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情的理由(1 / 2)

轻一点儿 姚瑶 1584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前几天拉黑了一个前同事,熟悉我的朋友们一定能猜到:没错,又是个直男。

然而我的这位同事,以下简称李老师,虽然具备一切标准直男癌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但也是满腹天文地理,文能摄影,武能拆车,特别渊博的一个人。

所以即使俗话说“同事同事,下班以后不认识”。在李老师离职后,我们依旧保持着朋友圈评论及点赞的距离,我敬他是个文化人,即便平时言语中难免轻佻,也是笑而不语忍过去,还有一饭之约迟迟没找到时间或者合适的理由进行兑现。

直到有一天,忘了在朋友圈说了什么,李老师再次私聊发出邀请说:“咱们去吃火锅吧。”

我说:“不想吃火锅(热量高)。”

他说:“那你想吃啥?”

我说:“日料吧。”

他说:“哎哟,爱烟老师,那里涨价了。”

我的心顿时累到了极点,不晓得怎么去回应他的下一句话,只好手起刀落拉黑了他。

后来,李老师托了几位朋友来传达歉意,也重新加了我两次。看着他的好友提示,我也犹豫了,多大点事儿啊,加回来吧,何必呢?

可,加回来干什么呢?

许多人和我们的交情和缘分,真的只有那么浅。我们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的时候,齐头并进,心手相连是应该的,但下了船之后呢,我走我的路,你开你的车,大家在八杆子都打不着的领域各自安好。有人会说,留个人脉呗,但那又何必呢?

吃饭吗?

出去吃一顿饭,所花去的时间,路上的颠簸,额外摄取的卡路里,陪人说话所耗的精力,与带着演技的笑容,远远比这顿饭带来的满足要多出很多很多。对今天这个热情度已经明显余额不足的我来说,出去吃饭,毫无疑问是一种惩罚。而且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男女之间的单刀赴会,他在想什么我怎么可能不明白,还有什么比面对“我心仍火热”的已婚男人更令人尴尬的事儿吗?

不是情非得已,不是工作原因,真的不愿意再花一点精力去应酬任何人了。虽然大多数国人并不是这么认为的。还记得你上一次同学聚会是什么时候吗?我们盛装出席,精心装扮,唯恐在昔日故人前输了半分。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再次聚到一起,除了说说当年,聊聊近况,谁不是在暗中较着劲儿,比比谁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