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堂回荡的钟声里,今天的课程结束了。
在教堂里,身着朴素长袍的神父合上了书本,微笑道:“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这四个文字的发音和书写记牢了吗?”
“记牢了!”清脆且具有活力的声音回响在教堂里,神父疲倦的面容舒展开来。
四下是一群孩子们,他们均是平民的孩童,没有资格接受教育,小的只有四五岁,大的有十二三岁,身体没张开,找不到工作,平日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穿梭在罗马的街头嬉闹玩耍,但因碰见意外而丢掉性命的孩童也并不在少数,父母都希望他们能够在安全的地方待着,更希望让他们接受教育,可生活物资非常拮据,没有钱财供给他们上学堂。
可后来,教堂的神父带着教典走进了每一个平民的家中,告诉了他们,教会将会开设平民的学堂,费用低廉,但可以教会他们读书写字。
一开始很多人并不信,这么低廉的学费能学到什么?
文字学识是贵族有别于低贱之人的标准,怎么可能够随意教导?
这在很多人眼中,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总有人是信徒,他们愿意会相信教会的善举,有了第一人,就有第二人,逐渐有人动心了,有些平民旁听了课程之后,恨不得自己都来这里上课,因为这里的教学真的非常简单易懂。
神父所教的不仅仅只是文字,还有经典上的教义和故事,偶尔也有一些非常具有哲学意味和进步思想传递出来,让很多人懂得了‘思考’的重要性,许多成人都忍不住来这里听一听学一学……随着时间推移,更加能够看见一些落魄贵族和公民的身影。
这简直令人哭笑不得,这群家伙不去上著名哲学家的课程,跑来这里做什么?
如果有人问他们,肯定有人会回答他们——相较于那些听都听不懂的晦涩文字,我更喜欢这里浅显却深刻的故事和道理。
作为老师的大多时候都是神父负责,但也会有一些老人来此,他们许多都是清廉的哲学家,对于这样的行为非常的认可,是一群值得尊敬的老人——当然他们来这里的理由也大概是希望刷一波存在感,因为平日哪怕开设课程也没这么多人。
西门大官……不,圣彼得也会上台演讲,一周一次,他每次宣讲的都是教义,但却生动且具有影响力,几乎听过的人都会成为信徒,因为这时的基督教会还很纯粹,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更没有‘死掉的异教徒才是好异教徒’的教典经注。
当然,作为这个‘基督学堂’的始作俑者和发起者的白谛也会经常跑过来客串导师,他大概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一位了,不仅每次过来都带着礼物发送,更是讲课幽默风趣,他说课十之八九都是一些小故事和童话,并不难懂,譬如东方的孟姜女哭长城、西游记,西方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海公主,或悲情或梦幻,如果仔细思考和体味,便觉得发人深省。
在主动引领着人们去思考的同时,总结出故事的梗概,讲述着道理。
除了幽默之外,他也很有文青的气质,有时候出口成篇,一张口就是一句优美的诗词,还有许多令人细思极恐的童谣,譬如‘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的黑暗童谣,也有‘小兔子白又白,两只耳朵提起来,割完静脉割动脉,一动不动真可爱’的丧心病狂改编。
某种意义而言,这家伙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他也没有注意到自己说出的故事被一名狂热崇拜者记录了下来,之后编成了‘白谛童话集’‘白谛诗篇集’等等著作,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相当严重的剽窃成果时间啊!安徒生、格林兄弟会找你麻烦的我跟你讲!
最后他还不忘记吹一波天朝——在我的国家,像我这么厉害的,有一百万个!
那瞬间所有罗马人的表情都不对劲,天知道他们将天朝想象成了什么牛鬼蛇神的地方,还有许多人甚至产生了‘那里是不是天堂’的想法——一定程度上而言,在古人看来,现代社会的确是天堂吧(笑)。
今天白谛并没有到场,许多学徒觉得有些遗憾。
一名小女孩举起手:“老师,请问大白哥哥什么时候来啊?”
旁边有人迎合道:“是啊是啊,他都很久没来这里了,是不是不喜欢了我们了啊?”
“你们啊,是想他了,还是想他手里的巧克力和蛋糕?”神父好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