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后来80000吨大压机投产,华夏的航空工业才开始大规模突破,大踏步跃进。
至少,歼-20的钛合金大梁,必须在80000吨模锻机下,一次锻压成型。
在知道对方是西南铝厂厂长后,杨威心中不由就浮现出了如此想法。
都是被现实给逼的。
“运-10很快就首飞了。后续的样机零部件也在生产,试飞只要没有问题,就会进入小批量制造……”
祁红宇的语气没有了之前的坚定。
杨威说的,不是没有可能。
“理想的状况会是这样。”
杨威叹了口气。
不是他对运-10没信心,而是配套跟不上。
给运-10配套的涡扇-8发动机就不用说了,连航电系统,飞控系统,国产也难以满足,都需要进口;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生产配套的工艺装备跟不上,运-10机体结构强度无法达到设计需求。
运-10团队肯定不会说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绝对不是后面运-10团队申请的3000万经费,这笔钱,只能用于继续试飞,改进运-10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却无法解决配套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啊。”
看着祁红宇,杨威不置可否。
“对了,杨总,你们这是?”
“去太钢那边一趟,我们需要一些特种材料,他们能供应,不过目前产能小,咱们排不上号,我去看看能不能相想办法让他们开开后门。”
杨威笑着说道。
“唉,高性能材料,全国都缺,研究起来太难了,国外又对咱们封锁,技术都难以引进。”
一说到这,祁红宇心里就难受。
要是能进口,哪怕勒紧裤腰带,也得进口不是?
问题是根本买不到。
科技发展,材料为王。
材料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一切都是白搭。
“急是没用的。西方用了两百多年发展,咱们才多少年?到现在,也不过才30年的时间,有目前的状态,已经很不错了。慢慢来吧,咱们这辈人搞不定,就让下一辈人接着搞。”
“可时不我待啊,咱们在发展,世界同样在发展。他们基础比咱们强太多,经济实力也远超过咱们……”
祁红宇苦着脸说道。
跟世界的差距不小呢。
人家的基础更好,发展更快,华夏基础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