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2)

宋词三百首 佚名 3108 字 4个月前
🎁美女直播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①

边城寒早②。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③。铁马嘶风④,毡裘凌雪⑤,坐使一方云扰⑥。庙堂折冲无策⑦,欲幸坤维江表⑧。叱群议,赖寇公力挽⑨,亲行天讨⑩。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敌酋难保。虏情普,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注释】

①澶渊:古湖泊的名称。这里指澶州,亦名澶渊郡,因澶渊得名,治所在河南顿丘(今清丰县西)。北宋时

与辽会盟于此,史称“澶渊之盟”。

②边城:指北方边塞的城镇。

③骄虏:这里是对西北辽贵族入侵者的蔑称。这句说,恣意骄横的辽军犯边侵占甘美的泉水,丰茂的草原。

④嘶:马鸣。

⑤毡裘:西北辽军所穿的以毛织制的衣服。这句说,辽军的毛皮衣服上都积满了雪。

⑥云扰:形容辽军入侵扰乱,如云而起。

⑦庙堂:这里指朝廷。折冲:指击退敌军。见《吕氏春秋·召类》。

⑧坤:地。江表:长江以南的地方。这句说,他们想去的地方是长江以南,也就是准备逃避。

⑨叱(cì斥):怒责。寇公:即宰相寇准。他指责南逃议论,竭力主战,力挽狂澜,使动摇不定的宋真宗亲征。

⑩天讨:天罚,古代指帝王奉天讨伐暴乱。这里指宋真宗亲征。

辂:通“路”,这里指车。銮辂:皇帝的车驾。

霓旌:皇帝的仪仗之一。龙旆(pèi沛):画着龙的大旗。

黄:即黄伞,皇帝出征用。

大河:指澶渊河。

六军:泛指北宋王朝的军

队。

敌酋:这里指前来侵犯的辽贵族统治者。在澶州城下,辽军主帅达兰曾被北宋军队射死。

詟(zhé折):恐惧。指敌人的士气大受挫折。

誓书:撤兵议和的盟誓、条件。

这句说,自从订立“澶渊之盟”后,辽和北宋两个政权在一个世纪中,基本上维持了和好的状态。

【简说】

本词是作者举本朝的故事,劝告当时皇帝。词的上片写敌人侵犯,朝臣纷纷建议逃避,唯有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下片写真宗渡河亲征,百姓欢呼,使敌人恐惧,愿意退兵讲和。虽然,李纲抗敌的劝告和鼓励,并无成效,南宋王朝仍然屈辱求和,但是,在这首咏史词里充分反映了作者坚持抗金的爱国热情。

苏武令

塞上风高①,渔阳秋早②,惆怅翠华音杳③。驿使空驰④,征鸿归尽⑤,不寄双龙消耗⑥。念白衣⑦,金殿除恩⑧,归黄阁⑨、未成图报⑩。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注释】

①塞(sài赛)上:指边境防线上。

②渔阳:古郡名。唐时河北道的蓟州改称为渔阳郡,在今北京市东地区。这里泛指北方。

③惆怅:伤感。翠华。指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子。

④驿(yì义)使: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人员。

⑤征鸿:南归的鸿雁。

⑥双龙:指宋徽宗、钦宗。消耗:音信。

⑦白衣:古代称呼无官职的平民。

⑧金殿:即皇室内的金銮殿。除恩:指授官。

⑨黄阁:汉代丞相听事的门叫黄阁。这里指作者授官至宰相。

⑩图报:图谋报答。这里指还没有能复仇雪耻。

丹衷:即丹心,忠心。这句说,有谁能相信我献给皇上的一片忠心呢?

多故:指宋钦宗听信谗言,使李纲多次罢官、遭贬。

方:方策谋略。

调鼎:比喻宰相治理天下,掌管百事,好象鼎之调味。霖:对农田有益的雨。这里比喻有益于百姓。

坛:用土所筑的高台,古代盟誓、封拜大将等均用之。

燕(yān焉)然:古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境内。公元**年,东汉的将军窦宪在此打败了匈奴,立了纪功碑而归。这里比喻北方金兵的侵扰就要平定。

横行:这里是横扫的意思,形容宋朝大军不费力气地打败金兵。

天表:旧指天生的仪表,常以此称帝王。这里指宋徽宗、钦宗。

【简说】

本词作于北宋灭亡以后。词的上片写作者思念宋徽宗,钦宗被虏北方,叹息自己还不能复仇雪耻;下片表达自己为国救民的抱负和抗敌必胜的信心。词的最后“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李清照(二十首)

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南渡之前,她过着平静的家庭生活。丈夫赵明诚是有名的金石家,她有《金石录后序》,记载了两人收集、钻研金石书画的经过。靖康之难以后,她亲身经历了颠沛流离的乱离生活,亲眼看到哀鸿遍野的惨酷现实。她的家庭中又发生了一连串不幸变故,先是丈夫病逝,接着便是被诬陷为通敌,还因为改嫁事横遭非议。晚年无依无靠,流落异地。

李清照是著名的女词人。她的前期词多写离愁别恨和自然景物;后期词(南渡以后)表现了自己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历程中的内心感受,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她的一些诗文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词的理论

方面,李清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的说法,并以“协音律”而又典重高雅为当行出色。这种忽视词作内容的论点,是比较片面的。词著有《漱玉集》,今不传。

渔家傲

天接云涛①连晓雾。星河欲转②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③。闻天语④。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⑤。学诗谩有惊人句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⑦。

【注释】

①云涛:云起如波涛汹涌。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观》:“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②星河:即银河。星河欲转指夜已深。

③归帝所:到天帝的居处。即天上。

④闻天语:听见天帝说话。

⑤报:回答。嗟:感叹词。日暮:指前途黯淡。《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是回答天帝的话,指出前途茫茫,内心徬徨。

⑥谩有:徒然有。惊人句: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⑦九万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蓬舟,开往蓬莱的船。三山:传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三句是说大鹏鸟正乘长风奋飞,希望风不要停,把自己吹向海上仙山。

【简说】

《蓼园词选》说:本词“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认为是李清照前期词中风格疏放的一篇。

本词富于强烈的浪漫气息。一开始就展示出一幅晓雾弥天,星河移转的壮阔场景,接着写作者进入梦境,与天帝对答。由此表现了她要乘长风高飞远举,直向仙山蓬岛,也即在理想的国度中求得精神的慰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