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获奖者的背景和表达能力不同,让每个人都有十几分钟的发言时间并不实际,即使有提词器的帮助。
因此,到许宁发言时,时间还有富余。
或许是临时安排,又或是为了给最年轻的获奖者一个特别的时刻,主持人在他完成感谢辞并准备离开讲台时,额外问了一个问题:
“在宣布获奖名单时,我注意到观众对您的年轻印象深刻。
特别是那些有孩子的家长们,他们一定很好奇您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考虑到这是一个非直播的表彰大会,风格较为轻松随意,增加这样一个提问并不突兀。
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不偏离正轨即可。
于是,许宁深呼吸了一下,拿起话筒重新开始讲述。
“高中时,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但因为牙齿的一个小问题,在复查中被淘汰了。最终,我通过高考来到了京航大学…”
当晚有许多军工学院的学生代表出席,作为共青团授予青年荣誉的一部分,许宁的话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共鸣。
“最初我对科研并没有特别的兴趣……”
他讲述了自己大学以来的经历,略去了重生的部分。
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只是以前未遇到能够完全发挥潜力的机会。
他的故事听上去就像是一位天才少年的崛起,但更重要的是,这番话在这个缺乏自信的年代里传递了一种信念。
90年代末的华夏不仅缺少资金,更需要信心——一种系统性的、全面的信心。
而许宁,带着对未来二十余年后的理解,自然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要坚定乐观。
他突然转变话题,开始分享去年初那次事件对他产生的深远影响。
“当时我和其他人一样满腔怒火,但很快意识到愤怒解决不了问题。”
“我想做些实事,恰逢军工学院开设了一门飞行器研发课。”
“这是我首次深入参与飞机研发,尽管作品略显稚嫩,却让我发现了自己在工程研发上的潜力。”
他回忆起大作业中改造歼7的经历,这段故事在整个学院广为人知,可以大方分享。
“感谢京航大学和导师杜亦熵院士,他们给我机会参与到新舟60项目。
在那里,我挑战了一个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并成功了。
那一刻,我坚信华夏的航空工业不仅能追随世界脚步,还能开创独一无二的技术。”
“不久后,我们的机翼防除冰技术获得欧洲联合航空局的认可,这证明了我们有能力超越常规。”
许宁的演讲超时了,但观众们听得入神,主持人也接到指示让常继续。
听众们完全沉浸在他的故事中,每一个字都扣人心弦。
“最后,我想说,每个人的能力或许不同,但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感是平等的。
当一个人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无论大小,他都是英雄!”
喜欢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