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致远!因苏布雷对你有兴趣呢!”
当邱新荣兴奋地敲开林致远的房间门时,他正躺在床上打游戏,听见“因苏布雷”这家意甲豪门的名字,头也不抬地说:“不去!”
“你不要拒绝这么干脆好不好……”邱新荣有些尴尬。
“我用屁股想都知道去了肯定打不上比赛,我去干什么?因苏布雷水平再高,我要是去了打不上比赛,人一样会废掉的。”林致远一边打游戏一边回邱新荣,“中超水平低是低了点,可是前锋大部分都是外援,外援水平还是可以的,所以我在华南虎踢主力一样可以提升自己。”
说到这里,游戏打完一局,他抬起头看向邱新荣:“难道说因苏布雷打算给我出场机会?不是吧?”
“呃……那倒不是。”邱新荣摇摇头。
“所以啊……”林致远双手一摊,继续低头再开一局。
“我以为你会急着出国……毕竟陈星佚也已经敲定转会阿姆斯特丹竞技,那也是欧洲豪门球队呢。”
“前锋和门将不一样嘛,老邱叔。你觉得陈星佚去了阿姆斯特丹竞技就能打上比赛吗?”
邱新荣摇头:“很难……”
“对,很难。但总还是有希望的,只要他在训练中表现出自己的水平和态度,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比赛时间里,或许可以获得出场机会。但门将呢?我去因苏布雷顶多做个第三门将,就算主教练会让替补门将在国内杯赛中出场,也轮不到我。所以我去了干什么?在因苏布雷的替补席上熬上几年?我才不要!对我来说,打上比赛才是最重要的。”
见林致远态度坚决,邱新荣叹了口气:“啊,迈尔那边也没法保证让你做主力门将……”
林致远并不意外:“很正常,除非是他们本土的球员,否则欧洲没有几支球队会让一个二十岁的门将做主力的。”
“我这不是想着他们都出去了……”
“老邱叔你别急,我也不着急。慢慢来,今年出不去,明年。只要我们是想要出国踢球的,我觉得迟早我会回去的。”
看着林致远低头说话的样子,邱新荣问道:“你没事儿吧?”
“我能有什么事儿?”林致远呵呵一声。
“那好吧……”
邱新荣告辞。
林致远头也没抬,继续玩他的游戏,只是他搓招数的时候特别用力,似乎要把手机的玻璃屏幕都给搓出个洞一样……
※※※
“阿姆斯特丹竞技是欧洲豪门,那里有整个荷兰最优秀的球员,还有他们全世界四处搜刮来的天才年轻人。对你来说竞争会很激烈。可我相信你,星。你是我调教出来的,看好的,你可以在那里赢得一席之地。但要注意,要耐心,一定要耐心。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着急,当你耐心的时候,好运就会和你交朋友。”
豪尔赫·迪隆正在对站在他跟前的陈星佚交代。
明天陈星佚就要跟随他的父亲兼经纪人陈翰堂一起去欧洲了,正式开启他的留洋之路。
而今天迪隆专门把陈星佚叫来自己的办公室,要和他好好谈一谈。
“我明白,迪隆先生。我会放平心态的。”
迪隆又笑道:“但也不要妄自菲薄。你很厉害的,星。你可是能够和基维尔对抗九十分钟还能在他眼皮子底下断他球后策动进球的。所以要相信自己的能力。阿姆斯特丹竞技里面确实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才,但你也是其中之一。他们能够签下你,自然是看中了你身上的潜力。所以不要害怕竞争,更不要遇到点困难就自我怀疑。”
“不会的,迪隆先生。”这话陈星佚说的很自信,一点也不像是为了应付主教练才说出来的。
毕竟他怎么说也是打过三场世界杯比赛的,尤其是最后一场打巴西他表现非常出色。
虽然前两场比赛表现平平,可是这最后一场对手最强,他的表现反而最出色。这给陈星佚增加了不少信心。
倒不是说陈星佚他自己骄傲起来了——他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举手投足间,气质发生了变化,明显要更加自信了。
“嗯。说起来你去了荷兰,距离罗凯倒是近了。但可惜他在荷乙,你在荷甲。你们俩恐怕是碰不上了……不过也挺好,这或许可以帮助你始终保持斗志和警惕心——遇到什么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就想想罗凯,他是你的前车之鉴!”
