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选出了七只健康的猴子,关在了一个大铁笼中,旁边还准备了一个单个小笼。”
“主要是选出最特别的那只,再进一步测试。”
“首先经济学家要让这几只猴子识得货币,于是他拿出了一枚类似于华国古代用的铜钱,扔进了笼子之中。”
“猴子见到之后非常好奇,拿出来又闻又啃,之后觉得并不是食物,还愤怒地扔出了笼子。”
“后来,试验人员在拿出铜钱的同时还丢了一个面包。”
“如此,猴子吃了美食,便不再丢弃铜钱。”
“久而久之猴子便明白,拿着铜钱可以换取食物,测试人员拿出食物的同时,便示意动物丢出钱币。”
“很快,这些聪明的动物,便知道交换更多的食物,它们不但学会了识得铜钱,而且还会针对东西的大小,进行量价。”
说到此处,我诧异问道:“如何量价,这样的行为需要特殊的引导吧?”
洪琳听后,点头道:“说得不错,工作人员持续了两周的时间,就是将食物交给猴子,而后再拿出它们手中的钱币。”
“周而复始之下,动物们便会形成潜移默化的行为了。”
“这些猴子可聪明得很,不但对工作人员的态度有了好转,而且还学会了撒娇卖萌,以此或获取更多的食物。”
“慢慢地,测试人员开始变换策略,他们分配给猴子们的预算加到了十个铜钱,并且同时展示出了水果和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