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伦心里,坐镇地方的统帅大将之中,能够从全盘考虑的人物,本朝一共只有两个,岳飞与李俊。
岳飞支持均田,有着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李俊则是极其聪慧有悟性,两个人都是相当有行动力和执行力的大才。
自新汉开国以来,朝廷对李俊的支持力度并不够,当初王伦命张顺、李俊领兵南下,梁山时代的水师,大部分都被分配给了蓬莱府与宁波府两处,李俊的船队规模并不大。
所以王伦只能放权,允许李俊自己找战船、招募水兵训练,就是靠着这一点支持,李俊肃清了福建行省以南一直到三佛齐的海上商路,肃清了海盗,建立起了堪与蓬莱水师比肩的岭南水师。
而且沿着广西、广东二行省寻找、修建港口,开辟航线,并在三佛齐也就是后世马六甲海峡附近占据了一座小岛,将朝廷水师的力量第一次投放到了南海的最南端。
正是靠着岭南水师的威慑,大越李朝很是温顺,东南诸国也很是老实,朝廷每年从东南诸国贸易送回国内的大米,去年的总量几乎快要赶上湖南行省的粮食产量了。
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朝廷北伐金国,至少一半的粮食都是李俊从岭南北运而来的,即便是现在,辽东、吉林二行省三分之一的朝廷调运粮草,也是由李俊负责提供的。
前宋时期,由于两广路也算是产粮大省,宋朝并未以官方的形式介入,东南诸国的米价极贱,南粮北运基本被民间海商操控,现在朝廷接管了这一事务,将之制度化、规范化,李俊功不可没。
现如今朝廷通过工业品的巨大差价,以极低的价格大量购入东南的粮食,也让王伦有足够的底气将常平仓彻底推广了下去。
新汉立国以来,天下各府县天灾、水灾、蝗灾、旱灾不断,但朝廷赈灾及时,并没有发生大范围的饥荒逃难事件,正是因为坐镇岭南的李俊为朝廷托底。
“李俊兄弟诸般功劳,当封公!”
许贯忠很感激李俊,若非李俊的努力,朝廷北伐金国怎么可能如此顺利?而且灭金不久,朝廷又发起灭西夏的战争,就是因为东南的粮食大量输入啊!
萧嘉穗也点头支持,从前宋时期,江南地区就是朝廷赋税之重,可以说东京城的粮食全靠漕运从江南运来,如今朝廷将江南打造为规模化的工业园区,天下的产粮区就逐渐向两湖转移。
可以说李俊从东南运粮,就是减轻了朝廷对江南地区的征税,也一定程度缓解了江南对中央盘剥的不满。
于是十二月初,皇帝下旨,册封岭南水师大都督、南海都督府都督、广东宣抚使李俊为越国公,李俊就此成为国朝又一位国公。
喜欢夺宋:水浒也称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夺宋:水浒也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