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端王来常乐县时,为了赶路只带了几十骑亲卫。
这一次他回京的动静非常大。
光是周围随行护送的侍卫,就足有千人。
这一路浩浩荡荡,不仅是燕西各城镇,就连京城权贵圈子也都知晓了端王即将回京的消息。
当然,光是端王本人,还不足以牵动所有人的注意力。
但大家都听说了,那位传说中的襄安郡君,也在随行的队伍里。
四月正是一年里极好的时节,百花齐放,万物勃发。
宁信长公主最爱牡丹,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办赏花宴,邀请各府女眷前来欣赏她府中培养出来的牡丹花一众女眷坐在一起闲聊,不免就聊到了近来京中最热闹的话题。
“你们说,那位襄安郡君,和端王是什么关系?”
“端王殿下为她接连几次驳了端王妃的颜面,还能是什么关系。
“她这回进京,明面上说是代父献俘,但依我看啊,端王府是要多一位侧妃了。”
“郡君当侧妃,位份是不是有些低了。”
“这又是郡君又是心上人的,以侧妃之礼进府,确实是有些委屈。但男人嘛,在这方面委屈了,应该就会在别的方面补回来,端王府以后有的是热闹瞧了有人轻摇团扇,余光扫见一位打扮雍容的女人跨过拱门,向凉亭里的众人走来,连忙轻笑着推自己身边的友人。一推二,二推三,大家都发现了端王妃。
“大家方才都在聊什么呢?”
端王妃和武威侯府的大姑娘一起走进凉亭。
京中贵女圈子说大也不大,这凉亭里坐着的十几人
,有与端王妃交好的,也有与端王妃不大对付的。
听到端王妃这么一问,顿时捂嘴笑了。
“我们正在说着端王殿下回京献俘的事情呢。端王妃这边有没有什么内幕消息能给我们透露一下。”端王妃面上的笑容依旧完美,攥着团扇的手指却捏到了青白:“我知道的,与大家知道的也都差不多。“不能吧,难道端王殿下没在信上与王妃说些什么吗。”
端王妃道:“献俘的一应章程,都由礼部制定,他也不过是按照礼部的意思来办,能跟我说什么。”方才出声的人暗暗撇了撇嘴,知道从端王妃这里是问不出什么了,也没有再咄咄逼人。
端王妃却是坐立难安,敷衍几句,就带着武威侯府的大姑娘去别处赏花。
众人目送着端王妃离开,又重新将话题转回到八卦上。
“我现在是越来越好奇那位襄安郡君是何方神圣了。端王妃未出阁前,可是被那些人追捧为京中第一才女,出身和容貌也都样样不俗,还为端王生下了两个儿子,那位郡君到底是凭什么迷惑住端王,让端王失去理智,为她做到这一步的?“你们不知道她的祖父是谁吗?”
“她的祖父?不是说她出身小门小户吗。”
“那只是因为她家落败了而已。她祖父可是霍英绍啊。”
“啊,我想起来了,我祖母跟我提过这个名
字。可是那位
曾被称作霍玉郎的霍英绍?"
“有意思,京城好久没有这种热闹瞧了。等端王进京那天,我打算去城门口看看热闹,顺便瞧一瞧那位郡君。你们要不要一起。"一起一起。"
“你们居然现在才反应过来?早在消息传出来的第一时间,我兄长他们就在临街的酒楼定好了包厢。“啊,你们动作怎么这么快,我们这会儿再去订,是不是有些太晚了。”
端王妃已经无心欣赏那些妍丽怒放的牡丹花,她努力维持着自己的体面,不让人看笑话,却又觉得处处都有人在看她笑话。好不容易捱到宴席结束,端王妃和武威侯府大姑娘一起上了马车。
武威侯府的大姑娘放下车帘,扭头一看,顿时被端王妃那冷若冰霜的脸色吓了一大跳。
“表姐?”
端王妃没吭声,先让人送大姑娘回去,才对车夫吩咐道:“去柳国公府。”
因着女儿的事情,柳国公世子夫人顾氏近来身体不大舒坦,今天就没有去参加赏花宴。
世子今天不用当差,正陪着顾氏说闲话。
见到女儿进来,顾氏原本还想问一下赏花宴的情况,但瞧见女儿的脸色,语气顿时也沉了下来:“阿乔,怎么了?是不是有人在宴会上说了你的闲话。“唉你这孩子,我让你别去,你非不听。”
端王妃唇角微微泛苦:“难道我不去,她们就不会在背地里议论我,笑话我吗。我才不想在她们面前露了怯。”她出身与国咸休的柳国公府,除了宫里的两位公主,没几个贵女的身份比她高。
有这样好的出身,端王妃自幼就严格要求着自己。
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诗词歌赋,只要学了就要做到最好,连夫婿也要挑选最好的。
入端王府八年,她生下了两个儿子。
长子伶俐懂事,次子可爱贴心,端王也对她敬爱有加。
这样的日子,实在没什
么不满意的地方了。
直到去年,景元帝要在宗室挑选适龄孩子送入皇宫,她虽舍不得长子,但为了长子的前程,还是忍着心疼同意了此事。只可惜,陛下心中还是存了许多顾忌,没有直接将渊晚记到他名下。
恰好那时羌戎叛乱,端王就自请前往燕西坐镇。
端王妃不仅没有阻拦,还十分支持。这些时日里,她努力操持着府中麻务,为的就是让端王在前线没有后顾之忧。可是,她等来的是什么?
