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捏着下巴琢磨了一阵,还是没猜到究竟是什么意思。
范季将大学和科举的意思解释了一遍,几人顿时心中一震。
伏念难以置信道:“国师的意思是,从大学毕业的学子可以参加科举,而在科举中考双优异成绩的即可入朝为官?”
这种步入仕途的方式几人闻所未闻。
要知道,这个时代想当官,就只有举荐和继承。
可以说,能够当官的都是贵族子弟。
而这科举制,却是让天下人都有了这样的机会。
荀夫子当即就对这种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终于猜到范季过来的目的。
“国师此番前来,是想从老夫这里挖些老师过去?”
要办学院,怎么能够没有老师?
小学中学倒还好说,学院的等级越高,教授的学问也就越深奥。
小圣贤庄这么多杰出的儒家弟子,拉他们过去当老师再适合不过。
然而,范季却摇了摇头。
“夫子只说对了一半,我不是要挖老师过去,而是要连带着夫子一起挖过去。”
学校不能没有老师,同样也不能没有校长。
当今儒家辈分最高的荀夫子当校长,绰绰有余!
儒家三杰一齐朝荀夫子看去。
荀夫子在小圣贤庄已经多年不问事,现在范季叫他去当校长,无异于让他重出江湖。
“好。”
荀夫子没有多想,便点头答应下来。
这对儒家来说,是一个大机会。
不仅仅是能够宣扬儒家文化的机会,还能让更多的儒家学子成为李斯和韩非那样的人。
儒家三杰还没来得及惊讶荀夫子居然会答应得这么爽快。
范季接着又丢出一句话来。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件事想要麻烦夫子。”
荀夫子看着他嘴角的笑容,总觉得自己好像落进了他的套里。
“国师请说。”
范季直言不讳道:“想请夫子,劝降齐国。”
“什么?”
“劝降齐国?”
相较于伏念和颜路的震惊,荀夫子却要淡然许多。
他在齐国的声望极高。
而且君太后一直信奉儒家学术。
如果说在这齐国还有谁能在她面前说得上话的,那就一定非荀夫子莫属。
荀夫子苦笑道:“这才是国师此行的真正目的吧?”
以儒家学子今后的仕途为交换,让他劝降齐国。
从范季一开始说出这种让他心动的科举制时,他就在为后面的话埋下伏笔。
范季缓缓道:“儒家以仁为核心,这并非是为了我,也并非是为秦国。”
“而是为他们齐国王室,为齐国百姓,我想,夫子应该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天下大势几乎已成定局。
楚国一亡,齐国独木难支。
负隅顽抗的最终结果就是国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