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王爷不可以(2 / 2)

🎁美女直播

凌秋桑的声音断断续续。

门外候着的太监,全都满脸通红地垂着头,不敢言语,只能默默地想陛下和皇后的感情也太好了吧。

转眼,这新年就到了。

凌秋桑是个合格的领导者,张弛有度,前段时间各位朝臣都辛苦了,这过年呢,他大手一挥,给朝臣们放了半个月的假期。

凌秋桑也得以偷闲,拉着施懿出宫玩儿去了。

京城朱雀街上,平整的水泥路如同玉带一般,四通八达地穿梭在街巷里,街角上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清晰刻画了水泥路修建所用的资金以及出资人,甚至还有参与修建的百姓和军队的名字。

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道路两旁的商铺,除了国营商铺人气最旺以外,其他商铺的生意也很好,路边摆摊的百姓也多了不少。

百姓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凌秋桑和施懿混入其中,偶尔还能听到百姓们的对话。

“现在世道比去年好了,摆摊也不用担心被恶霸收保护费了。”

“谁不是呢,还是咱们的陛下好啊。”

“是啊是啊,京城的巡防营也勤快一些了,小偷小摸的都没有了。”

“话说回来,学堂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这...不好说啊。”

……

凌秋桑知道是什么事情,之前的慈善拍卖说了,京城的东南西北都要修建两所学堂,前段时间也已经完工了,现在也开始招生了,年后就可以去读书了。

现在实施义务教育,确实有些不切实际,但学费定得很便宜,绝大多数的家庭都能负担得起。

初级学堂,收六到十岁零基础的学子,学费是一年五两银子,还包食宿,学生们都需要住宿,一个月放一次假,放五天,读两年就能毕业。

当然了,这毕业也就是个小学生水平,如果不准备继续读了,识文断字,基础数学都没问题的,找个需要识字的体面工作足够了。

中极学堂,收初级学堂毕业的学子和本来就有基础的学子,学费是十两银子,同样也包食宿。

当然了,不愿意住校的本地学子,也能申请走读,学费也会低一点。

高级学堂就是专门为那些要考科举的学子准备的了,请的夫子都是退休大儒,需要自己通过入学考试才行。

至于笔墨纸砚,施懿的商部也解决了,造出了成本低廉又好用的笔墨纸砚,学子们每年都能免费发一套,日常学习基本上够用了,超出的,也能在学堂的小卖部购买,价格十分便宜。

这就是不赚钱的买卖,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可以读书。

至于学费,本身就很低廉了,哪怕是京城周边农村的百姓也能负担得起,如果实在是困难,也能申请减免,或者是在学校的食堂,小卖部打工抵用学费。

这消息刚发出去的时候,京城百姓都沸腾了。

如今这世道,读书有多难啊,哪怕不是为了科举做官,只是想认几个字,学一下基础算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夫子。

这世道,夫子收学生,还得看天赋,看习性,看家世。

哪怕找到了夫子,也未必读得起,除了基本的束脩之外,逢年过节,学生还得给夫子送礼,笔墨纸砚也是不小的开销。

现在,几两银子就能读一年的书了,还包食宿,稍微有点儿脑子的百姓,算算账就知道这学堂是赔本赚吆喝。

不得不感慨陛下英明啊。

无数家长都带着孩子蜂拥而至地去报名,随后问题就来了。

东南西北各有两所学堂,但一所学堂只收男学生,另外一个学堂只收女学生。

收男子的学堂挤都挤不下,收女子的学堂门可罗雀。

这世道啊,有钱人家的姑娘,家里会给他们找女先生,也能识文断字,但更多的是学习女四书,教女子如何管理后宅,如何相夫教子。

穷苦人家的姑娘,基本上就只能做睁眼瞎,除非自家有识字的人,兄弟或者父亲,可以在家里教姑娘学几个字之外,她们是没有地方可以求学的。

起初凌秋桑其实是不想分男校女校的,但奈何这时代对女子太过于严苛了,如果真不分男女校,估计一个女学生都没有。

额,可是现在也差不多。

除了几个朝臣给陛下一个面子,把自家的嫡女和庶女全都送过去了,都是有一定基础的,直接读中班了。

除此之外,还有些商人紧跟脚步,有女儿的也送过去事实,但基本上去的都是嫡女,庶女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穷苦百姓,那更是一个都没有了。

