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最聪明的也是这两个孩子,听先生说,要是好好念下去,说不定真能考个秀才。
至于钱六郎,过两年也会去念书,不过钱老头把这个时间提前了而已。
钱家众人对视一眼,有心疼钱的,有觉得自己吃亏的,还有心疼儿子的。
钱二媳妇小声说,“爹,六郎这么小的年纪,看到只鸟都要追半天,去学堂哪坐的住啊?要不过两年再去学堂念书,年纪大两岁,也多懂点事。”
自家小子什么德行,当娘的能不知道吗,到时进了学堂,读成啥样先不说,屁股都黏不到凳子,到时不得天天挨打?
虽说她平日里也没少打孩子,但别人打和自己打能一样吗?当爹娘的,不管气成啥样,下手总有个分寸,换成别人,可不会有半点心疼。
“赵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六岁去学堂念书,还是去城里念的书,那城里的夫子不比村里的私塾先生厉害?别人都能读进去,六郎咋个就不行了?”钱老头皱着眉,“当娘的,别把孩子惯的没个正行。”
钱二媳妇在心里腹诽,自家孩子能跟赵家比吗。龙生龙,凤生凤,爹娘聪明,孩子能笨到哪去?再扭头看了眼自己丈夫,便气不打一处来的扯了扯他。
钱二不太想开口找骂,但收到了媳妇好几记眼刀子,只得无奈开口,“爹,村里孩子都是八岁才去学堂念书,六郎年纪还小,不好管教,就怕夫子不收。”
钱老头“哼”了一声,“这当爹当娘的,连孩子的前程都不要了,六郎这股机灵劲也不知随了谁。村外头好几个有出息的读书人,哪个不是小小年纪就进学堂了?小时候把心玩野了,大了去学堂能定下性子?我看大郎几个就是因为八岁才去学堂念书,所以没学出个东西来。”
钱老二两口子一脸震惊,一大段话他们只听见了一句,自家六小子机灵?
钱大媳妇皮笑肉不笑的,顺着公公的话夸了两句,“是啊,六郎聪明,将来一定有大出息,二弟妹就等着享福吧。”
大房都发话了,二房两口子还不吱声,钱老头拿烟杆敲了敲桌子,“咋,觉得自己生了头蠢驴?”
钱二浑身一激灵,忙道:“还是爹想的对,是该早点送到学堂念书。”
眼见大事已定,钱二媳妇也只能在心里心疼一下自家那个傻小子了。
钱六郎吃饭不用自己叫,只要闻到饭菜香就浑身脏兮兮的往家跑,只是今天没被娘揪着耳朵骂,反而收获了几个哥哥和姐姐怜悯的目光。
尤其是他娘,好的不像话。
“六郎,多吃点鱼,吃鱼聪明。”
钱六郎都有点端不动碗了,总觉得这口饭不是那么好吃的,他扭头看姐姐,小声问,“三姐,娘在地里挖到金子了?”
钱三姑娘淡定的吃了口饭,云淡风轻道:“你收拾收拾,过两天就去学堂念书。”
钱六郎总觉得这字自己都听的懂,但凑到一起就有点不懂了,他呆坐了会儿,双眼无神的开口,“三姐,我读什么书,我年纪还小呢。”
只是说着说着,声音就几不可闻了,钱六郎觉得还不如被娘打一顿呢,要不然天塌下来也行,反正别让自己去读书,什么都好。
喜欢赵氏发家记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赵氏发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