听见迪隆这么说,陈星佚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迪隆很疑惑。
“没有,迪隆先生……我只是觉得怎么是个人都拿罗凯当反面例子……”
迪隆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接着他也跟着哈哈大笑:“抱歉,我对罗凯没有恶意。但真是太巧了……哈!”
陈星佚摆手:“没事儿,迪隆先生。我们在这里说,他也听不到的,你不用道歉。”
迪隆脸上还带着笑意:“不过他哪怕在一支荷甲升班马都没太怎么打上比赛,取得的进步也是很明显的,他在世界杯上的表现你也看到了吧?”
陈星佚点头。
“而且他这个赛季又要求继续租借到维罗尼卡,不惜踢荷乙,也要去在维罗尼卡继续待下去。说明他其实已经度过了最难得适应期,接下来只要能够稳定打上比赛,他也一定会飞速进步的……不说他了,你的情况和他不一样,最起码你在语言上比他当初要好太多,而且老实说你的性格也比他更活泼外向,容易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足球场外的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就是足球本身——而在这方面,我对你有信心。”
迪隆深深地看了陈星佚一眼。
他可不只是在简单的鼓励陈星佚,而是真的对陈星佚充满信心。
自从他执教大顺金箭头,看到陈星佚在闪星的表现之后,就对这个年轻球员非常上心。因为在他身上,迪隆看到了那些欧洲天才球员们的影子——灵巧、敏捷、有速度有技术。同时他还像东亚人一样踏实勤奋。
他还记得自己当初在知道陈星佚竟然是从金箭头去闪星的时候,特别紧张,大骂已经离职的王献科是头蠢驴。
直到于金涛告诉他赛季结束之后陈星佚就会回来,他才松了口气。
作为一个在欧洲执教经验非常丰富的主教练,他有了爱才之心。
陈星佚回到金箭头之后,迪隆也确实对他尽心尽力,倾囊相授。
从这一点来说,他当然希望陈星佚在欧洲取得成功,因为这多少能够证明其实他还没老到失去一个职业足球教练的灵敏嗅觉。
是的,我已经不在欧洲执教了,但是我在欧洲的老伙计们,这是我从遥远的中国送给你们的“礼物”……哈!
※※※
夏小宇从床上睁开眼,翻身摸到床头柜上的手机,拿起来看了一眼时间:
07:56。
接着他听到外面传来了响动,是脚步声,还有父母说话的声音:
“我出门了。”
“好,路上慢点。”
开门声,关门声。
脚步声向着厨房的方向渐渐远去。
夏小宇躺在床上,扭头看向窗户,深色的窗帘把外面景象完全挡住了,只有下面的缝隙处才漏了一些光出来。
但还是能够听到外面的鸟叫声。
他有些恍惚。
感觉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暑假中的每一天清晨,他都是这么醒来的。
父亲出门工作,妈妈留在家里打扫卫生,他则在床上赖着不起来睡懒觉。
窗外有鸟叫,客厅里有妈妈忙碌所制造出来的动静。
和现在一模一样。
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错觉。不知道现在究竟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中。
甚至他还有些担心——我参加世界杯……包括成为职业球员这事儿,不会到头来就只是一场梦吧?
但是当他在自己的手机上看到雍叔在三个小时前给自己的一条留言时,他的这种疑虑随之一扫而空——顺道一提,如今夏小宇已经成了冠军传奇体育经纪公司的签约球员,和胡莱、张清欢、王光伟一样,经纪人都是雍军。
雍叔发来的消息很简单,就一句话:
“小宇,葡萄牙的阿尔瓦拉对你有兴趣!”
夏小宇地从床上坐了起来,睡意全消!
里斯本阿尔瓦拉,那可是葡萄牙的豪门俱乐部,也是如今葡萄牙超级天才里卡多·巴利亚的母队,更是葡萄牙乃至欧洲著名的青训俱乐部!
他们竟然对自己感兴趣?
