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卖酒达人刘老三(2 / 2)

🎁美女直播

如果汉高祖本纪中关于所有神神叨叨的记载都是后来牵强附会,那么王媪和武媪每年年末折券弃债,便只是因为“高祖每酤酒留饮,售数倍?[()]?⒀来?笔趣阁??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qgcn)?(com)”

了。

刘盈一直好奇,为何阿父一去喝酒,王媪和武媪酒肆的生意就会变好。等他年岁稍长,吕娥姁同意刘盈在刘肥的陪同下外出时,他就自己去酒肆中寻找答案。

他的答案就是,阿父有时当个说书先生,有时当个调解员,偶尔还要充当算命解梦的神棍。

阿父都付出这么多了,和在酒肆中打工赚酒钱有什么区别?

刘盈对父亲不屑一顾。他还真以为父亲有什么特殊的本事可以吃白食呢。

刘肥看向刘邦的眼神中却充满敬仰崇拜。

他常听其他长辈赞叹父亲有长者之风,却不知道什么叫长者之风。跟随幼弟亲眼观察后,他才明白父亲有多厉害。

原来这就是长者之风,我要变成像父亲这样的敦厚长者。

刘肥在心中许下小小的愿望。

刘邦又喝了半坛酒,周围寻他说话的人少了许多。

他终于可以顾得上儿子了。

“字这么快就写完了?”刘邦见刘盈过来,就知道刘盈肯定完成功课。

刘盈在某些方面毫无自尊心,但又在一些方面自尊心极强。

不知道是娥姁教得好,还是自己言传身教当好了榜样,刘盈很重诺,只要认真承诺过的事,就一定会做到,不然刘盈会嚷嚷他的自尊心受不了这个委屈。

当然,不认真承诺,那就是专门说谎骗人,刘盈一定不会做到。

刘盈还是个幼童,刘邦很轻松地就

能分辨刘盈的话什么时候是承诺,

什么时候是撒谎。

这次刘盈答应会完成习字功课,就是承诺。

“嗯!阿父要守约!”刘盈抬起下巴,“不然我就写你的荒唐野史,让你遗臭万年。”

周围人都笑了。这孩子威胁人的话还真有趣,竟半点不会让人觉得他不孝,只觉得他可爱。

“旬后我就出发,看你能不能坚持一旬。”刘邦道,“路上艰苦,你坚持要去?”

刘盈道:“能去咸阳,一点小小的苦算什么?”

刘肥已经知道刘盈和父亲的打赌,心中已经酸过一次。

他现在又听见弟弟提起此事,心里倒是不觉得酸了,只觉得自己没用。若是自己也能写很多字,就能陪弟弟一同去咸阳,照顾弟弟起居了。

刘邦知道刘肥也想去,对刘肥道:“你若也能写一千个大字,我也带你一同去。”

刘肥使劲点头:“我会努力。”

“这事放一边!阿父,你还没喝完吗?我要你带我去找夏侯叔父,我要向他学驾车!”刘盈起身叉腰,“快点喝,天都要黑了!你耽误了我的学业,我就让大父骂你!”

刘邦虽和儿子们说话,也没忘和身旁妇人调笑。

勾勾手心,摸摸手臂,刘邦手不干净,妇人也全然不在意。甚至妇人的丈夫都在一旁,也不会介意。

刘盈初次看到这一幕,除了感慨阿父果然好色之外,也震撼先秦男女风气的开放。

若是找刘邦问事的人中有妇人,无论老少,都会和刘邦调笑一番。年纪大些的妇人,甚至还要反过来对刘邦动手动脚。有刘盈这个孩童在一旁,这些人也不会避着孩童。

刘盈只能说,啊,我的眼睛,我的钛合金镭射眼睛,要瞎掉了!

今日有正事要做,刘盈可不惯着父亲在那里玩摸摸,挤到刘邦和妇人中间,不断督促父亲。

妇人摸不到刘邦,便在刘盈脸上掐了两把。

刘盈板着脸神色不变,随她掐:“别掐疼了。你掐疼我,我就去揍你的孩子。”

妇人笑得直不起腰:“我孩子都及冠了。”

刘盈道:“我不管,反正你掐疼我,我就去揍你孩子。”

妇人笑得更厉害,话都说不出来了。

刘邦扶额:“你现在这年龄学什么驾车?”

