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晚注意到了老大夫的神色,心中生出一丝好奇,便走上前轻声问道:“老大夫,您似乎对这个新工具有些看法?”
老大夫抬起头,看了看苏云晚,叹了口气:“姑娘,你倒是个明事理的人,这新工具是新奇,但我看未必真有大家说得那么好。”
药房里其他几位听到老大夫这话的人都停下来,显然有些意外。
有人忍不住问道:“您怎么这么说?我们听说这工具能省很多力气呢。”
老大夫笑了笑,目光依然沉静:“省力是好事,但未必适合每个地方。”
“我这大半辈子都看惯了乡间的农活,地里干过的活儿多了就知道,每片地的土质、气候、湿度都不同,耕地工具也必须因地制宜。新工具也许在某些地方好用,可咱们这儿的土地性子不一样,未必适合。”
苏云晚听着,心中渐渐生出几分明悟。
她虚心请教:“老大夫,那咱们这边的土地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为什么这新工具不合适?”
老大夫见苏云晚态度恭敬,语气也温和了几分:“咱们这地的土质偏粘重,尤其到了雨季,地里湿气大,土壤容易板结。”
“这样的地,必须用锋利沉重的铁犁才能深耕,把土层彻底翻松,这样庄稼根系才能扎得深,水分也好保持。可那新工具据说轻便,不适合这种地,表面上看着省力,可若是翻得不够深,不仅种不下好庄稼,还会误了农时。”
药房里的几位药师听得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其中有如此门道。
苏云晚若有所思,轻轻点头:“原来如此,真是眼见未必为实。您所言极是,的确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