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风的确非常擅长思考和逻辑推理,更关键的是,他脑袋里有着大量的知识,这次高考我不担心了。”
夫妇二人在前往研究所的路上,柳月此时已经轻松了许多。
荀敬昌非常激动的说道:“如果儿子的猜测被证实,那高考就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你认为这个猜想有可能解决谐振波危机?”
“至少能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这是灾难到来时最宝贵的东西。”
一下午的时间,荀敬昌就待在研究所内。
天眼射电望远镜坐落于贵州山区,中科院天体物理研究所,有唯一的调用权限。
这个项目从98年提出,05年由南仁东院士正式立项。
从那时候开始,他便将自已的余生悉数奉献在了天眼射电望远镜项目之上。
人这一辈子但凡能认认真真做成一件大事,就足以无愧平生。
南院士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他在贵州的群山中,寻到了合适的位置。
因为锁网系统的难题,进行了上百次实验。
深山之中,直径达五百米的大锅由上万根钢索构成。
每一根钢索,都耗费了他无数的精力和身体。
终于,2020年,天眼射电望远镜诞生。
在它诞生的那一刹那,丑国曾傲然全球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黯然失色。
但背后为华夏天眼付出巨大努力的南仁东院士却未能亲眼见证这一人类奇迹。
2017年9月,南仁东院士因肺癌离世。
他早已知晓身患肺癌,但却从未离开天眼半步。
何为国士无双?无外如是。
天眼射电望远镜的存在,填补了华夏深空探索的空白。
让华夏在天文观测领域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突破,成为了最早得知谐振波危机并未雨绸缪的国家。
天眼射电望远镜启动一天约等于花费四五十万。
而如果主动观测捕捉,花费更是成倍增加。
探索六七千光年外的星系和天体活动,比文字上看要更复杂。
从某种角度来讲,宇宙就像是大海。
你可以在海上随意的航行,但很难捕捉到一滴水在大海中是怎么流动的。
说一句很扎心的话,就目前为止,其实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仍旧处于漫无目的和守株待兔的阶段。
主动出击,不是做不到,而是付出的代价太大。
此时的天眼射电望远镜,如同一个巨大的过滤器,在宇宙复杂的电磁波中寻找属于六千光年外的讯号。
很多人对望远镜其实有一个误解,
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并不是真正的把目光看向远方。
而是接收远方投射过来的信号。
简而言之,要观测六千光年外的天体活动。
需要的并不是现在立马把眼睛放在六千光年外,而是从天眼接收到的无数宇宙讯号中,筛选出经历了六千年的时间之后刚刚到达地球的光。
而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来说,这个区间越小,难度则越大。
因为宇宙的年龄大概是138亿岁,这个靶子实在太大。
现在天眼所能够接收到,是从宇宙诞生之初到现在的所有信号,从这浩如烟海的信号中找出一千年间的特有信号,谈何容易。
但对于华夏的科研工作者而言,他们很擅长走那条崎岖坎坷的路。
若路不难行,他们反而不习惯。
天体物理研究,一批人盯着天眼即时接收的信号,一批人查找着之前天眼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