道:“之前学政几次到官府,带的都是助教,对吗?”

岳小吏点头。

纪炀又笑。

明明副职是左右训导,他却不带,下面还有夫子也不带,偏偏带了夫子的助教。

有意思。

之前虽说只是找麻烦,但不代表纪炀没有去了解。

很快,官学学政过来找他,看到纪炀就忍不住皱眉,明明自己四十多了,比纪炀大了二十多岁,偏偏看到他,竟然有些胆怯?

再想到汴京那边的报纸,真不知道,他到底怎么做的。

还是说他什么都没做,他那些纨绔好友们,就知道怎么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