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1 / 2)

小知县 桃花白茶 7552 字 12个月前
🎁美女直播

昌盛三十五年四月, 扶江县发生一件大事。

就在县里百姓为去潞州考试的学生担忧时,两个在州试落榜的学生, 以及跟着的两个捕快回来。

没等大家为江小五过了州试高兴, 他们四个人从潞州匆匆回来,带回来两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第一,他们知县大人真的是汴京伯爵嫡子, 身份特别尊贵那种。

这个消息还好,其实大家隐隐约约都听到一些,如今只是被证实而已。

大家也只会跟更敬佩知县大人。

但第二个消息, 无异于晴天霹雳。

潞州城那边都说,他们知县要走了!

一个官员都是三年任期, 他们知县大人到今年五月二十日, 三年任期已满!潞州城要把他调走!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下意识往衙门走, 等过去的时候, 只见衙门前面水泄不通, 都是赶来问消息的百姓。

“知县大人真的要走?”

“潞州城的消息,他要离开扶江县吗。”

“这么好的知县, 这辈子不会遇到第二个了, 知县大人怎么能走。”

“扶江县能有今天, 都是他的功劳, 刚刚发展起来,他为什么要走啊。”

这些话几乎在重复着说,每个人都要问上一遍, 但这也是大家最真实的想法。

知县大人为什么要走!

他们不愿意啊!

门口守着的小吏丘益川也无奈道:“这是咱们知县大人升官,他做事做得好, 当然要升官, 难道你们不想让他升职吗?”

许多回答里, 只有丘益川这句让大家说不出话。

这么好的父母官,他们当然希望知县大人升官,可升官就要离开扶江县。

这让他们如何舍得。

看看如今繁华的扶江县,看看运河往来的船只,还有逐渐兴起的各种店铺,更有外面荒地变沃野的良策。

如果没有知县大人,他们这要怎么办。

“我还听说,新知县已经在路上了,可哪个人能比得上咱们知县?”

“对!谁能比得上咱们知县!知县不能走!”

“但这是升官,没办法。”

纪炀在门内听着,但此时却不好现身,他也舍不得扶江县,但事情已经成定局,无法更改。

纪炀吩咐玉县丞道:“找各村里长过来,劝大家回去,近几日新知县就要来了,让新知县看到不好。”

如果稍微多想的,还以为故意给人家难堪。

新知县的情况,知州已经寄信函给他。

新知县名叫章善,正经科举出身不说,还是去年科考的二甲四名,按照总体排名,那是去年科考全国第七名。

在翰林院实习一年,是个柔和但有主见的性子,更是贫寒人家出身,但从小天资聪颖,被当地的夫子正式收为关门学生,还资助钱财让他科考。

这样的出身一向被皇上重用,所以能被特意选到扶江县,肯定不是偶然。

估计也是锻炼锻炼他。

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还是见了再说,但人家过来的时候,看到百姓堵着自己门口,毕竟不太好。

也让以后知县工作难做。

谁料玉县丞愁眉苦脸:“您没看到吗,上集村里长儿子也在其中,难保是他们撺掇的。”

其实玉县丞现在已经不太麻烦了,他打定主意要跟着知县大人,故而少了些离别的愁绪。

这会看着外面的人只有心疼而已。

不过玉县丞跟凌县尉还是去找各个村的里长,让他们把人都领回去,不要在门口了。

等知县真的要走的时候,会告诉他们的。

一番安抚之后,大家才陆陆续续离开,可走的时候,还是满脸不舍得。

别说百姓们,三个作坊,还有官学,里面所有人全十分难过。

原因自不用说。

特别是从潞州回来的两个考生,没考上倒没太大失落,主要潞州城都在夸他们知县,都知道他们知县有多好。

所以这些人想抢人也很好理解了?

不好理解!

他们不能理解!

书生跟小厮进到扶江县时,正好看到百姓们陆陆续续被劝走,不要聚集在衙门门前。

大家脸上的表情他们都看在眼里。

看来真的很不舍得纪炀。

他们的马车并未走正门,而是规规矩矩从侧门递了帖子。

看到帖子的小吏震惊地盯着新来的知县,一时竟有些失礼,但想到知县大人吩咐的话,还是道:“您先请进,小的立刻着人请知县大人。”

说罢,感觉有些不对:“小的立刻请纪知县过来。”

都是知县,如今已经不能直接称呼知县大人,要喊纪知县了。

怎么这会才四月初,新知县就来了?

明明五月底才到任期啊!

不管别人怎么想,纪炀自然笑脸相迎,早晚都要来的,早一点晚一点又有什么区别。

不过看来知州说他年后就问汴京那边要人,还真没耽误,否则来得不会这样快。

“一路过来辛苦了吧,快快请坐,上茶。”纪炀笑着进门,让书生身边的小厮松口气。

眼看纪炀,跟传闻根本不像,他面带恰到好处的笑,让人心生好感,本人又生得高大俊朗,眸子点漆般有神。

反正看着他,就忍不住信赖。

纪炀跟新知县章善互相介绍,其实对彼此心里有数。

章善也不过二十有二,同样年轻有为。

不过纪炀听着,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今年的新科进士好像都偏年轻?

