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允和离开得干脆,有两个缘由,其一若是裴沐珩斗不?过裴循,保护不?了女儿,荀允和势必要将徐云棲和熙王府关係切除干净,保全女儿。其二,自徐云棲身?份曝光,皇帝对着他多少存了几分?顾虑,用起来不?那么放心,这次他一走,好叫皇帝晓得朝堂还是必须他这位內阁首辅坐镇。
荀允和的?政治嗅觉是极其敏锐的?,这一次通政使?与?內阁的?动乱很显然触及了皇帝底线,再加之荀允和接任首辅以来,一直思索着如何革除朝务弊端,眼下便是最好的?机会。
他连夜入宫见了皇帝,君臣密谈许久,次日清晨荀允和在廷议之时?颁布了一道詔书。
这是要在六部九寺等中央官署衙门建立一道给?事中制度,各科给?事中,六品官衔,进士出身?,行封驳,科参,註销之职,具体来说,皇帝和內阁下达的?每一份詔令,先过科官之手,合则纳不?合则驳,詔书下达六部时?需科官签发备案,随后五日一查,督促各衙门执行,执行完毕者於科官处註销备案,成为官员升迁的?重要依据。
有了各科给?事中,通政司封驳权利被收回,一直以来肆无忌惮的?都?察院有了掣肘,更?重要的?是官署区的?政务水平会得到很大提高,於国於民都?是有利的?。
施卓便知,荀允和这套典章制度是冲他而来,过去只有施卓参別人的?份,如今他也在科官的?监察之下。
你说他徇私利己吗,那也没有,人家科官上到皇帝,下到百官,人人都?可以纠察,包括他这位內阁首辅。
可是荀允和有別人可参的?地方吗?没有。
从大晋立朝至而今,荀允和是所有四品以上官吏中被参的?最少的?官员,他两袖清风,老成谋国,从不?徇私枉法,事事以社稷为先,这样一位高山仰止的?朝官令所有人望尘莫及。
荀允和很显然利用各科给?事中将六部九司牢牢捏在手中,並控制着所有衙门政务效率。
对於深諳制衡之术的?皇帝来说,荀允和这一招很明显使?在他心坎上,有了各科给?事中,都?察院与?东厂,三驾马车並驾齐驱,他这皇位做的?稳稳噹噹,至於上諫皇帝,哪个科道官没事逮着皇帝封驳,更?何况这些年?挺身?而出的?御史少吗?
有了科官,皇帝多了一份制衡御史的?筹码。
果然,论政务水准,朝廷无人出荀允和之右,还得是他呀,皇帝默默嘆着。
荀允和利用这个机会大刀阔斧改革,上裨於君,下利於民,百官虽愁却也不?得不?服,明显被束手束脚的?裴循也不?得不?服,这一次让他见识到了这位內阁首辅高瞻远瞩的?手腕。
()
||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