夏小宇突然有些眩晕,不知道是不是刚才起得太急,还是真的被幸福冲昏了头……
※※※
“你不用考虑那些乱七八糟的。我就问你……你想不想出去?”
在闪星俱乐部的主教练办公室里,赵康明表情严肃地看着王光伟。
而被他看着的王光伟却愁眉苦脸:
“可是,赵指导。欢哥走了,小宇现在也被阿尔瓦拉看上,我再走,咱们队……”
“别废话!我就问你,你想不想出国踢球!别这么婆婆妈妈的。”赵康明双手抱胸,坐在桌子一角,直视王光伟。“我只问你想不想,不问你其他的,你自己想不想你还不知道吗?想就是想,不想就是不想。你要真是不想出国踢球,就甘心在国内踢,那我也尊重你的意见……”
他两手一摊。
王光伟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点头:“想。”
之前还很严肃的赵康明脸上绽放出笑容:“这不就得了嘛!你说这么简单个问题让你搞得那么复杂。”
“可是赵指导……”
王光伟还是想说,却被赵康明抬手阻止了:
“你是主教练还是我是主教练?这问题是你该考虑的吗?我把你们培养出来是为什么?在中超再踢下去还能怎么样?冠军也不是没拿过了。你这样的如果欧洲球队没看中倒也罢了,就老老实实在闪星踢着球。可现在有机会,你干嘛不出去?出去才是对的。我培养你们,就是希望你们都能像胡莱那样,一个个全都出去!”
王光伟无言以对。
“反正你要想,咱们就朝着那个方向努力,雍军现在也有运作球员出国踢球的经验了。再加上胡莱的品牌效应,他手下的球员应该都不愁买家的。这次有三家欧洲俱乐部都对你感兴趣,你自己好好斟酌,选择一家最合适你的。放心,俱乐部绝对不会在转会费上拖你后腿。”
听到赵指导这么说,王光伟最终点点头:“谢谢赵指导!”
“谢我干什么啊?应该是我谢你们……”
“谢我们?”王光伟有些疑惑。
“出国踢球是你们的梦想,把你们送出国踢球也是我的梦想啊。”赵康明笑道。
※※※
“……世界杯还未结束,中国队也已经早就回到了国内,但世界杯对中国足球的影响还并未消散……因为在世界杯上的出色表现,中国足球似乎掀起了留洋大潮……继张清欢转会加盟西甲球队萨里亚后,从大顺金箭头也传来好消息,陈星佚转会荷甲豪门阿姆斯特丹竞技一事得到官方确认!”
“今天葡萄牙豪门阿尔瓦拉俱乐部官方宣布他们已经从安东闪星俱乐部签下二十一岁的天才中场球员夏小宇。具体转会费双方均未透露,但据说合同里有二次转会费分成的条款。这并不意外,因为已经是闪星的惯例了——在胡莱和张清欢的转会上,都出现过这个二次转会费分成……阿尔瓦拉素有‘欧洲足球黑店’的绰号,现在看来,闪星可能也在效仿阿尔瓦拉的发展路线,通过把自身培养的球员高价售出来维持俱乐部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在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结束的第二十三届世界杯决赛中,西班牙队以2:1的比分击败了巴西队,捧起金杯。以‘王子’塞拉多斯为代表的西班牙黄金一代终于在他们各自职业生涯的后期实现了国家队荣誉零的突破。为西班牙国家队赢得了第二个世界杯冠军荣誉……
“而因为巴西队的失利,中国队也成为了本届世界杯上唯一一支保持不败的球队……这对中国足球来说真是一个意外之喜。还有一喜则是胡莱凭借他在小组赛中的五粒进球荣获本届世界杯金靴。塞拉多斯没能在决赛中取得进球,最终以四球名列第二……但他个人荣膺本届世界杯最佳球员,作为西班牙国家队的队长,以四个进球和两次助攻带领球队夺冠,这个荣誉对他来说确实是实至名归……
“就在世界杯落下大幕的同时,中国足球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安东闪星再次官宣,球队队长、主力中后卫王光伟转会意甲埃尔德雷亚足球俱乐部……一届世界杯让四名国脚成功留洋。世界杯的威力可见一斑……埃尔德雷亚所在的意大利城市热那亚,诞生过开启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伟大人物哥伦布,而如今王光伟的加盟似乎也像是在寓意中国足球的大航海时代已经来临……中国足协已经官方宣布正式竞选申办2034年世界杯,相信以中国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表现,以及这么多球员出国留洋的前景,不会再有人嘲讽中国没有资格举办世界杯了……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这些都是好消息。但对于安东闪星来说,可就不算是好消息了。球队主教练赵康明已经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本赛季球队的目标就是争取能够留在中超。如果能够成功保级,下赛季的目标也依然是保级。这次恐怕没有人会觉得他是在骗人了……
“而我想说,就算闪星最终降级,希望我们也能够记住,有这么一支球队,培养出了四名留洋球员,为了中国足球的未来,无私地把这些人都送去欧洲……正如球队的名字一样,闪星、闪星,散作满天星!”
