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暗中派了许多人来守卫灌江府。
还好,他派的人,确实完成他的心愿。
只是纪炀看向更远的古博城,心里隐隐有个狂妄又大胆的想法。
等纪炀看向吴将军,他眼神明亮,显然想到一块去。
只带着叛军搅乱古博城,除掉雷温两家,这怎么够。
古博城内里权贵放浪形骸,恣行无忌,欺压百姓,声色货利。
致任地百姓民不聊生,承平国既奉天命,便该行天道,解救古博城百姓于水火当中。
再说。
他们还有个极好的理由。
前朝的乱臣贼子在古博国中,为了歼灭前朝余孽,他们必然扫平古博城!
营帐里彻夜通明。
纪炀等人出帐子的时候,天光已经大亮。
身为稍弱的韩潇站起来还有点不稳,陪着他们的小孩江云中早就在一旁睡了。
可其他人皆是精神抖擞。
昌盛三十七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
韩潇站直之后,也是面带激动。
按照他原本的想法,只是帮纪炀熟悉灌江府的情况而已。
现在却变成跟着他一起看向古博国?不对,现在应该叫古博城。
虽说一夜未睡,但大家并未休息,而是让卫拓等人过来。
纪炀跟卫拓在营帐外的雪地里单独谈话。
纪炀开口道:“我们身边那个十岁孩子,你注意到了吗?”
自然注意到了,十分结实的小孩,很是机灵。
见卫拓点头,纪炀又道:“他跟妹妹也是无父无母,跟你身边的李弦身世差不多。”
“可他长在承平国,纵然没有我,在当时的扶江县也是性命无忧,吃得虽然差点,可至少能活下来。”
“你想不想让古博跟承平国一样?”
自然是想的。
报仇,惩治恶人,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一直是卫拓想做的。
但他不知道要怎么做。
招兵买马他会做,但每次进行到一半,要么队伍散了,要么被围追堵截,要么物资短缺,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纪炀仿佛看穿他的想法一样,开口道:“你不知道怎么做,我却是知道的。”
“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做,不出半年时间,你的队伍至少能重回千人。”
古博国想反的人太多了,吃苦受难的人也占了绝大部分。
让他们跟着造反并不难。
难的是为什么要造反,造反的目的是什么。
一味地制造混乱,并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没有清晰的目标是做不成事的。
用现代的话来说,没有行动纲领如何行动。
那么,哪里有行动纲领呢?
纪炀笑眯眯看着他:“百姓,只要你是为了百姓,他们肯定会跟着你。”
卫拓还是不解,接下来跟着纪炀的四五天时间里,卫拓简直开阔了新天地。
韩潇那么甚至给他定好军规。
以后他的起义军,就是最正规,最有礼,对百姓最好的军队。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古博的百姓夺回土地,不再忍饥挨饿,不再任人欺凌。
再接着几天,重新“深造”结束的卫拓对纪炀简直五体投地。
更别说后面跟着的物资。
只要他好好做,这些东西源源不断。
而他的队伍,将会在长达一个月的培训之后,百人队伍分成十股,潜伏到乡野田间,带领所有被压迫的百姓反抗。
同他们讲承平国的好处,同他们讲当今古博王室如何残暴。
再说承平国太新县分土地的事。
纪炀送走这支队伍,表情倒是还如往常一般,对吴将军道:“咱们的人安排好了吗。”
“嗯,二百人,已经在陆陆续续送情报过来。”
卫拓他们确实好用,但纪炀也不会把宝全都押在他们身上,探子们前去,自然是接触其他起义军。
不仅自己的探子要去,自家的兵力也要补充。
等他回太新县之后,养马的事可以正式开始,征兵自然也要进行,还要继续收揽灌江府内的势力,进一步挤压雷温两家的生存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在大战来临之际,让这场收复古博城之战一往无前。
吴将军手握红枪,眼里满是锐利。
古博城本就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以前并不去理,是因为大家相安无事。
可既然得知他们还有分裂古博国灌江府的想法,更已经实施过一次,就别怪他们不客气。
再说,他们养着前朝旧人,谁知道又会闹出什么样的祸事。
