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自沔东①来,丁未元日②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③。分明又向华胥见④。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⑤。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⑦。
【注释】
①沔东:唐,宋时州名。即今湖北武汉市。
②丁未: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元日:年初一。
③燕燕、莺莺:指作者所恋的女子。
④华胥:传说之中的国名。《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后因此将华胥作为梦境的代称。这三句写恋人入梦。
⑤争得:怎得。薄情:薄情郎,即指作者。这两句追忆梦中恋人诉说别后相思之情。
⑥针线:指亲自缝制的活计。郎行(háng杭);郎边。这三句写梦醒后遥忆她别时赠送亲手做的活计,别后又亲自作书相寄;想象她的魂魄追随于情郎左右。这里暗用“倩女离魂”事:陈玄祐《离魂记》叙唐代张镒之女倩娘与表兄王宙相恋。后镒将女许配别姓,王宙悲恨赴京,倩娘因而卧病闺中,其魂魄化形为人,随宙至四川,生二子。五年后夫妇归宁,病中的倩娘闻讯出迎,两女翕然合为一体。
⑦冥冥:遥空。这两句以皓月千山衬托恋人离魂于夜里寂寞归去,同时又暗示了作者的相思之情。
【简说】
本词亦是恋情之作。上片描绘梦中与恋人相会。下片揣想恋人的相思之情。结尾以凄寂无人的月下千山来点出词人孤独的心境。用一“冷”字将自然界的静态转化成词人缠绵**的情意;显示出作者对语言运用方面是既富于暗示性而又极其凝炼。
齐天乐
丙辰岁①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②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间③,仰见秋月,顿走幽思。寻④亦得此。蟋蟀,中都⑤呼为促织⑥,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⑦。
庾郎先自吟愁赋⑧。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⑨,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⑩。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
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释】
①丙辰:宁宗庆元二年(1196)。
②张功父:即张镃,张俊之曾孙。有《南湖集》。达可或系功父之昆季。
③裴回:即徘徊。末利花:即茉莉花。
④寻:不久。
⑤中都:指北宋汴京。
⑥促织:即蟋蟀。《汉书·王褒传》:“蟋蟀俟秋吟。”师古注:“蟋蟀,今之促织也。”
⑦象齿:象牙。这句是说将象牙雕镂成楼台来贮放蟋蟀。
⑧庾郎:指庾信。《愁赋》:庾信所作。宋人有记载。刘辰翁《须溪词》中《兰陵王》(送春):“更江令恨别,庾信愁赋。”此赋今已不传。
⑨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用以衔住门环)。这句是指露水沾湿了大门上的铜铺。铜捕、石井都是借以泛指人家的庭院篱落。
⑩伊:即蟋蟀。这句是说屋外院落中,处处能听到蟋蟀的鸣声。
两句说闺中思妇听见鸣声,无法入睡,起来寻觅纺织的机杼。
屏山:屏风。
砧杵:衣用具。这两句是说蟋蟀的鸣声为什么经常断断续续地和衣声唱和呢?