(第四卷“少年西行”完)
第四卷总结
又到了给这一卷作总结的时候了。
一不小心这一卷就写了一百二十二万五千字。
是字数最多的一卷。
从一月中旬写到七月中旬,足足六个月,半年。
导致本书的总字数也突破了三百五十万字。
不过本书并不以字数来决定剧情走向和什么时候结束。
所以三百五十万字并不代表着小说接近尾声,实际在我心中的故事才刚刚过半呢。
毕竟胡莱和他的伙伴们才第一次参加世界杯,怎么就可能迅速收尾呢?
那岂不是白瞎了前三卷的铺陈?
总之大家要有耐心,说来话长,这真的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我力求在这个故事里把我这些年的思考和想说的话,全都写出来。
毕竟这对我来说,是我在将近二十年网络足球小说写作生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的作品,我不会敷衍了事,也不会为了完本而匆匆烂尾。
哪怕有人说我水,说我写的啰嗦,我也还是坚持。
因为在我写完了再回过头来看,会发现其实那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个世界。
说回第四卷。
先说最近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情节,那就是世界杯最后中国队3:3战平巴西这个结果。
其实在写世界杯剧情之前,我就一直在犹豫,在苦恼。
那就是我有没有勇气详细的写一场“失败”。
这个“失败”不是某一场比赛,而是这一整段剧情——因为没有小组出线,没有产生爽快的最终结果,所以对于读者来说,这是无效情节,自然就是失败。
我以前不是没写过失败,毕竟我还没写过一个从未输球的故事。
但以前的我在处理这些失败剧情的时候,通常会采用一些更新技巧或者写作技巧来把失败模糊化,规避掉这个“雷点”。
比如一笔带过,用较短的篇幅尽量把这事儿揭过,或者直接调时间线,专业就是半年后,主角已经遭遇挫折,准备打脸了。
比如《胜者为王》里面常胜从瓦伦西亚转去执教罗马,结果在罗马遭遇滑铁卢,只待了半年就被赶出门。我就直接用新闻回顾的方式简单交代了一下,把描写重点放在他选择去拉齐奥打罗马脸的剧情上。
因为我知道读者们不喜欢看虐主,他们也清楚虐主其实是为了让后面主角打脸回来,属于欲扬先抑中的“抑”。
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为什么要把笔墨浪费在挫折剧情中给大家添堵呢?反正挫折也不过就是为了给主角制造打脸的理由而已。
那就直接写反手打脸的部分好了。打脸的理由给到读者知道就行,不用详细写。
这样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成绩也好看。
直到现在,这种处理技巧也是对的,确实是这样。商业小说嘛。
想当初我写《冠军教父》的时候,详细写了托尼·唐恩的第一届欧冠决赛,非常详细,赛前赛中赛后……然后让诺丁汉森林代替阿森纳,重复了一次2006年欧冠决赛的剧情,输给巴塞罗那。
我当时这么写的时候其实很爽,尤其是最后托尼把银牌扔给一个小球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爽爆了……
但是发出来,被读者骂得狗血淋头。
骂得有多惨呢?