果然,纪炀看似随口问道:“听说今年两榜进士都很年轻,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章善说话斯斯文文的,很有条理:“是了,有人讲这是近些年新科进士里年轻人最多的一次。”

纪炀从林家大公子,还有好友们信里都隐隐听说此事,好几个提起中榜的人都很年轻。

纪炀摇摇头,估计是自己想多了,开口道:“从汴京到扶江县,千里之遥,我先安排你住下,吃个热食,休息之后咱们再聊。接下来还要熟悉扶江县事务,也很辛苦。”

后面小厮眼前一亮。

这就是完全放权的意思!

他在汴京跟着公子的时候,翰林院教导他们的翰林们总说,好多接任的官员最难的一件事,便是上任不愿意放权。

如今看来,他们不会有这个麻烦!

章善也稍稍松口气,看向纪炀的目光更加敬仰。

如此厉害,还如此大度。

安排院子的时候,直接住到五斗院旁边,等到纪炀搬走之后,他便能搬进来。

这里有凌娘子早就收拾出来,热汤饭热水也很快准备好。

章善带着的小厮,马夫,还有两个同行的书生,全都安排妥当。

赶路这么久,能踏踏实实吃吃饭,睡睡觉,这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

等玉县丞过来回话,纪炀抬头道:“都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新知县很好说话。”

这让很多人都放下心。

可放学回来的江小子江乖乖听说此事,立刻奔向纪炀办公的房间。

他们两个人平时十分乖巧,上过学之后更是如此,轻易不会到办公的地方,大多时候都在五斗院里玩,要么在安排的房间里休息。

这还是少有的过来。

纪炀还在处理手头的东西,见两人紧紧拉着手给彼此安慰,心道,总算要来最难的一关了。

其他人还好,不管是扶江县百姓,还有县丞县尉,怎么都是成年人,又或者有家人相伴。

唯独江小子江乖乖不同。

之前对他们的好,现在全变成可能分别的难受。

两人在官学的时候听说此事,几乎同时沉默下来,六岁的江乖乖强忍着不哭,还是韩家夫子下课的时候发现,轻声安慰许久。

韩家夫子还笑,这有点像我们韩家人了。

可他们都知道,纪知县对这两个小孩意味着什么。

等到回衙门,看见马房在喂马,还有辆新马车,小吏们陆陆续续把东西从车上搬下来。

两人更加意识到,传言都是真的,他们知县要走了。

纪炀看着站在门口的两人,招招手道:“进来说话。”

这两人才慢慢进来,他俩什么都说不出来。

以前的两个人东混一口饭西吃一口汤,别说读书,新衣服了,要什么没什么。

难道现在又要回到以前了吗?

纪炀见两人真的要哭,只好让平安牵着两人坐到自己身边。

“我想问一件事,看看你们同不同意。”

虽说面前都是小孩,纪炀还是给了尊重,只听他道:“你们也听说,不日我便要去潞州城,具体做什么还不知道。但你们愿意不愿意跟着我过去?去那边继续上学,到时候我雇人照顾你们,也算没有白喊一声纪大哥。”

扶江县想跟着纪炀离开的人不少。

玉县丞凌县尉之外,连捕头卫峰,副捕头卫蓝都开了口。

他们都想跟着纪炀离开,并非扶江县不好,而是跟着知县大人,他们知道了更广阔的天地。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但这些人的请求纪炀还未答应,他首先提出邀请的,竟然是江小子跟江乖乖。

两三年的相处,纪炀早就把两个小孩当做弟弟妹妹,他们身世可怜,又乖巧听话。

乖乖更是聪慧,江小子也能吃苦,跟着他学剑法还有模有样。

自己离开,自然想带着他们。

不管自己去到哪,都能安置好他们两个。

再不行还能送到汴京,有王伯照看,怎么也不会缺衣少食。

他俩愿不愿意跟着,还是要问一问的。

纪炀一开口,两人先是不敢置信,然后立刻同时点头,竟然没同对方商议一下,开口道:“知县大人,您去哪,我们就跟到哪!”

“我们肯定想跟着您的!”

这回答也算意料之中,不过还是让纪炀跟平安心里微软。

“那好,以后你们两个就是我纪炀的弟弟妹妹,纪大哥绝对护你们周全。”纪炀笑着道,“最近准备准备,六月份应该就要去潞州城。”

“学习也不能拉下,不然你们都进不来潞州城官学。”

这当然是吓唬他们的,他好歹要在潞州城任职,两人怎么都能进去的。

江小子江乖乖想到自己要去潞州城生活,竟然也怎么也不知道到时候是什么场景。

难道天天都能吃到最好吃的点心?天天都能看到那样多人?

