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进攻炮阵,一部分防备可能的清军侧翼攻击。
商定后,汤通的部队,由一名正兵营参将指挥。
统辖骑兵共四千人,负责抵御清军的骑兵。
牛苛的部队,由一名正兵营副将带领。
率领骑兵五千多人,目标直指清军炮阵。
这般分配下来,汤通心中颇感不快。
夺炮行动胜券在握。
而牛苛仗着兵力优势,不容分说,几乎独占了大半的功劳。
由他部队攻打炮阵,到时候炮阵被夺,又能分得多少火炮出来呢?
可实力悬殊。
汤通争不过牛苛,只能忍气吞声。
但在牛苛面前,他还是命令出击的部下,要紧密配合。
确保侧翼的安全,以防清军骑兵的突袭。
让大部队能顺利夺得火炮,击败敌人。
密集的骑兵,在前布阵。
牛苛的部队在前,汤通的部队在后。
能成为骑兵的,历来是大明各营的精锐。
他们战斗力强,装备精良,身经百战,战场杀敌技巧娴熟。
特别是此次战斗,由正兵营的骑兵打头阵,其余参营游营骑兵也无怨言。
因胜算颇高,个个跃跃欲试,急切地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明军集结起浩瀚的人海,每个骑兵身披鲜红的长身甲胄,手执各式兵器。
旌旗蔽日,长枪刀剑如林,一股磅礴气势随之蔓延开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明军骑兵大军,对面的清军一时愣住,原本准备开炮的计划也暂停了。
显然,他们正在急切地调整策略。
牛苛和汤通分别向各自出战的正兵营将领详细交代。
这两位将领,一位参将,一位副将,都是他们的心腹大将,胸有成竹地保证,让两位主帅安心等待胜利的消息,他们定会凯旋而归。
他们斗志昂扬,来到己方大阵前。
牛苛正兵营的副将牛永志,与牛苛有族亲关系。
他身材高大魁梧,满脸横肉,是身经百战的勇将。
到军阵前后,牛永志纵马疾驰,高声呼喊:“兄弟们,跟我杀敌!”
无数骑兵举起武器,齐声回应:“杀敌!”
“跟我夺炮!”
又是一阵震天响的呼喊:“夺炮!”
最后牛永志一声怒吼,率先策马奔出。
身后紧跟着他的亲兵,高举着战旗。
随后,密密麻麻的骑兵紧跟其后。
他们先是缓步前行,接近一里时,开始加速起来。
铁蹄踏地,震得大地颤动。
数千匹战马汇成一股奔腾的洪流,浩浩荡荡往前冲去!
在他们身后约百步的地方,是汤通的骑兵。
作为支援,以防清军骑兵的可能袭击。
战马奔腾,炮声隆隆
清军的炮火从两里之外即刻倾泻而下,几十门红夷大炮犹如怒吼的巨兽,不断喷吐着毁灭的铁丸。
这些沉重的铁弹,如同破空的闪电,无情地撕裂着明军骑兵的冲锋阵型。
每一次撞击都伴随着刺耳的破裂声,将人马瞬间化作漫天血雾。
哀嚎与悲鸣交织,战场上的生灵承受着无尽的苦难。
但明军并未因此退缩,反而加速前行。
尤其在逼近一里时,骑兵的冲锋势头更显迅猛。
若以全力冲刺,骑兵跨越一里之遥只需短暂的瞬间。
每秒十米的速度,意味着一里地界,只需不到一分钟即可穿越!
当距离缩短至咫尺,清军的炮火阵列,除了丘陵上的几十门红夷重炮,前方布设的数十门红夷炮也开始轰鸣。
它们发射的虽是较小的炮弹,但密集的火力同样致命。
炮火交织,明军骑兵在冲锋中承受着惨重的损失。
然而,明军的士气并未因此消减,他们依旧高呼冲锋。
牛永志手持长矛,始终一马当先。
炮弹与炮丸不时从他身旁呼啸而过。
但铁蹄的轰鸣与尘土的飞扬,昭示着明军骑兵正势如破竹,迅速逼近清军阵前。
清军阵中,已能感受到一股股不安的波动。
就在双方即将进入百步之距时,炮声震天,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震耳欲聋的轰鸣所淹没。
浓烟与火光汹涌而出,汉军的铳阵前,所有红夷大炮齐齐发射霰弹。
无数弹丸如雨点般倾泻向前,覆盖了前方百余米、两侧千米的范围。
战场上,无数的嘶吼与哀鸣交织。
明军骑兵的冲锋在瞬间化作了血与火的盛宴。
无数血箭从人马的躯体中喷射而出,那是生命的瞬间凋零。
许多明军骑兵战士,因身中过多的弹丸,身体被残忍撕裂,如同被风暴摧残的花朵,散落一地。
牛永志,那位冲锋陷阵的勇士,连同他身边的家丁们,瞬间身影在硝烟中消失无踪。
紧随其后的明军骑兵,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大片的人马倒下,战场上充斥着战马的嘶鸣与士兵的嚎叫。
许多人浑身浴血,有的茫然无措,有的被炮火的轰鸣震得双目失神,失去了方向。
紧接着,排铳的齐鸣响彻云霄。
密布在盾车后的鸟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前排竟有两千杆枪支同时对准前方。
在红夷大炮发射霰弹之后,炮手们迅速躲入军阵。
而汉军的铳兵们则迅速展开射击。
白烟再次弥漫,两千杆鸟铳的齐射如同死神的镰刀,将前方茫然无措的明军骑兵一一收割。
此时的他们,早已失去了冲锋的勇气,成了汉军火铳兵的活靶。
经过三层射击,无数的明军人马倒下,后续的骑兵们彻底丧失了前进的意志。
他们曾以为,清国铁骑是不可逾越的恶梦。
如今却惊觉,清军的火炮与鸟铳,更是令人心惊胆战的恐怖。
众多的明军骑兵发出狂叫,纷纷掉转马头,只想尽快逃离那些可怕的火器。
眼见牛苛军的骑兵仓皇逃窜,后面的汤通部队也陷入混乱,同样选择了撤退。
至此,明军气势汹汹的夺炮行动,宣告彻底失败。
战场上只留下一片狼藉与悲凉。
ddyveshu。ddyv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