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学士也没多欢喜这卢筝,他日日下职后不走,偏殿里头就他一人,却也还用着炭。
若是早些处理完了公务按时下职,不知节省下来多少炭了,时下还有脸皮张口说这些。
只他一个上司,也不好太苛刻。
说罢,他才言正事。
如今户部礼部工部繁忙,事务众多,从吏部申请调遣人员帮忙。
翰林说忙不忙,自成了吏部支遣人员的官署。
李学士觉着这也是个见习的好机会。
朝中官员谁人不知,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可并非是个进士就能进来这翰林院中,同样的道理,也并非是进了翰林便可入内阁。
翰林年年都有考校,若不得通过,是要被下派的。
但李学士觉着那些考试总归也还只是笔尖上的考试,不如实际的办事能力。
趁着年下忙碌,六部官署有借调,前去学习管理一番相关事务,多加磨砺,只会对自己有更多的好处。
只是他这般想,旁人未必这般想。
眼看着冬月,天寒地冻的,自己手头也还有不少事务不说,外在去参手其余官署的事务,怎肯去折腾。
事务办得好,那是人官署的功劳,事务办的差,罪责却在你的身上。
李学士见没有人应答,自行搭了个梯子下台来。
“有意向的今日下职前来寻我,若没有,我与大学士指定几个人选去。”
午后,祁北南便去了一趟李学士处。
分派到他手上的公务他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在翰林闲着也是闲着,找点事情做也成。
李学士见着他来,很是欢喜。
“你办事勤谨,又还做得好。昨日大学士瞧了你整理的史书典籍,还赞了你。翰林院不是养老的地方,你这般肯出去磨砺吃苦的,将来有你的前程。”
李学士是个正派的人,先前在国子监中任职,皇帝觉着他教导学生不错,便将其调来了翰林院里头管带新科进士。
他是为人师表的心态,想着手底下出去的进士都能修得好品性,提升自身能力,将来也好为朝廷更好的效力。
这批进翰林的进士中,他便挺是看好祁北南,觉他稳重踏实,办事能力也不差。
此番见他又肯上进,自然满意。
“我瞧你算术不差,人又仔细,便去户部吧。”
李学士一边说,一边寻出了调用文书:“去帮着核算一番税务。”
户部管理财政,仅次于吏部之下,无疑是个好去处。
不过祁北南却没应,转道:“不妨让学生去工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