候馆:郊外的宾馆。离宫:帝王行宫。这三句是说秋夜月下,在客舍、行宫中听到蟋蟀鸣声会引起无限悲思。
豳(bīn宾)诗;指《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漫与:随意成篇。这句说将蟋蟀写入了诗篇。
这两句描写儿童夜里点了灯到篱边井旁去捉蟋蟀时的情态。
琴丝:指乐曲。
【简说】
小序指出本词是赋蟋蟀之作,也即通过蟋蟀哀音抒发个人愁思,慨恨统治者“玩物”丧国。
上片先点出“愁”字,并以吟诗声、私语声、机杼声来形容蟋蟀声。“西窗”句承上接下,再用雨声、砧杵声、琴声来比喻蟋蟀声。候馆、离官,是进一步刻划怨思,而篱落儿女的笑乐,更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凄苦。
本词善于运用虛字以使前后两句互相呼应,如“先自”和“更闻”。换头“西窗”句联系上下片词意,在句中使用“又”字使句意显得更为灵活。
念奴娇
予客武陵①,湖北宪治②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③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④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⑤于琉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⑥,数得相羊荷花中⑦。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⑧,记来时尝与鸳鸯⑨为侣。三十六陂⑩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孤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
①武陵:宋时名朗州武陵郡。即今湖南常德县。
②湖北宪治:指湖北提点刑狱的官署。
③薄(pò破):迫近。这句是说把船驶近荷花,在它旁边饮酒。
④寻:一寻为八尺。寻尺,指八尺到一丈。
⑤间:间或。
⑥朅(qiè窃)来:即来到之意。朅是发语词。吴兴,今浙江吴兴。
⑦相羊:同“徜徉”,游戏之意。这句是说屡次在荷花之下游赏。
⑧舸(gě葛):大船。闹:作动词用。指打破荷花丛中的静寂境界。红:指红荷花。这句是说乘着游船荡进红荷丛中观赏。
⑨尝:曾。鸳鸯:指小序中所说“游人画船”中的男女游客。
⑩陂:池塘。三十六陂:宋人诗词中常用“三十六陂”,这是虚指而非实地,说三十六是言其多。王安石《题西太乙宫壁》:“三十六陂烟水,白头想见江南。”
水佩风裳:本指美人衣饰,这里指荷叶、荷花。李贺《苏小小墓》诗:“风力裳,水为珮。”珮同佩。全句写水上荷花、荷叶,一望无际。
翠叶:荷叶。这句写清风送来了荷叶的清香。
玉容:荷花。这句指花辦浅红,好似酒意方酣。
孤蒲:即菰蒲,浅水生植物。菰即茭白。
媽然:形容花容如同美女的微笑。两句写荷花随着清风摇动,象是美女在微笑,弥漫着高洁的情调和清新的气息,
从而启发了词人的诗兴。
青盖:指荷叶。这句形容荷叶好似亭亭玉立的仙女。
争忍:怎忍。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两句以荷比人,说她不忍翩然离去,是由于还未和情人相会。
舞衣:即荷叶。南浦:水边,这里泛指离别之处。两句是说只怕秋风一起,就要翠销香残,只剩下败荷残叶。李璟《浣溪沙》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这两句意思与李词相近。
田田:形容水面荷叶茂密。几回:几次,再三。《古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沙际:沙滩边。这两句写荷叶长得青翠茂密,使人走在沙滩边的归途上,犹屡屡回头遥望,欲去还留。
【简说】
通首写荷花,并以荷寄托身世。小序写赏荷时的情景,是幽闲不类人境,从而衬托出绿荷的高洁,也暗示了词人的襟抱。这种描叙在本词的内容表达方面起着相互配合的作用,也有助于对全词的理解和领会。
词中将荷花比成姿态袅娜的美女,并认为她的微笑弥漫着高洁的情调和清新的气息,从而启发了词人的诗兴。至于描写荷花零落迟暮,则不仅是伤美人的身世,亦是词人的自伤。结末寄托心情于自然景物,不仅达意,且能传神。
八归湘中①送***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②。无端抱影销魂处③,还见篠墙萤暗,藓阶蛩切④。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⑤。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⑥。渚寒烟淡,櫂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下了珠帘,玲珑闲看月⑦。
【注释】
①湘中:作者曾客湖南长沙一带。***:事迹不详。
②三句写雨后静夜,莲花落粉、梧桐摇落的景致。
③这句写自己平白无故的顾影神伤。
④篠(xiǎo小):小竹。蛩(qióng穷):蟋蟀。两句写雨后院落中竹墙边闪闪的流萤和苔阶上唧唧的虫声。是写夜景。
⑤水面琵琶: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江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是写送客时闻水面琵琶声而感叹。
⑥未款:指交谊不是太深。这三句写两人相交未深,就又匆匆分别。
⑦文君:即汉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这里借指***之妻。翠尊:酒杯。这五句遥想***家人望归心切,以及他回家后两人团聚之乐。又这五句系从李白诗运化而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看秋月。”(《玉阶怨》)
【简说】
作者傲敞湖山,自标高致,他的为人既不同于苟安求和的奸佞之辈,也不同于庸俗的清客文人,这样的思想行为,使他的作品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这首在湘中所写的《八归》,是他早期的作品,其中感慨系之地道出了对**的忧念,表现了词人思想倾向中不忘现实的一面。
本词主要借江上送客之时,面对大好河山,因而引起无限家国之叹。“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是与陈亮的“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都以声情激越见长,而又寓意深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