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啥不好的?
别的地方不敢说,但是在你嫂子的班级里,谁要是敢嘚瑟瞎胡说,不用别人,我们家老六就能揍的他满地找牙。”
盛希平一听就笑了,他家老六在班级里,那就是扛把子的,班长都没他好使。
班级里但凡有人敢炸翅儿,盛希泰带着一群小弟就给人家收拾了。
一听这话,满屋子的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老二,去给你嫂子帮帮忙吧,你这成天呆在家里也不是回事儿,出去散散心也好。”
徐秀香看着二儿子,语重心长的劝道。
大家伙儿都这么说,陈维民也不想成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于是就点头答应了。
正好时间也到了,周青岚得去学校上课。
于是就跟陈维民商议好了,下午上完两节课之后,陈维民去学校,帮着排练节目啥的。
就这样,毕业后一直在家呆着的陈维民,终于走出了家门。
在陈维民的帮助下,五年级全班三十多个孩子,安排了一个大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一段样板戏《红灯记》,一首由陈维民执笔写出来的诗朗诵《伐木工人赞歌》。
别看只有三个节目,但每个节目都是精品,在周青岚和陈维民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非常认真的学习排练。
最终,在十一月末的上山文艺汇演中,五年级的节目赢得了伐木工人的一致好评。
尤其是那首诗朗诵《伐木工人赞歌》,算是说到大家伙儿心坎儿里去了,最终被评为优秀节目。
场里的领导,学校的校长主任,都夸周青岚有才华,不光教学能力出众,文艺方面也这么有天赋。
校长当场就说,要给周青岚评选先进,积极争取给她转正。
“王书记、郑场长、校长,这个功劳我可不敢抢。
我们班之所以能排练出这么好的节目,主要是维民的功劳。
他帮着忙活了小半个月呢,那个大合唱还有诗朗诵,都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
面对领导们的夸奖,周青岚并没有贪功,而是把陈维民推了出来。
“维民?你是说老陈家那个二小子吧?
唉,那孩子可惜了,他要是个健全的人,那绝对了不起。那孩子又精又灵的,啥都会,就是可惜了,唉。”
提起陈维民,场里几个领导都忍不住叹气,替陈维民惋惜。
“哎?老王,你们学校还缺不缺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