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秦函谷关的守将却不答应,因为他的老丈人不同意这么干。
他的老丈人就是干的贱民奴隶买卖的生意,就是要在发生的天灾时候,才能大批量且低价的买那些受灾百姓的孩子。
如果秦关守将开仓放粮,那百姓就不会卖儿卖女,他的老丈人当然不答应。
因为是入赘的原因,这个守将在家里也矮人一头,所以也不敢不答应。
当时很多人都骂这一家人畜生不如,但也没办法,因为人家这样做没任何违法的地方。
如今蜀王提起这事, 也让老夫人觉得,寺庙的事情就是这一家人干的,老夫人一辈子行善积德,礼佛斋僧。
说起这事,老夫人还把在蜀王从进门开始,一直保持着端庄都破了功,骂了两句“死狗”。
李恪没想到,自己送信还送出意外收获来了!
但李恪大王经过了虢州之行,也长了记性,先搞清楚全部事情,别到时候又闹出什么大乱子。
李恪吃饱喝足,也准备离开上官仪家了,老夫人还一直送李恪出了乌头门才止步。
“蜀王殿下,准备在陕州待几天?”
“不清楚,快的明天就走,慢的可能好几天吧。”
李恪这话是实话,他要是今天没来上官家,他可能明天就走了,既然有了线索,那就肯定得等收拾了秦关守将。
“如果蜀王殿下不急着走的话,老身几天后就过六十大寿,到时候请蜀王殿下大驾光临。”
“那好啊,别管有没有事情,本大王一定来。”
说完李恪大王就回了驿站,等他一回来,就看到陕州刺史在等自己,李恪大王现在看到姓崔的就恶心。
“你来干嘛?我记得亲王出现,不需要刺史领路吧?”
李恪说的是大唐礼仪,如果是皇帝出行,肯定就要刺史和都督一起来给他领路。
如果是李承乾这个太子来,就是一州的都督来领路。
但李恪是亲王,就没必要让一州的一把手来给自己领路了,一个别驾就行。
崔善为倒是不在意蜀王的语气,他只是递出了一份新的公文,并且说是新换了府兵。
以前这事都是领路的别驾交接的时候,别驾和别驾交接而已。
但是陕州刺史考虑到昨天晚上,在驿站还发生了杀人的事情,就必须来和蜀王说一声。
李恪以前也不管这事,但是对于突然换保护自己的府兵很好奇。
“怎么换府兵了?这一批和上一批有什么区别吗?”
“有区别,但也没区别。”
陕州刺史这话明显带着歧义,就是故意让李恪问下去的。
“什么叫做有但也没有?”
“因为上一批是秦关的府兵,这一批是魏关的府兵。”
李恪一下子反应过来,实在是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太古怪了,加上刚刚上官老夫人给李恪说的。
李恪现在就算没证据,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