而凌秋桑和施懿办这个学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那些读不起书的穷苦百姓。

也是为了那些一生都困在内宅的姑娘。

他原以为,有了女官做前提,以后女子也能做官了,来报名的应该不会少,但实际上还是想错了。

学费不贵,一年就几两银子,但普通百姓的思维里,更愿意送儿子去读书,儿子才是家里的支柱,才是香火的传承,女儿都要嫁出去的,不值当花这个钱。

有读书那功夫,还不如帮家里多做些家务活。

这就是当代的现状,要改变他们的思想真的是任重道远啊。

凌秋桑想到这个,不免头疼,思索着,要不要再降一点女校的学费。

施懿想了想,凑到凌秋桑耳边说了几句话。

凌秋桑眼前一亮,“还是你有办法啊。”

打蛇打七寸。

于是,在凌秋桑和施懿逛完京城的第二天,京城里就多了几个媒婆。

到处寻找识文断字的姑娘,并且放出话,男方那边条件好,指定姑娘必须识字,彩礼钱给得特别高。

可这时代,识字的姑娘是真的难找。

不少百姓就开始思考了,家里的女儿如果识字,以后是不是就能找个好人家了?找了好人家也好帮衬家里的儿子。

这时代的姻亲关系还是密不可分的。

而且,如果别的姑娘都会识字,就自家的姑娘不识字,那以后还怎么找对象?

瞧那些男孩子都去读书了,读过书的男孩子,还能看上大字不识的姑娘吗?

另外,商部的工厂也放出消息,家里有送女儿去学堂的,工厂招工可以优先录用,女子从学堂毕业的,也能进厂工作,如果表现优秀,还能提拔成管事。

这国营厂的管事,是被施懿定了官职的,虽然跟小吏差不多,但是这是实打实的吃国家饭的。

就算不做官,现在能进国营厂工作,那也是一份体面,一份荣耀了。

现在的几个工厂,大多数都是招的女工,做得多就赚得多。

有人细想,读两年书,花十两银子,但是进工厂,勤快一点,一年就能赚十两银子。

嘶~这么一算,大家心里就有成算了。

报名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随后,那位进了商部做官的公主也频繁出现在百姓的视野里,她带着小吏,在京城各处考察,指使小吏做这做那的,而她自己则拿着笔和纸在一旁负责记录。

那模样,可神气了。

其余六部也多少招了些女官,在凌秋桑和施懿的授意下,他们也频繁地出入各种基层百姓的生活里。

让他们看看,女子从来都不输给男子,只要她们有能力,男子也只能做他们的手下,帮她们办事。

无数的姑娘看得心潮澎湃,也想为自己争一口气,于是想尽办法开始去说服家里人。

报名的人越来越多,虽然还是比不上南校,但好歹是跨出了第一步。

凌秋桑也松了一口气,等到这批学子毕业,让大家看到了女子读书的好处,以后也就不愁女校招生了。

过完年,学堂开学了,紧接着三年一度的春闱也到了。

全国各地的举子们涌入京城。

京城是天子脚下,历来都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可是当他们看到平坦又干净的水泥路时,还是不免震惊了。

不光是如此,这次来参加春闱的,有不少都是以前来过一次或多次的,短短三年,这京城的变化也太大了。

还有,进京赶考中有不少的穷苦学子,京城的消费本来就不低,这段时间客栈食宿都还会涨价,每次考试前的食宿都是很大的开销。

但这次不同,他们刚进京,就有人通知,凭举人的文书证明可以去新建的官舍住宿。

环境虽然算不上优渥,但是这住宿是免费的。

京城的各种变化,脑子灵活的学子们就开始打听了。

得知了这半年以来的改变,他们心里也不免戚戚然,心里也没底。

这个刚亲政的皇帝,跟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位陛下并不喜欢华丽的诗词文章。

朝堂上,也在商议这次春闱的细节。

大晋的科举还没实行糊名制,所以以前才会有那么多作弊的机会。

这次被凌秋桑直接拍板,除了所有试卷糊名之外,还必须再用小吏抄写一遍,这才能送到阅卷官的手中。

出题到放榜,出题人,考官,以及抄写试卷的小吏,都不能走出大门一步,也不能和外人接触,全程由蓝御带军队监管。

除此之外,家里有亲人参加考试的,都不能参与出题以及监考。

大大的防止作弊的可能性。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

考官批改考卷,甚至是出考题,多数也带了自己的喜好,有的人喜欢华丽的诗词,有的人喜欢字写得好的学子,有的人喜欢文章写得好的。

但是这些通通都不在凌秋桑和施懿的考虑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