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就是三校。三校需要由编辑组组长来校对,这时基本上里面的小问题都处理得差不多了,标题和格式方面需要编辑组组长严格把控,避免出现明显的错误。三校完成后,依然是交由美编人员修改,并打印出来。
最后一关是终校。这一关是由编辑部主任来完成的,最后一步要确保绝对不能出现明显的错误。
校对部分完成用羊皮纸出片,片子出来后,由总编辑把关,看过之后,没有重大错误,就可以送交印刷厂出书了。要是出现重大错误的话,需要修改,并重新用羊皮纸出片,不过从编辑部主任到编辑组组长,以及责任编辑本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罚款,以示惩戒。
这就是图书编辑的整个流程。
韵河日复一日地按照这些步骤重复着编辑的工作,时间久了难免感到乏味,尤其是遇到第一种稿件更是要命,编辑不被扒掉一层皮才怪,这种事还真让韵河给遇到了。
有一次,韵河收到了一位叫做宋昆老师的稿件,当她翻看完一遍后,瞬间有种绝望的感觉,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这稿件质量也太差了,我头都大了。”韵河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
“有那么惨吗?”丁老师看着一脸愁容的韵河问。
“不信你看看。”韵河连忙将稿件递给丁老师,证明自己没有说谎。
丁老师大概翻看了几页之后,摇了摇头:“确实不怎么样,不过要是能仔细修改的话,也能用,就是估计得大动刀了。至于稿费方面你要跟他谈一下,如果编辑修改的部分较多,稿费就得按三级标准来了。”
“可以不采用他的稿件吗?为什么不换一个作者的稿件用呢?”韵河有些纳闷,生怕自己做了无用功。
“原则上我们建议如果有50%的稿件能用,还是会选择采用,毕竟作者的创作很不容易,至于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完全可以理解,每个行业能做到头部级别都是占比很少的那一撮人,图书行业也是如此。不可能全部都是好稿子,大部分都是中间质量的居多,要带着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丁老师耐心地跟她解释说。
“明白了,我试试,不知道一校得花多长时间?”韵河看着乌烟瘴气的文字,此刻真想一把火点了它,眼不见心为净。当然也就只能在心里面发个疯,过后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
修改意见下来后,密密麻麻地写了十几页,韵河发愁地看着这些意见,不知道该怎么和作者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