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我拆了石膏,开始进行艰难的复健,也搬回了宿舍。端着一盆衣服路过阿紫的宿舍,我听到屋里传来很大的音乐声,公放着梁静茹的《丝路》。
半个多小时后我洗完衣服,再次经过她的宿舍,里面还在放《丝路》。
我略略停了一会儿,门忽然开了,露出她室友的不耐烦的脸。
“啊呀,是你啊,你跟阿紫关系不错对吧?”室友没头没脑地问,还没等我回答就继续高声抱怨起来,“你能不能让她别放这首歌了?都放了三天了,有机会就放,她觉得好听,也不至于这样吧?”
这边阿紫赶紧把电脑关了,特别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俩笑。室友也没给她面子,拎起包就走了,只剩下我俩面面相觑。
阿紫说:“谢谢你的推荐啊,梁静茹的歌真好听。”
<font color="#146EB4">▼</font>
校园里偶遇过几次,都是匆匆别过,没说几句话。
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双学位申请流程刚刚对我们开放,几乎每个人都挑了一个专业报名。我报了心理学双学位,需要给过往成绩单盖章,于是在打印室排队。阿紫推门进来,还有点怯怯的,每每看到熟人都会弯起眼睛捂嘴笑。
她对报名流程始终很糊涂,我和她一起从打印室走去教务,经过学院旧楼侧面那条很美的林荫路。
我到今天也不知道那条路上栽的究竟是什么树,树影斑驳,平日是很美的,一到春天嫩叶发芽,便有许多一两毫米粗的细长肉虫悬着一根根细细的丝从树上垂下来,堪堪悬在行人头顶上方,一阵风过便扑簌簌地落下。
那是我们在这个校园里度过的第一个春天。我正和阿紫说着话,突然看见她肩膀上扭动着一只虫子,本能地伸手打掉,然后眼见着虫子悬着丝,打了个旋儿落在地上,这才发现,地上密密麻麻铺着“白线”,一脚踩下去,哔哔啵啵的。
我们一齐尖叫着,用文件袋捂着头,大步跑到林荫路的尽头,终于站到没有遮蔽的阳光下,劫后余生般地喘粗气大笑,像发怒的斗牛一样在路面上蹭鞋底。
也就是在我们帮彼此检查衣服和头发有没有粘上虫子的时候,我发现阿紫没有再穿肉色短袜了。
教务处的老师本就不苟言笑,我这种成绩平庸的学生一进屋,脊梁骨就矮下去一截,草草办完手续,站到一旁等阿紫。
然后目睹了她的材料被甩出窗口。
她的材料没办齐全,还有一项硬性指标不够格,是没办法申请的。老师们也都很忙,阿紫和我都并不值得她们大动肝火,甩材料恐怕也不是故意的——然而它就是这么从窗口掉了下来,自尊心散了一地。
阿紫小跑着捡起材料,憋着通红的脸一张张夹回文件袋里,我连忙对她说:“去吃饭吧。”
后来当然没吃。那时候下午三四点,不晌不夜,我也是口不择言。
我知道阿紫报的双学位是法语辅修,于是和她说:“语言自学就好了啊,和老师教的也没差,咱们学校的辅修说不定还不如新东方呢。”
阿紫还是轻轻地、那么认真地说:“这是不可能的。”
对于礼貌性的安慰,她不是轻信就是否定,从不会笑着说谢谢。
回宿舍时候我们决定换一条路。
阿紫抱着材料,恋恋回望着那条美丽而恐怖的路,说:“咱们刚刚跑得像电影一样。”
十八九岁的年纪,有爱恨情仇,一举一动都被摄像机追着,哭笑都漂亮,音乐起的时候,莫名其妙就奔跑。
应该是这样的吧,说不清楚具体是哪一部,但一定有一部。
<font color="#146EB4">▼</font>
隔了几天,我赶在洗衣房关门前才去拿放置了两天的衣服,低头一闻都快有馊味了,连忙往楼上跑,试图赶在熄灯前将衣服都晾好。
在一楼才上了几级台阶,我就听到了阿紫的声音。一二层之间拐角的平台上,阿紫正讲着电话,两只细细的胳膊拄在窗台边,一只手捧电话一只手捧脸,身体重心偏移着一只腿,另一则翘起来,一晃一晃的,拖鞋啪嗒啪嗒敲着脚底板。
我第一次见到阿紫这么自信又畅快地和一个人讲话,身上沐浴着人生导师才有的霞光。
我拎着两个塑料桶,低着头从她身后挤过,倒是她拍了我肩膀一下和我打招呼,然后对着话筒那边轻声解释,她说着家乡话,语气我能听出个大概,“能想到的我都讲到了,复习加油,我碰见同学了,得挂了。”
阿紫结束这一段对话的方式,比我拒绝她的那一次要高明。
半干的床单还是有点重的,阿紫帮我拎了一桶,我调侃她是不是给男朋友打电话,阿紫连摇头都很认真,眼镜都歪了。