平安跟两个小孩关系也好,笑道:“潞州城点心算什么,回头咱们回汴京,一定带你们去最好点心铺子,汴京四季都有烟花看,还有最漂亮的灯笼杂耍。”

“这倒是没错,若什么时候去了汴京,绝对让你们开眼界。”

以原身的记忆,找这些玩耍肯定不是问题。

“我记得有个好友还欠一个蓝眼波斯猫,什么时候回京了,肯定问他要过来。”纪炀此时说这都是打趣。

回汴京还早着呢。

等玉县丞凌县尉知道俩小孩反而是最先确定去汴京的,竟然对江小子江乖乖升起一丝嫉妒。

晚上吃饭的时候,硬是要吃他俩的鸡腿。

以往总是护食的江小子故作大度:“给你们给你们,反正我们要跟着知县大人,不对,跟着纪大哥去潞州城了!”

眼看两人称呼都改了,玉县丞凌县尉更是羡慕。

衙门食堂其乐融融,睡醒了的新知县章善跟小厮等人,进来颇有些不好意思。

他们中午到的,吃过饭便睡,一觉睡到晚饭时候,又要吃饭了。

还好进食堂的时候,衙门众人对他还算客气。

纪炀笑着道:“给你们留了位置,来吃些饭食吧。”

吃了睡,睡醒再吃,脸皮薄的章善耳朵都要红了。

食堂好几个桌子,大家各自找了位置,章善便坐在纪炀旁边,明显就算他不过来,也给他留位置的。

这种做法,既让现在的人知道,他对此毫无怨言,也让章善的人明白自己的意思。

新旧交替,总会有许多麻烦,纪炀要做的便是避免这些事情。

章善心里感慨,在翰林院实习一年,学的都是为官之道,更有老翰林教他们怎么应对地方官员,没想到他竟然没遇到太多麻烦。

不对,要说麻烦,也就是这里不管百姓还是官员,对纪炀特别爱戴,很可能会排斥他这个新来的。

这点麻烦,还被纪知县的大度化解。

章善是个极温和的人,一顿饭下来,扶江县衙大多数人都明白,这是个好脾气的新知县,让大家更是放心。

但纪炀带他熟悉公务的时候发现,章善虽温和,但也有想法,更对怎么当知县仔细学习过。

几天的相处,纪炀的心也放下大半。

他确实会放权,同样会看放权对象合不合适。

真要把他奋斗这么多年的成果毁了,那他可不是这般好脾气。

不说呕心沥血吧,那也是日夜奋斗出扶江县的场面,若换个酒囊饭袋过来,看他会不会直接赶人。

以他赶个新知县还是简单的。

纪炀朝章善笑笑,章善本人根本不知道他躲过什么。

纪炀这边考核也过,新知县一行人还晕晕乎乎,因为这里跟他们知道的情况不太一样了。

纵然知道贫穷的扶江县在纪炀手里焕然一新,可新的程度让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特别是章善带着的两个书生,都算是他的幕僚。

两人甚至还说出:“纪知县,您要是能在我家乡当知县就好了。”

他们也想要这么多良田,还想要作坊,运河更不用说。

谁料这话一讲,旁边农户不乐意了:“就知道你们要抢人!”

“这是我们知县!”

纪炀好笑摇摇头,还有小吏丘益川机灵:“这是在夸咱们知县厉害呢,难道知县不厉害?”

农户听丘益川这样说,心里顿时好受。

只要夸我们知县!

那我们就能达成共识!

看他们瞬间和和气气,纪炀倒是多看一眼丘益川,没想到丘益川也满脸渴望看向他,眼里明晃晃写着,知县大人!您也带我走吧!

不仅纪炀看出来了,章善同样看了出来。

等只有两人的时候,章善敬佩道:“如果你说一句,感觉衙门里的人都能带走。”

别说衙门里的人,连百姓都能带走!

其他地方的人可能害怕背井离乡,这地方完全不会吧?

纪炀笑着道:“怎么能都带走,那衙门可就完了。”

到现在章善已经来半个月,他跟着纪炀学到不少,之前在翰林院,怎么都是学理论知识,现在才是实践。

章善也不亏考到全国第四的学霸,他处理事情已经有些模样。

眼看时间到四月下旬,该做的该说的,基本都已经成了。

潞州那边也送信过来,问纪炀什么时候过去。

明明五月二十任期才满!

现在还没到五月呢!

问就是要准备,提前去也可以。

不过扶江县这也剩最后的事了,交接工作也需要时间,更别说这是交接一个发展中的县城,事情太多了。

但到这会,纪炀要带谁走,已经要说出来,不管要走的,还是留下的,都要有准备。

章善还带了两个书生,明显是自己人,至少也会当小吏,以扶江县现在忙碌程度,再多两个小吏都是不多的,这倒是不碍事。

纪炀道:“县丞县尉,恐怕要跟我走。”

“捕快里面,其中副捕头卫蓝要跟着,还有个小吏丘益川。”

章善惊讶:“只带四个吗?”

“就他们四个吧,其他人各自性格我同你讲过,都是不错的人。兵士那边一个队长江历帆,还有副队长江海城。从他们当中提个县尉出来就好,或者请潞州指派。”

纪炀继续道:“县丞跟主簿便不说了,你带来的两人都不错。”

看似纪炀把衙门主力都带走,其实是留了位置给章善的自己人。

衙门左右手是自己人,这点很重要。

老话还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衙门也差不多。

章善明白,对纪炀拱手道:“多谢纪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