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胥言忙完公司的事,已经是深夜了。
他坐在胥父的病床旁,看着熟睡的父亲,觉得现在的父亲和他印象中的那个人截然不同。
胥言记忆中的父亲总是挺直腰杆,即使年纪大了,依然英姿勃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躺在病床上,病怏怏的样子。
胥言给父亲掖了掖被子,看了好一会儿,然后起身去找医疗小组讨论父亲的治疗方案。
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郑乾坤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不再局限于现有的几种药物,而是尝试了几种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一开始,研究小组的其他成员对这个做法表示怀疑。
“郑博士,患者是肿瘤,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真的有效吗?”
一位成员问道。
面对质疑,郑乾坤直接回应:“那你们有更好的方案吗?”
成员们无言以对,毕竟他们现在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随后,郑乾坤看向胥言,毕竟这是他父亲的治疗问题。
“胥言,你怎么看?”
胥言因为公司的事情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再加上父亲的病情一直没有进展,心里充满了焦虑。
听到郑乾坤的话后,胥言拨了一下头发,有些无奈地说:“现在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我爸的病情每天都在加重,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看看有没有效果吧。”
虽然胥言嘴上这么说,但他心里对郑乾坤的做法也没底。
有了胥言的认可后,郑乾坤立刻将几种抗病毒药物应用到胥父的治疗中。
使用过程中,胥言一直在心里祈祷这种方法能有效。
也许是胥言的祈祷感动了上天,郑乾坤的做法果然起到了作用,胥父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
看到效果后,大家非常高兴。
“不愧是郑博士啊!”
医疗小组的一位成员赞叹道。
“是啊,换了我可不敢这么做。”
另一位成员附和道。
看到郑乾坤的做法有效,医疗小组迅速调整了胥父的治疗方案,采用了他的方法。
虽然胥父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胥言也很高兴,但对于郑乾坤的这个做法仍感到不解。
为什么细胞胶囊对胥父的病无效,而抗病毒药物却能起作用呢?明明胥父的病情和抗病毒药物根本搭不上边。
胥言重新研究了从胥父体内取出的一部分肿瘤切片,发现胥父的肿瘤是由细胞变异引起的。
他在显微镜下观察时,郑乾坤过来问他:“胥言,你在干嘛?”
胥言抬起头,回答说:“我很疑惑为什么抗病毒药物对我父亲的治疗有用,它们明明与我父亲的病情没关系。”
郑乾坤也无法解释,因为他一开始也没想到这会有用。
这个方法是他从曾经接触过的病例中得到的启发,尽管两者的病情类似,但并不是一回事。
所以一开始郑乾坤也不确定是否有效,只是当时团队实在想不出其他方案,他才提出了这个建议。
“如果你有什么发现,记得跟我探讨一下,有问题也可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