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东北方向转舵!”</p>
柴大田喊出。</p>
船舵转动,宝船与大福船调整了方向。</p>
在明暗不定的海域里,在狂风暴雨之中,船队竟出奇地保持着阵型朝着一个方向前进。</p>
蒸汽机赋予了船队速度与机动。</p>
不到半个时辰,风力逐渐变小,终于看到了远处蓝天。半个时辰后,船队终于出了风暴区,抵达了风浪相对平静的海域。</p>
“检查船队!”</p>
郑和下达命令。</p>
直至十五艘宝船,十五艘大福船全部报平安的消息传回来,郑和才安心下来。不过这次风暴带来的颠簸依旧让五百余军士受了不同程度的伤。</p>
趁着风和日丽,郑和召集了所有船长,商议下一步的行进计划。</p>
郑和拿出了海图,严肃地看着众人:“自勃固岛与朱能、骆冠英、燕王船队分别之后,我们一路向东,中途经过了一处岛屿,作了休整,之后进入这太平洋之中。在这一片大海里我们已航行了四十六日。”</p>
“结合航行方向、航行速度、海图、钦天监判断等,我们目前距离南美洲很可能在三千里至五千里之间。若不出意外,我们可以在十日之内看到大陆,纵有些偏差,也不会超出二十日。最后这一程路,务必要小心谨慎。”</p>
沈伟、袁逸尘、万青林等人兴奋不已。</p>
相对于第一次远航走非洲经大海至南美洲,这次航行要快得多。船队于建文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离开金陵,如今算日子,应该是建文十三年二月底,还不到三月份。这离不开蒸汽机的助力,也离不开远航经验的积累,离不开这些年来航海技术的发展。</p
郑和话锋一转:“最开始,我们计划先前往北美洲,第一时间展开对武义大船队的搜寻。但这一路走来,我决定我们还需要先登陆南美洲。”</p>
万青林有些疑惑,连忙问:“按照朝廷推测与洋流分析,武义大船队的人手应该位于北美洲吧?为何我们还要先前往南美洲,不直接沿海岸线向北?”</p>
沈伟想了想,道:“武义船队的人若还在,经过如此长的时间想来也已虚弱到了极限,我们早点北上,对他们来说便是多一分希望。”</p>
郑和看向毛舟泰,毛舟泰走出来,认真地说:“你们讲的并不是没有道理,直接北上确实更可能找到武义船队的踪迹。只是,从第一次登陆南美洲算起,如今过去了接近五年之久。如此长的时间中,若武义船队当真还在,那他们很可能通过舆图、山川河流已经知晓自己登陆的并非南美洲而是北美洲。如果他们分兵,派人南下,那我们很可能会在南美洲找到他们的踪迹。”</p>
袁逸尘点了点头,赞同毛舟泰的看法:“虽说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我们不能放弃。尤其是当下航行方向直指南美洲,我们应该顺势在那里登陆,进行为期两至三个月的找寻。我们也可以借助南美洲的土著,如果他们还记得我们,让他们找寻、留意。”</p>
郑和看向沈伟、万青林等人:“推算当下,朱能、骆冠英与燕王的船队很可能此时刚刚从非洲西海岸出航,他们想要抵达北美洲,时间上要比我们长一些,加上后续登陆休整,我们至少有两个月的时间可以在南美洲这里找寻,若没有结果,便北上于北美洲登陆。”</p>
沈伟想了想,最终点了点头:“这样也好,南美洲里还有不少失去踪迹的军士,如果能找到他们也是一件幸事。”</p>
郑和目光中有些哀伤。</p>
对于原始丛林中少数人的失踪,往往就直接等同于死亡。武义大船队因为人手较多,若他们能团结,不过于分散与冒险,还是有希望活下来。</p>
“那就这样定下,南美洲登陆!”</p>
郑和坚定地下令。</p>
众人齐声答应。</p>
不久之后,蒸汽机再次发出汽鸣声。</p>
郑和站在甲板上,看着不少年轻军士的脸,嘴角带着笑意。</p>
老一代完成了使命,正在老去。</p>
新一代正在接过使命,快速成长。</p>
这不只是远航船队正在新老交接,大明朝廷也是如此吧。</p>
三月的北京百花还没有残败,朱允炆便收到一封接一封的讣告文书。</p>
在交趾担任布政使多年的张紞去世了,这个曾招抚云南,又招抚交趾,为一方土地安宁呕心沥血的文臣走了。</p>
礼部还没有为张紞想好谥号,齐泰因查看黄河不慎落水,找到时已没了呼吸,开封府百姓为之哀痛,整个河南充满悲伤。</p
何福在金陵也没安享晚年,在病痛缠身之下离开了大明,临终之前满是遗憾,留下一句:“盛世将至,而吾将死,羡煞后来人!”</p>
一时之间,洪武时期的文臣武将开始凋落,而新成长出来的官吏开始走到台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