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到题材影响,苏灵溪这回拿到的最佳女主角提名毁誉参半,但对当下的灵丝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这则消息更有力的强心剂——要知道,那可是其他年轻小花想都不敢想的白玉兰奖,就算只是提名女配也足够她们吹半年了。
更何况,网友们质疑的只是电视剧题材问题,对于苏灵溪在《玩家自救指南》里的表演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认可的。
所以,一场碾压式的交流下来,灵丝心态反而稳了不少,开始安安心心等着团队官宣苏灵溪首次担任主演的正剧饼。
然而,没等白玉兰提名的风波过去多久,《夜梦巴黎》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消息又一次点燃了全网吃瓜的热情。
威尼斯电影节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虽然含金量不如戛纳,但近年来和奥斯卡奖的关联性却越来越紧密,连着三届威尼斯影帝都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成功斩获最佳男主角,这也导致威尼斯电影节被业内戏称为“奥斯卡前哨奖”。
显而易见,这个所谓的戏称里蕴含着浓浓的嘲讽意味,但随着威尼斯电影节捧出来的种子选手越来越多,不少人又变了一副面孔,一开始对威尼斯影展的嘲笑姿态迅速转变为谄媚,几乎快要为了影帝影后的头衔挤破头。
这种现象在近几年里越演越烈,从而导致威尼斯影展在国际电影界的口碑两极分化得厉害。
向往奥斯卡,以进军好莱坞为目标的那群欧洲影人恨不得把威尼斯影展捧成第二个金球奖,言之凿凿称其为“奥斯卡五大风向标之一”;而那些习惯性吹捧艺术片、排斥商业片的人,大多对此嗤之以鼻,甚至颇为不耻。
但无论口碑是好是坏,威尼斯电影节这些年的确靠着和奥斯卡的关联性,吸引来了不少好莱坞明星助阵,每年的红毯阵容都有大牌开会,算得上三大之中最有星光的存在。
网友们不像业内人士和专门研究这些的电影迷一样了解这么多,他们只知道,威尼斯电影节的知名度似乎要比柏林电影节更高一档,每年入围的电影和明星也都更有名一些。
苏灵溪这回能够入围威尼斯电影节,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进步?
连国际知名电影节都认可她的演技,说明她其实也没有网上那些人说得那样差吧?
那些人总是一窝蜂一样涌出来踩她,说不定也只是跟风黑而已。
人的心里一旦有了怀疑的种子,各种猜想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终于,在营销号锲而不舍围绕着“苏灵溪入围威尼斯电影节”这一话题反复发红稿炒作后,网民们不再对《夜梦巴黎》在国内的票房高低感兴趣,反而更关心苏灵溪这一次提名的含金量以及威尼斯电影节在国际上的地位。
当然,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于菀的手笔——从众心理既可以反向利用,也可以正向利用,只要网民对一条新闻失去了兴趣,那么媒体也会自然而然选择放弃炒作这条没什么价值的新闻,转而把注意力挪到其他更吸引人眼球的话题上。
对灵丝来说,这几天自家舆论待遇突然迎来的反转简直跟小说里的爽文打脸情节没什么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