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泪光闪闪,哽咽着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她的儿子昨日不慎误食了不明之物,如今躺在床上,气息奄奄,生死未卜。
家中贫寒,无力请医,幸得罗沁月心善,给了些银两,又听闻李子书是个有担当的好人,这才寻上门来,求他救救自己的儿子。
李子书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他安抚好大娘,随即带着随行的大夫,跟随大娘匆匆赶往她的家中。
屋内昏暗,一股药香混杂着霉味扑鼻而来,大娘的儿子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仿佛随时都会离开这个世界。
大夫连忙上前,仔细检查了一番,眉头紧蹙,沉声道:“这是中毒的症状,所幸发现得早,还有救。”
说罢,便打开药箱,取出银针,手法娴熟地为病人施针,又配以特制的解毒药丸,小心翼翼地喂入病人口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屋内的气氛紧张得几乎凝固。
终于,病人的脸色渐渐有了血色,呼吸也逐渐平稳,众人悬着的心这才稍稍放下。大娘喜极而泣,连声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李子书见状,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取出几包药物,递给大娘,叮嘱道:“大娘,这是后续治疗所需的药物,您务必按时给令郎服用。”
“同时注意观察他的情况,若有异常,立即来找我。”
大娘接过药物,双手颤抖,眼眶再次湿润。“李公子,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母子永生难忘!”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感激与敬畏。
“兄弟们,快!把这些番茄和红薯的草苗种下,这是咱们活下去的希望!”李子书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心中的阴霾。
他的手下们闻言,虽面露疲惫,却也毫不迟疑地行动起来,他们知道,这每一粒种子的落下,都是对未来的一份期许。
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许多。城中的粮食储备本就稀薄,加之连年战乱,田地荒芜,即便是李子书带来的那些粮食,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食日渐减少,城中的气氛也愈发沉重。人们开始用野菜充饥,甚至有人因为饥饿难耐,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每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李子书的心都像被针扎了一般,疼痛难忍。
在这艰难时刻,就连一向身体硬朗的徐月禾,也因长期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病倒了。
李子书心急如焚,他深知徐月禾不仅是他的挚友,更是这乱世中难得的人才,绝不能让他就此倒下。
他立刻请来城中唯一的大夫,恳求他务必治好徐月禾的病。
“月禾,你一定要挺住,等我找到更多的食物,我们一定能熬过这个冬天。”
李子书握着徐月禾的手,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徐月禾虽虚弱,但嘴角仍勾起一抹微笑,那是对李子书无言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