旎啸听得独孤修自之话,眉头紧锁,百思不得其解,遂问道:“此中缘由,实难揣测。屠公公与他曾有八拜之交,情谊非浅,他何以至此,对屠公公恨之入骨?”
独孤修自细细道来:“此事说来话长,皆因少庄主您昔日助屠公公与狄将军大破鞑子胡僧之诡计,斩敌上万,更兼西域胡僧、番僧、鞑子高手数千,功勋卓着。
“万岁爷论功行赏,屠公公因此晋升,昔日位阶反超夏公公,且屠公公所借之百名厂卫,本是夏公公麾下精锐,经此一役,尽归屠公公所有,成为其得力臂膀。夏公公自感颜面扫地,更兼失去这百名亲手调教的精英,心中之恨,可想而知了。”
旎啸微微颔首,眸中闪过一抹深思,“可我那年赴京之时,确闻此事非屠公公之过,乃圣上旨意,何能归咎于他?”
独孤修自轻叹一声,解释道:“夏公公对屠公公之恨,非全然因此。实则,乃是屠公公断了夏公公那条不为人知的财路。”
“财路?”旎啸眉头微蹙,更显疑惑,“莫非与西域胡商或鞑子马匪有关?”
独孤修自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摇头道:“那倒不是,夏公公仗着与屠公公的情谊,竟涉足走私军需物资,乃至火铳、红衣大炮等国之重器。”
旎啸见说,震惊之余又感愤怒,独孤修自继续说道:“夏公公向屠公公提议,言洮州、岷州卫地处腹地,西番之人无需此等利器,不如变卖换金。
“此言一出,屠公公勃然大怒,严词拒绝,念及旧情,未将此事上奏朝廷。甚至询问夏公公所需银两几何,岂料夏公公所求非金银所能衡量,乃是欲积累足以立国的财富。
“屠公公对此一无所知,加之他镇守凉州,扼守西域要道,无形中断了夏公公的财路,这才招致夏公公的刻骨之恨。”
旎啸至此方恍然大悟,冷笑连连:“我原还念及旧情,欲借屠公公之手引夏公公离开,如今看来,此人恶贯满盈,形如野兽,不除不足以平民愤,天理难容。日后我自会与屠公公言明,他定会支持我的决定。”
言罢,旎啸略作停顿,复又问道:“后来呢?你还听到了什么?”
独孤修自答道:“后续并无太多,只是夏公公突然发难,我惊惧之下欲拼死一搏,他却转身遁入另一山洞。待其离去,我方敢现身,循那曲折幽深的山洞而出。
“那山洞虽长近三十丈,却难掩夏公公之敏锐,竟察觉有人偷听。被杀之人,我识得,乃夏公公麾下得力厂卫,武艺高强。至此,我方知夏公公武功之深不可测,恐已不逊于武当冲虚道长与少林觉深方丈。”
旎啸闻言,神色微变,“你竟有幸见过武当与少林掌门?”
“回少庄主,确有此事。十数年前,随军征讨中原白莲教时,有幸目睹冲虚道长与觉深方丈率两派弟子共赴战场,其风采至今难忘。”
旎啸听罢,轻点其首,目光深邃,“随后,你可曾探明那厂卫尾随之谜,是缘何而起?”
独孤修自沉吟片刻,答道:“属下虽未亲查,却偶闻其同乡私下议论,道是朝中几位权臣对夏公公生疑,而那枉死的厂卫,实则是六扇门密探,乔装潜入,只为探寻一位早年入两卫、侍奉夏公公的远亲侄儿下落。”
旎啸见说,心中盘算,缓缓道:“夏公公频繁向宫中索人,此等行径,自然难以逃脱众人耳目,惹人猜忌也是情理之中。”
独孤修自颔首赞同,“正是如此,夏公公每次索人理由虽各异,然时日一长,即便是他手眼通天,也难掩真相。
“故而我揣测,南总兵自辽东调至此地,或许也是夏公公布局中的一环,更令我疑虑的是,南总兵似受夏公公某种要挟,只是其中详情,尚待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