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情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监狱里的犯人,在做了工之后,每个月其实是能得到“工钱”的。
这种“工钱”和一般的工资不同,它属于报酬或者说奖励的性质。
一般情况下,一名犯人每个月能得到的“工钱”,通常也就几百块而已,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块。
这种付出与所得完全不成正比的情况,也就只有监狱里才会发生了。
这也就导致,监狱其实不仅仅只是关押犯人的地方,它同样也是一个劳动力非常廉价的加工厂。
一些必须要人工来做,且利润率非常微薄的产品,其实大多都是“监狱出品”。
比如,烟民们常用的打火机。
这玩意,不防风的才1块钱一个,批发价才几毛钱。
别看打火机的结构简单,可它同样需要人工来组装,没办法完全由机器来制作。
如果是正常的工厂来做这个,可能材料费加人工费都不止它卖的那点钱。
还有其他类似的产品,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同的监狱接到的“业务”不一样,做出来的产品自然也不同。
陈功等人目前做工的内容为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这种工作相对来说技术含量不高,强度也不算大,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这是少管所,关押的是未成年。
相比起成年人的监狱,少管所里面还会定期组织犯人学习知识课程。
不过这些东西,压根就没有几个犯人会认真听,不然他们也不会来到这种地方了。
等到做工时间开始后,陈功非常老实地坐在位置上,一脸平静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就在这时,陈功突然感觉有人捅了捅他的手臂。
原来是范海在提醒他,狱警朝他走过来了。
“号,有人找你,你跟我过来吧。”
狱警此话一出,在场的犯人顿时全都惊讶地看着陈功。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做工时间是不允许家属过来探望的。
每名犯人,每天都会有做工的任务指标。
如果完不成任务,就会被扣分,甚至被要求强制加班。
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防止犯人偷懒。
而且,探望这种事情,不仅需要预约,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手续才能通过。
因此,哪怕家属已经到了这里,他们也得等到做工时间结束才能见到对方。
这个陈功到底是什么来头,居然能让狱警破例带他出去?
“好的,我知道了。”
陈功点了点头,对于来人已经有了大概的猜测。
他在这世上无亲无故,正常来说,不可能会有人来看他。
而“陈志”的年纪太小,也不可能靠自己完成这件事。
剩下的可能,那也就只剩下李队了。
“陈功,怎么样?在里面待得还习惯吗?”
当陈功来到监狱特设的探监室时,李队和“陈志”早就已经坐在对面了。
在监狱里,哪怕是探监室这种地方,家属也是不能和犯人有直接接触的。
双方想要谈话,只能通过墙上的传声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