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一挂, 陶苗就忙不迭的带钱跟韩彦辰前往车站。
恰好这时,正是老魏跟同事交班的时候,老魏看着步履匆匆一进来就直冲车站三楼办公室去的两人, 有些不解:“小韩跟陶苗?他们怎么来车站了?”
老魏的同事顺着老魏看着的方向问道:“怎么了?有你认识的人来了?”
“对,就是上回我们去义乌抓到人贩子的那小伙子,跟另外一个姑娘。”
老魏这话一出,同事的眼睛立马亮了:“原来是是他们啊, 那可是救了我们车站的英雄啊。”
“可不是。”老魏心有戚戚焉的点头:“那会儿要不是有他们,我们车站的损失可就大了。”
“是啊, 不过他们这么来车站了?”同事说着, 还朝楼上看去:“而且看样子好像还是上三楼了?”
“不清楚啊。”老魏也还有点疑惑呢。
三楼,陶苗跟韩彦辰才从楼道口出来, 张海洋便迅速的迎了上来:“苗苗, 小韩, 你们来的正好。”
说着, 张海洋便带着他们来到一间办公室,给他们介绍道:“这位是车站的杨主任, 我们刚签完合同。”
“杨主任, 这是两位我朋友陶苗跟韩彦辰, 也是我的合伙人。”张海洋没有隐瞒的道。
杨主任看着陶苗那张稚嫩的脸, 突然有些担心, 刚刚太快签合同是不是错了。
好在,陶苗从背包里取出来的钱,瞬间就把杨主任的疑虑给压了下去:“这是五千, 麻烦您让人清点一下。”
一看到到钱, 杨主任的脸上立马扬起了笑容:“行,小王啊, 你来点点。”
说着,一早就在屋里候着的会计小王,便上前从陶苗的手上接过钱,到一边清点了起来。
杨主任更是越看陶苗跟韩彦辰就越满意:“不错不错,你们两个年纪轻轻的就跟海洋一起做生意,果然很有眼光。”
“不是跟我,是我跟……”张海洋刚要解释,就被陶苗打断:“对,张大哥是很好,我们跟他一起做生意特别放心。”
“那就对了,我听小马说过,张海洋一起在当兵的时候就特别可靠,现在做生意也是,一看就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杨主任夸道。
张海洋有点尴尬的笑了笑,正想说点什么就听会计小王道:“主任,数目对的。”
杨主任点头,并把签好的合同递给张海洋:“给,以后一年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张海洋一边接过合同,一边跟杨主任握手:“以后有什么问题,就麻烦主任多多关照了。”
“应该的应该的。”而杨主任这会儿另他不以为意的广告,会给车站带来多大的效益。
在跟杨主任道别,张海洋一出门就松了口气,接着他忙把手上的合同递给陶苗:“来苗苗,你合同你拿着。”
“好的。”陶苗不推辞,直接大大方方的接过,当看到上面写着的广告开始时间时,陶苗还惊喜了下:“张大哥,这签约开始的时间……”
“哦,我们这不是还没有准备好广告跟广告牌嘛,所以我就跟杨主任说了下,让他多宽裕了我们半个月的时间,等到广告牌跟广告单都弄好了之后,在开始计算广告时间。”张海洋说着,还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后脑勺。
陶苗直接就朝张海洋比了个大拇指:“不愧是姐夫,你真是考虑的太周到了!”
陶苗虽然有后世的记忆,但是在一系列的忙碌跟实践中,多少还有考虑不周跟疏忽的地方。
这份合同也一样,如果不是张海洋自己考虑到了,打印广告需要准备的时间,在签合同的时候,让车站多给了点时限准备,要不然陶苗几个还没先开始打广告,就要先在这上面浪费一部分的时间。
好在,有张海洋的查漏补缺,陶苗还赢得了十天的准备时间。
一想到这,陶苗也有点心急了起来。
张海洋也一样:“苗苗,广告的事你有想好要怎么打印了吗?”
“我有个初步的想法。”陶苗忙回忆了下,后世公交车的宣传广告,还有各种商家的宣传手段,想了一个兼顾两者的办法:“姐夫,你知道我们这里有哪里做扇子跟纸巾的吗?”
“扇子跟纸巾?”还以为陶苗会先问印刷厂或者是找家广告公司的张海洋,直接傻眼了。
“对,我们这有专门做扇子跟纸巾的厂吗。”陶苗又问道。
“做扇子的厂我不知道,但是做纸巾的,应该造纸厂里应该有做纸巾的吧?”张海洋虽然不知道陶苗到底问这两个厂要做什么,但还是把自己知道的一家造纸厂告诉了陶苗。
陶苗眼睛一亮:“那我们一会儿先去造纸厂问问,要是可以的话,先定一批纸巾。”
“定纸巾?”张海洋是越来越不明白了:“纸巾跟我们印广告有什么关系吗?”
“这个……”陶苗正要给张海洋解释一遍,在纸巾上印广告会带来的宣传效果,就听有人在后面喊道:“韩小子,陶丫头。”
听到声音的陶苗跟韩彦辰忙回头,就见老魏朝他们一溜小跑来。
“魏叔?”陶苗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