“能不能学,阿父你说了不算,夏侯叔父说了才算。你又不会驾车。”刘盈抱住刘邦的手臂,试图把刘邦拽起来,“阿兄,你吃了我的油渣,就要回去劝服阿母,今日我要和阿父去夏侯叔父家住。”

刘肥垂着脑袋道:“我就知道这油渣不容易吃……好,我想想怎么说。”

“谁说我不会驾车?我驾车本事不比夏侯婴差。等我喝完这半坛酒再说。”刘邦把刘盈推开,“肥儿,你不要太纵着盈儿,他说什么你就应什么?”

刘肥道:“阿弟要去学习,我怎能不应?”

刘邦无语。刘盈不去学习而是去捣乱,你不也都应下?

算了,傻点也好。

刘邦好奇刘盈为何突发奇想要去学驾车,正好自己也有些想念夏侯婴,喝完剩下半坛酒,他就提前离开了酒肆。

刘盈嫌弃刘邦步子迈得太大,自己的小短腿跟不上,像小猴子似的从刘邦的背上爬了上去。刘邦没同意,他也坐在刘邦的脖子上,催刘邦快点走。

“别咬我的头冠。”刘邦护着自己头上的竹皮冠,神态微醺,走路都有点走不直。

盈用父亲的竹皮冠磨了磨牙,小声道:“说来夏侯叔父还是我的救命恩人。”

刘邦打着哈欠道:“他什么时候救过你的命?我怎么不知道?”

刘盈把刘邦头上的竹皮冠晃来晃去:“你兵败后坐夏侯叔父的车逃命,嫌弃我太沉拖累车的速度,多次把我踢下车。夏侯叔父无视你的命令,多次停车把我捡回来。”

刘邦不仅不辩解说自己不会做这等糊涂事,还哈哈大笑:“我都逃命了,为何不骑马?难道伤到腿了?”

刘盈想了想《史记》中的相关记载,迷惑道:“不知道呀。也有人说你是骑马逃走,只是派人来寻我。”

《项羽本纪》和夏侯婴相关传记中,刘邦彭城战败后与一双儿女一同坐夏侯婴的车逃走,途中几次把儿女踢下车;

《高祖本纪》和王陵相关记载中,刘邦是与众将士先行逃走,同时派人去寻找自己的家眷儿女;

《留后世家》中,刘邦同张良在内的数十下属骑马逃走,停留在下邑时,张良提出了著名的“下邑之谋”。

刘盈混乱地解释了一番,刘邦听不太明白,不知道刘盈又从哪里看到了故事套在自己身上,但也装作一本正经地分析:“看来写书之人也不清楚哪种说法是真事,便都记录了进去。”

刘盈问道:“那如果我和阿父真的一同逃命,阿父会为了活命丢下我吗?”

刘邦再次哈哈大笑:“会,我的命最重要。你呢?”

刘盈也大笑:“我也会!哈哈哈哈,我就知道阿父肯定会!”

“到时候我们就各凭本事了。”

“你已老,我已壮,你还是认输吧!”

“就你这小短腿,壮什么壮?还不如萧兄家的小女儿壮实。”

“她名字都叫萧壮壮了,谁和她比啊。不过等我学会驾车,我立刻就会赢过她!”

“你学会了驾车,确实能比她厉害了。”

刘邦和刘盈这对不着调的父子醉醉醺醺进了夏侯婴的门,刘邦还真要夏侯婴教刘盈驾车。

夏侯婴看着喝醉了的老大,和应该没喝酒,神态却也和醉了似的刘盈,愁得头发都挠断了几根。

刘盈开开心心地收获了经验值。

夏侯叔父果然是最好的!将来我一定亲自给你封侯!如果阿父已经提前给你封侯,我就把你的侯位下了,给我最好的夏侯叔父再封一次侯!