“我们高中的学弟也要考光华,班主任让我多给他介绍一下。”
“你是你们家乡最优秀的学生了吧,家里人和班主任都骄傲死了。”
“暑假我还要回学校作报告。”阿紫干巴巴地说,却也没压住喜悦,还是弯起眼睛,捂住嘴。
我们已经走回了西侧二楼,我要把桶从她手里接过来,发现阿紫低着头。她短暂的开心好像被阴凉狭长的走廊吸干了。
“学弟和老师在电话里一直夸我上高中时候有多优秀,我在咱们这边听着难受,就去了那半边听。”
洗衣房在东侧楼的一层,我们院女生住在西侧楼的二层,两边向来是各走各的楼梯。阿紫远离了现在的同学,特意跑去空旷的洗衣房楼上,那些来自过去的热情赞美才终于不再刺耳。
<font color="#146EB4">▼</font>
阿紫并没像她所担心的那样引起别人的嘲笑和议论。大学四年过去了,有些男生还不知道她是谁。
我总会格外注意她一些。发现阿紫的变化是在大一暑假军训的时候,我们分到同一个班。训练间歇,她总会从迷彩服口袋掏出一个东西“扑哧”地喷一下脸。
大家在树荫下躲避毒辣的日头,有女生带着笑说起,阿紫从屈臣氏买了好多十块钱一瓶的玫瑰喷雾,每五分钟喷一次,“特别注意保养。”
阿紫真的不好看,所以女生这样一说,大家都没法接。我生硬地插话,说自己涂防晒时候顾脸不顾脖子导致晒黑了,好心疼……话题勉强转了方向。
让我惊讶的是当天傍晚发生的事情。
同级有一位很有争议的姑娘,很漂亮也很洒脱。她是军训教官们很喜欢捉弄的对象——故意让她站军姿,故意对她呼来喝去,她也不示弱,很敢讲话,每次都顶回去,教官们也并不真的对她生气。
自然有女生背地里看不顺眼。
吃晚饭前大家例行排成队列在食堂前站军姿,饿着肚子齐唱了好几遍《团结就是力量》,教官却迟迟不放行,又笑着训斥那个漂亮女生站没站相。漂亮女生还没开口,另一个女声插话道:“饿得都站不直了嘛。”
声音不算好听,撒娇也没成功。
是阿紫。
教官自然没有理睬阿紫,反而瞪了她一眼。当天夜里卧谈,大家有了新的谈资。
那又是一个九月。康庄军训基地的夜晚有密集的蝉声,我睡在靠窗的下铺,月光正好,想起了一年前的阿紫。
<font color="#146EB4">▼</font>
大学三年级我做交换生去了东京,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毕业季。商学院的同学们大学三年级为了summer intern(暑期实习)厮杀,大学四年级为了保研厮杀,还有些人攥着保研资格却还偷偷参加投行的校招,更是要被所有人声讨……大家每天都有投不完的简历、去不够的面试,疲于奔命,居然还有时间将个人恩怨四处传播。
我试图问起过,他们说,好像没有阿紫的消息。当然还有另一部分人问,阿紫是谁。
毕业前的某个晚上我到南门外吃烤串,看到了她。
吊带裙,牙套也摘下来了,亮晶晶的唇蜜微微闪烁,耳垂上挂着大大的银耳环。她牵着老外男朋友的手,亲昵地走进了校园。
我们说了几句话。她喝了酒,讲话没有寒暄,直奔主题。
然后我看着他们从路灯的光环之下消失在门内的黑暗中。
倏忽间我眼前飘过那个对我说话的、穿着肉色短袜的阿紫。
大学四年我和很多人都有了交集,恩怨情仇也有,零碎的笑话段子更多,脑海中关于阿紫的画面,竟然依旧是那短短的几面。
我们学院的人对她谈不上多友善,而她也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似乎早就有了另一种人生。
那个怯怯的姑娘曾经怯怯地分享人生,怯怯地交换友情;也曾经拙劣地改变自己的外貌,拙劣地模仿某种风情。现在我看到了路灯下她神采飞扬的笑容,再也不用捂着自己的嘴巴。
她靠着干巴巴的成绩考进这个校园,企图索取的却是一种丰富的人生。过程也许不那么顺利,可她得到了。
这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虽然也许连故事都算不上。
真实的生活中被留下来的不过是几个瞬间,有时候甚至没头没尾。有一个瞬间里,阿紫站在路灯下,牵着她男友的手说,快毕业了,她一直想要谢谢我。
谢谢我在小台湾要电话的时候帮紧张无措的她解围,就因为这个,她想要和我交个朋友。
这其实就是随口一说,没多大善意,只是社交,真的只是社交。
但我没跟她这么说,因为我相信现在的阿紫,一定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