还有关外虎视眈眈的部落,估计早就想吃这块肥肉。
为一己私利起兵祸,让十几万人迁徙。
这已经是大恶。
更别说古博城内民不聊生,起义军不止卫拓一支,如此种种,收复失地,变得势在必行。
为了灌江府几十万百姓不受战火,为祖国边域安全,古博国也必须收回。
这个隐患不解决,不出几年时间,灌江府边关几个县,肯定会故态重返。
送走卫拓等人。
纪炀他们也要回去。
算起来,出来已经半个多月,时间都进入到二月份。
没办法,特殊“培训班”,这时间都算短的。
以后卫拓等人每隔几个月都会来一次上上课。
吴将军给众人送行,等纪炀离开,征兵工作也会正式开始,定江关至少有三千人,靖临关两千人。
不仅太新县要征,隔壁今安县,再往西的宁兴县,前者估计也是五千人左右。
而宁兴县作为屯兵之所,至少要三万人。
这些人的粮草军饷,自然要靠灌江城支付。
好在纪炀已经掌握十几个县,其中大半都听他调配,夏收的粮税会由纪炀分配,送到各个驻兵将领手中。
这样一来,等于完全把灌江城架空。
纪炀的处境则又危险几分。
好在他是个不怕的。
再说,这事如今只有他能做,换做灌江府任何一人,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听他的调令。
纵然现在的灌江府知府开口,都没他说话好用。
纪炀回到太新县,做的自然不止是这事。
跟赵大人合作的牧场养马,自然也已经开始,牧草更不用讲。
太新县的官田,种了大半牧草,这东西几个月就能长成,便是今年要用,也是足够的。
反正隔壁凉西州指挥使知道他们种了几十万亩的牧草之后,没事就写信问候,还夸年前送去的牧草极好。
言外之意自然不用讲。
等知道他们已经开始养马,那信件来往更加频繁。
别看纪炀跟凉西州指挥使还没见过面,但信件里称兄道弟,那叫一个亲热。
纪炀稳坐太新县衙门,调配十三个县的税收军饷,带领治下百姓种田种牧草种果树。
再带着隔壁县养羊养马。
灌江府内几处靠谱将领联系也颇多,再有凉西州有八万兵马的凉西州指挥使当“好友”。
他的存在,早就影响整个灌江府。
特别是灌江城。
以前都知道灌江城是灌江府的首府,可现在,来往信件直接去往太新县。
原本就被架空的知府通判,如今更是不管事。
但他们也不在意,反正都是被架空,管他是谁。
能在灌江府平平安安活下去,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最生气的人,自然是雷温两家。
他们还在撺掇古博国进攻,可谁都知道这不是好时机。
古博国年前到底死了个皇子,他手中的权势正在被剩下的三人分吃,内部势力正在重新划分。
而且听说,最近古博国内起兵造反的人越来越多,还是那种打完便换一个地方。
甚至有将领也有摇摆的意思。
古博国自顾不暇,又怎么会帮雷温进功现在的承平国边关?
太新县的两个关口不用讲,人家粮草充足,还在征兵。
今安县也不好说,梁王到底对此地用心,又调过来几个兵将。
而去年进攻过的宁兴关,如今有武知县把守,更是铁桶一块。
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帮忙?
做梦吧!
雷温两家手里自然也是有私兵的,可忽然发现,以纪炀如今在灌江府的局势控制,已经能跟他们两家平分秋色。
打起来,那是没有胜算的。
毕竟纪炀的人只要拖住,立刻去寻凉西州八万兵马,再远的潞州也会帮忙。
算下来,他们两家已经不能在纪炀面前耀武扬威。
这才过去多久?
一个冬天而已?
还有古博国到底怎么回事。
为什么内里多了那么多乱子?
雷温两家现在还不知道,他们在汴京的暗桩也已经在一一清除。
估计很快消息就会传来。
到时候又是一场好戏。
纪炀自然知道原因,可他如今忙着各处种田的事,特别是山上果树种植,根本没工夫多想他们两家的心思。
而且算着时间,税银应该已经到汴京了吧?
正月初一,吴将军跟衙门押送税银账册的车马便出发。
昌盛三十七年三月初十。
车马终于到达汴京。
走了两个多月时间,这已经是极快的赶路速度,谁让距离太过遥远。
也正是如此遥远,才显得特别诚心。
皇上听到边关税银到的时候,都小小吃惊,更不用说其他人。
他还以为那些税银也就放到太新县,毕竟现在太新县用银子的地方多着。
可纪炀竟然一分不差地送过来了?
连账本都送过来。
朝中众人震惊,那些喊着纪炀刚过去就喊着开放关市,实在自高自大的臣子,瞬间闭嘴。
林大学士无论去哪,身边都是艳羡的目光。
看看人家这孙女婿,多争气。
二十七万两白银,陛下都没提一句,他舍得全都送过来?
这种赤胆忠心,实在罕见,有他祖父当年的风采!
