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西苑的道路,对于现在心事重重的朱由校来说那那么的曲折,漫长。
坐在龙辇上,朱由校看着左右在时间的侵蚀已经有些斑驳的墙壁,不由得思绪翻飞起来。
没人知道皇帝在想些什么。这些力夫们只是低着头快速的朝着前面走去。
“承恩啊!你是不是也在想朕为什么不把辽东军调过来。哪怕只是调三个军来,咱们也不会显得这么捉襟见肘了吧!”
“陛下,臣不敢。臣想,陛下既然已经安排妥当了,陛下自然就要您自己的想法。您是大明朝的主子,是天底下唯一的真龙,你所做的一切都自然有您的谋划!”
看着一脸单纯的王承恩,朱由校轻轻的招招手。龙辇缓缓的落了下来,在如今只不过三十岁的王承恩的搀扶下,朱由校缓缓的踏上了玉阶。
“陛下,蒙古骑兵来了!”
回头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的身后竟然多了两名小太监。
在看到龙辇停下来的那一刻,两名小太监立刻一个漂亮的滑轨冲了过来,眼神中充满着惊恐的喊道。
“知道了!谁人领兵?”
“是内喀尔喀人!”
“行,你们先下去吧!”
看着朱由校那一脸云淡风轻的模样,此刻的王承恩内心之中早已经充满了疑惑,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恐惧。尽管现在的蒙古,已经成为了大明朝的领土,朱由校那所谓的民族自治也在蒙古推行的极为顺利。
可在大明朝文人的传统视角下,蒙古人就是中山狼,一旦中原政权表现的疲软,蒙古人立刻就会收拾起行囊,再次南下。
现在的大明朝真的已经是到了风雨飘摇的阶段,在南面四十万大军正在叛乱;在东面,女真人正在蠢蠢欲动;在西面,那些躲在山林间的土司,也和蒙古人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动突然的袭击。现在的大明朝唯一安静的就只有北方了。可是一旦这些蒙古人再次南下,只怕风雨中的大明,难免再会易主。
看着面前依旧自信的皇上,王承恩再也来不及多想,立刻加紧了脚步朝着前面的皇帝追去。
在顺天府的外面,五千没有带任何武器装备的汉蒙骑兵,在接到消息的那一刻就慌忙的骑上了战马。
从呼和浩特,途径大同,穿山路走延庆,过居庸关。近千里的路,这群骑兵只用了不到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