作者有话要说

二更合一,欠账-1,目前欠账10章。开始努力还债。

碎碎念(很长,吐黑泥,请屏蔽):

1、

《史记》确实是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的记载相当有趣。

比如“丢孩子疑云”这个营销号说烂了的话题,就可以看出太史公写《史记》的严谨和促狭。

“刘邦丢孩子夏侯婴捡孩子”是夏侯婴的后人告诉太史公的,所以太史公记在夏侯婴相关列传;

“刘邦先撤退,没丢孩子,王陵带兵寻回幼主”是王陵的后人告诉太史公的,所以太史公就记录在王陵相关章节;

“刘邦和张良一起骑马逃跑,并定下下邑之谋”是张良的后人告诉太史公的,好的,《留后世家》已经记下;

项羽是高祖敌人,那么《项羽本纪》就写高祖丢孩子;

《高祖本纪》当然就选择高祖没丢孩子的版本来记载。

我看得差点笑死,一本《史记》看出了笑话书的效果哈哈哈哈哈。

2、

现在考古证明

最早的纸在战国就出现了。东汉是改良纸。

3、

曹氏是卖酒的寡妇,和刘邦私通,是影视剧二创。曹氏记载不多,只知道吕后嫁给刘邦前和刘邦一同生活,并育有一子,在大汉建立前去世。大概率是曹参族亲(肯定不是近亲,近亲就是妻了)。

前几本小说科普过,古代不是所有人都能纳“妾”。这个妾,指合法的妾。

《论语》有解释,“士大夫以上,则有妻媵;庶人无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既定,虽单,亦通谓之匹夫匹妇。”

根据蔡邕注释,秦汉时期的妻妾制度是“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所以曹氏是外室,不是刘邦不给她名份,是刘邦没资格纳妾。

如刘邦这样的人很常见,以富商为例,身上没有爵位,那么他肯定无妾,但有很多歌姬女奴。

这个规定一直持续到明代。庶人“必年四十以上无子,方许奏选一妾”,否则再有钱也不能有妾。直到清代,这个规定才放开,妾随便纳。

但这不能说清代以前妻妾制度更好。因为庶人不能有合法的妾室,但不限制睡多少女人,生下的儿女也能入族谱,庶子庶女是家中小主人,其生母为卑贱奴仆的事很常见。只是说清代以前,家中随便睡丫鬟歌姬不给名份,清代之后有些丫鬟歌姬得宠了可以赚个姨娘名份,不至于继续被人当奴仆而已。

至于妾同买卖……事实上妻妾都通买卖,妾的地位确实比妻低,但妻的地位也没高到哪去。

还是那句话,别穿越。

4、

如果有看官对《史记》感兴趣,建议买中华书局版本的《史记》自己翻看。

B站抖音等媒体上一些教授对《史记》的讲解大多都有……嗯,我怀疑他们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曲解。

我举个例子。

某大学教授的讲解《史记》课程,“廷中吏无所不狎侮”中的“狎侮”,他翻译成“侮辱”??

这一句前面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那么接下来这句应该是进一步解释高祖的豁达之风,怎么变成侮辱同僚?

后来书到了查翻译,发现“狎侮”是态度轻慢的戏弄、开玩笑的意思。哦,原来高祖是和同僚嘻哈打闹啊。

还有,“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他把“酒雠数倍”翻译成刘邦欠账,酒肆不给他赊酒了,刘邦就诓骗他们,用数倍的价格赊酒。

我再次看得一头雾水。刘邦打高于酒价的欠条赊酒,所以酒家感动得不收债了?这逻辑不通啊。

自己啃翻译,哦,原来是高祖每次去喝酒,酒家的生意就会变得很好,卖出数倍的酒,于是每到年底就不收债了,白请刘邦喝酒。

扶额。

以前我有刻板印象,太史公笔下《高祖本纪》的刘邦是个地痞流氓。现在细读《史记》,太史公笔下《高祖本纪》虽然神神叨叨的事有点多,但痞气还在,但高祖风范也确实能看出来的。

想想某些史学家夸项羽有贵族精神,刘邦胜利是中华贵族精神的失落,地痞流氓的成功,造成了我国精神劣化巴拉巴拉,路人听多了,误解刘邦当汉高祖是走了狗屎运,也难怪了。

虽然刘邦私德不修绝对不是个好人,但邦子社会老大哥气质那就是领导力妥妥的,怪不得从唐太宗到近代伟人对刘邦的评价都极高。

现在我看刘邦,不是地痞流氓,是社会老大哥,很有那种“你的西瓜保熟吗”的气质(点头)。

想想这个场景,刘邦从夏侯婴驾的车上走下来,身旁左樊哙右曹参,身后是文质彬彬的萧何扶了扶金丝眼镜。

“给过你机会你不中用。”“什么叫犯法啊?”

这“长者之风”“高祖风范”的感觉是不是一下子就上来了!(被邦子哥一剑鞘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