文学士甚至罕见酸了几句,想到他女儿差点嫁给纪炀,心里更不是滋味。
满朝当中,能把事情做得这样漂亮,还这么举无遗策的年轻人,实在找不出第二个。
如果说潞州那边还能说,是他运气好,遇到好上司。
那灌江府全凭他一手打拼。
虽说他惩治豪强,分土地给百姓,让很多世家大族非常不满,毕竟都是地主阶级,动那些人的土地,就有可能动他们的。
让他们如何不抨击纪炀。
可就算这样,也不得不承认,短短一年时间里,将原本乱象横生的大县管成这个样子,实在是个厉害人物。
如今朝中正借着他开关市的时候大肆说他如何不可一世,妄自尊大。
偏偏人家把所得收益全都送过来,谁都捏着鼻子说句不同流俗,德厚流光。
自从纪炀的名字出现在朝堂之上,一直都是焦点人物。
他这一手,更是让大街小巷都是他的名讳。
林大学士跟陛下私下说话的时候,也是万分感慨。
给他开关市的权利,他便能如此投桃报李,让人更加能用。
除开纪炀之外。
户部跟宗室大受震撼。
户部早知道开放关市能赚许多,但见到现钱还是不同。
而宗室则是另一个想法。
要知道之前的山泽税跟关市税,基本会用于宗室支出。
饮食器具,衣裳鞋袜,日常用度,都能从这里面取用。
纪炀这银子送过来,那就是送给皇家跟宗室的啊!
二十七万两银子,也足够他们花销一阵了!
就是不知皇宫分多少,他们手里又能分多少!
长公主正好想修个园子,差个近十万两,如今这不刚刚好?
长公主这么想,其他王公贵戚也这样想。
皇帝刚送走跟他感慨完纪炀的林大学士,以长公主为首的宗室便缓缓前来。
旁边坐着的皇子抬头看向他们,只觉得他们各个牙尖嘴利,目光贪婪地盯着边关好不容易挣来的银子。
十岁的皇子接触的第一件政务,正是边关税银之事。
他刚刚还在跟父皇说,有了这些银子,是不是整修河道的空缺就能补上?
他父皇却笑:“若这样简单就好了。”
当时皇子还不知道阻碍在哪,这会都清楚了。
一番激辩之后,宗室等人不满离开。
临走还说:“要不然多开几次关市?如此赚钱的营生,不能便宜乱臣贼子!”
皇上微微轻咳,强压住心中郁气。
“宣户部,工部尚书前来。”
“再让兵部尚书稍候。”
皇上看看旁边端坐的儿子,十岁,不过总角年纪。
离他加冠还有十年之久。
便是加冠了,又能制住底下这些心思各异之人?
自己又真的能再撑十年?他已经花甲之年,十年对他来说,太久了。
皇上忽然想到纪炀。
没记错的话,他今年也不过二十?
皇上心中燃起希冀,继续手把手教导皇子。
随后户部,工部尚书前来。
勤政殿灯火通明。
再次上朝,要银子失败的宗室主动提议。
要不然,再开一次关市?
反正关外有需求,咱们有货物,何乐不为?
兵部适时道:“开关市虽好,但边关兵马粮草不足,很容易被关外劫掠。”
“若想保证关市稳定,那边必须增兵。”
朝中立刻吵作一团。
宗室跟户部想多要税银,提议开放关市。
可开放关市,边关就容易不稳定,兵部要求增兵,增兵就要用钱。
兵部用钱,那都不是小数目,其他各部肯定都有意见。
而朝中反对增兵的,反对关市的,继续趁机抨击纪炀掠夺土地的。
自然争吵不停。
皇帝跟皇子坐在上面,目光如炬地看向台下。
皇子徐九祥终于明白,为什么父皇每次开完早朝,脸色都不太好看。
面对这群人,脸色怎么会好啊。
不过徐九祥想到这一切事情的因头。
似乎都在灌江府太新县纪知县那?
真不知,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人正在田间地头,查看牧草种植情况,听着后面有马蹄声,就见五姑娘骑马前来,直到他面前停住。
林婉芸兴奋道:“青霉素,青霉素我好像做出来了,虽然就一点点,好像是你说的样子?”
纪炀精神一振,青霉素?!
五姑娘笑着朝他伸手,纪炀立刻翻身上马,两人共乘一骑,奔向做“实验”的小房间。
一定要是青霉素!
如果有了青霉素的经验,说不定还能去做其他更稳定的抗生素。
只要有这些东西,将士们的安危,便会得到一层保障!
古博城的回归必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