想到这里,端王妃心下就是一酸,抓着世子夫人的手道:“娘,我与他夫妻多年,他怎么能如此对我。“他在信中质问我,我素来大度和气,他念在我养育孩子操持庶务的份上,一直没有动过纳侧妃的念头。如今我已有了两个孩子,地位稳固,为什么不能接受他纳一个侧妃。“可他怎么不想想,他为了那女人,下过我多少次脸面。要是他想纳别人,我就是心里再难受,也绝对不会横加阻拦。”“这还是没入府呢,要是真让那女人入了府,再生下个儿子,我和我的孩子在王府里还能有立足之地吗。女儿素来骄傲,如今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是伤心到了极点。顾氏心疼地拍着端王妃的手,又恨声道:“真不愧是顾声雨的女儿,做娘的不安分,还没出阁就跟外男勾搭上了,做女儿的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什么郡君,要我说,陛下也太好说话了,端王为她请封,陛下居然就这么同意了。”
“那狐媚子也配当郡君,还得了个襄安的称号,也不知道端王在折子里是如何夸大吹捧那狐媚子的。他为了他的心肝肉,可真是下了血本啊。世子听不下去了,敲了敲桌面,提醒道:“你说这种话,不是戳阿乔的心吗。”
顾氏被迫中断了话语,心里却着实不快。
当初就因为顾三的姨娘,她娘才会早产生下她,害得她小时候身体不如同龄人康健。
后来顾三远嫁小地方,貌似没几年就死了,她日子舒坦舒坦,久而久之也就忘记了这个麻妹。
结果现在倒好,顾三的女儿又来折腾她闺女。
真是旧恨又添新仇。
“我绝对不可能同意那个女人入王府的。”
端王妃咬了咬嘴唇,说出自己的决心。
世子有些不赞同这个处理方式。
连他亲自出面写信给端王,端王都不肯松口,明摆着就是一定要纳霍氏女的。
阿乔非要倔着僵着,不仅会伤了夫妻情分,还会加深端王对霍氏女的执念。
就算原本只有五六分情意,因着这番“棒打鸳鸯”的折腾,都得变成九分。
思索片刻,世子道:“我有个更好的主意。”
顾氏眼睛一亮,推了推丈夫:“你快说,别卖关子了。”
世子抚须道:“我们想要从端王身上着手,怕是有些困难。不如从那霍氏女身上入手。
“她嫁入王府,只能当一个侧妃,就算生再多儿子女儿,世子之位也轮不到她的孩子。她如今好歹也是朝廷亲封的郡君,如果面前摆有一门更好的婚事,你们说,她还会不会一门心思钻进端王府?”端王妃还没说什么,顾氏的脸色就先难看起来了。
“她算什么玩意儿,难道我们为了不让她进端王府,就要给她介绍一门更好的婚事?”
只要想一想这种可能,顾氏心里就呕得慌。
世子摇头笑道:“那些出身高门又尚未婚配的世家公子,当然也不可能看上她,娶她当正室。可这京中,也多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此女初来京师,不知其中内情,我们将明面上的条件摆给她看,说不定她还要感激我们为她觅得佳婿。”顾氏连连称好,显然对这个计策颇为满意:“这样一来,既能解决掉她,还能让端王看清她朝三暮四的真面目,对她彻底失望死心。端王妃却不像她娘那么乐观。
在她看来,端王就已经是她千挑万选的夫婿了,京中根本找不出比端王更好的人选。
那霍氏女得了端王的爱慕,还能看得上其他男子?
“这就由不得她了。”世子神情冰冷,“我们不方便直接动手,但她在燕西那会儿,狠狠得罪过何泰和承恩公府。现在何泰和承恩公府都想找她算账。“等端王回来后,阿乔你想些办法,拌住端王的手脚,让端王无心去照看她。”
“没有端王庇护,她根本无力反抗承恩公府,届时制造几场意外,再来些英雄救美的把戏,我就不信她不上钩。若是此女确实对端王死心塌地,那也不是没有其它办法。
大不了就是生米煮成熟饭,失去了清白,她不认命又能如何?
不过这种肮脏事,世子也没必要说出来脏了女儿的耳朵。
端王妃心底有几分不忍,但转念一想,霍氏女要真入了端王府,遭罪的人就变成她了。
所以最后,端王妃只是轻轻挽住柳国公世子的手:“那就多劳烦爹爹费心了。”
柳国公世子道:“放心吧,有我亲自出手,一定会尽快为你和渊晚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