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军粮制作(2 / 2)

🎁美女直播

蓬莱府是北方海贸中心,也是朝廷向辽东地区运粮的中转;扬州广陵府则是从长江经淮河入东京城的漕运起点,江州浔阳府则地处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至于鄂州江夏府,则是因为汉水与长江在这里交汇。

这其中只有蓬莱府的粮食产量不高,其他三府都位于新朝主要产粮区域,有水运之便利,故而商贸发达繁荣。

江夏府城北汉水附近,有一片十余里长的江滩,以朝廷官办的军粮作坊为中心,东西设了不少民间参与的军粮生产作坊。

这些军粮作坊都效仿官办作坊的做法,在江边立巨大的水车,通过水碓昼夜不停地舂米去壳,经过清洗和挑选杂质后,便入蒸笼煮熟、暴晒,如此反复至少十次,一百斤米就变成了二十斤。

二十斤的米,被水力、人工压缩成为饼状、块状,其中还掺杂了芝麻、黄豆、腊肉或者鱼干碎块,以黄纸包裹,就成为了一块块制式的军粮。

这种压缩式的军粮,并不是王伦的新发明,而是《武经七要》记载的做法。

只不过这种方法并不是朝廷主要军粮的主流制作方式,主要供军官以及立功士兵行军途中食用,汉军的军粮是炒米。

炒米同样不是王伦的发明,因为这技术是石秀从漠南带回来的,由于西北地区多产小米,漠南的许多牧民为了粮食,也学着汉人种植小米,但种植更多的是糜子,也就是黄小米。

漠南的牧民们将糜子清洗干净、挑拣杂质后放入锅中蒸煮,待破开米嘴后出锅,以干净的沙子炒熟,炒出的糜子很硬。

这种方法其实还是从汉人这里流传过去的,只是西北汉人百姓习惯于在米嘴未破之前就出锅,二者唯一的区别,就是汉人的炒米更松软,不如漠南牧民的方法那般耐嚼。

在王伦的要求下,兵部改进了炒米技术,大米、小米也都如此炒制,在炒熟后去壳,又添加熟的碎黄豆、干果、腊肉等,压实后包裹,制成筒状,这样汉军士兵就根据饭量自己切割了来煮食,也可以就着清水干吃。

为了营养均衡,河北、山东、河南三行省还提供了大量的酱菜,朝廷也收集了肉类、干鱼、腌鱼、蔬菜、豆类制品等送往前线。

在汉军北伐攻灭金国的过程中,只军粮这一方面,就有超过三分之一是由民间的作坊参与提供的。

可以说灭金之战让民间许多商人尝到了甜头,朝廷下了订单,作坊开工,务工的百姓也多了收入,故而朝廷那里刚刚有些攻打西夏的口风传出来,类似的作坊、工业园区最为集中的山东、东南诸行省的百姓们就变得群情激昂。

尤其是南方诸行省的百姓们,在朝廷的大肆宣传下、在切身体会下,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愈发高涨了起来。

喜欢夺宋:水浒也称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夺宋:水浒也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