惨到就连跳舞都看不下去了,跑来我书评区发了一篇长评帮我解释,为我站台替我说话……
然后他跟着我一起被骂……
别看现在很多人说《冠军教父》是最经典的足球小说,但实际上一直到连载结束,对《冠军教父》的评价都并没有现在高,在当时是比不上《我们是冠军》的。这一点我记得很清楚。
小加文的死导致冲超失败、被解除一线队主教练职务后竟然没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而是重回青年队执教、欧冠决赛遵循历史的惯性输给巴塞罗那、和唐的重逢相遇,等于多了一个人知道主角穿越的秘密、突发心脏病强行制造挫折打压主角、和俱乐部老板决裂离开诺丁汉森林、再腆着脸重回诺丁汉森林……其实有很多剧情在当时都是雷点,争议不断——我不是说以现在的网文节奏去评价,而是就在当时的那个网文审美体系下,这些都是不讨读者喜欢的东西。
至于说我水的留言书评那就更多了……
至于《我们是冠军》就更不用说了,也就是当时大家还算宽容,放到现在,估计光是张俊的那个圣母性格就足够恶心走很多人……更不要说我竟然还让杨攀在中国队和日本对比赛的时候故意输球,就为了搞死当时的中国足协大领导——想想现实中国足1:5输给泰国青年队,逼迫卡马乔滚蛋所引发的舆论风波,就知道这个情节是多么的“剧毒”……
所以写了十七年足球小说,商业小说,我很清楚哪些东西是雷点,最好不要碰。如果一定要写,也应该用什么技巧掩饰过去,尽量降低读者的不适感。
因此我才在世界杯剧情之前反复犹豫很久:
我究竟敢不敢详细地写一场“失败”?
根据我的经验,我知道让中国队世界杯小组赛出局,是肯定会让读者不爽的——是的,这本小说和起点其他的足球小说不一样,其他足球小说读者纷纷要求作者不许写国足,我这本大家却纷纷要求我写国足的时候再大胆一些,再YY一些……捂脸。
这当然也说明其实我把书里的国足写活了,写的让人愿意对他们寄予希望了。
这其实对我是一种赞扬。
但同时,也给了我巨大的压力。
如果我没让中国队小组出线,会不会引来恶评如潮?
当然,虽然有这样的顾忌,我也没改变大纲说要让中国队小组出线。
在我一开始的设计中,中国队的第一届世界杯就是打完小组赛就打道回府的。
我犹豫的只是敢不敢,而不是要不要。
写还是要写的,而且要详细写。
写一届注定没有结果的世界杯。
最起码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结果的。
但其实在我心里,我知道这次世界杯虽然没有打进淘汰赛,却并非是毫无意义的失败。
这一点我在施无垠的述职报告那章就借他的口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能够给未来的国足留下火种,那就算失败也是值得的。
但怎么定义这个“失败”?
就像有读者说的,打进淘汰赛,然后遇上法国,干脆利落地输掉也可以接受。
这种当然是失败。
只是我觉得对于中国队在本书中的世界杯这条主线来说,这样不算失败。毕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就能打进淘汰赛,而且还是输给了强大的法国队,怎么能算失败呢?
简直是一场“光荣的胜利”。
这样一来,读者们从情感上来说不会有丝毫觉得可惜的。
因为输的很正常,就该输。
我所谓的“失败”应该就是有遗憾的,让人觉得不应该这样,其实应该可以更好,太可惜了,有点憋气……
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样?这不是和读者对着干吗?
我当然不是和读者对着干,《禁区之狐》毕竟本质上还是一本爽文啊……
只是我认为这届世界杯上的“失败”对于书中这支国家队,这些国脚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牵扯到我这本书的主题之一——成长了。
所有人都在成长,胡莱在成长,胡莱爸爸在成长,谢兰在成长,王光伟、张清欢、陈星佚、罗凯……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都在成长。
利兹城这支小球队也在成长。
中国队、中国足球自然更在成长。
在校园篇里我已经通过校园足球的发展描述了中国足球的改革和成长。
但这还不够。
落到“国脚”这个群体上,其实是没有成长的——到目前为止是这样。
他们只是一群由个个角色组合而成的群体而已,并没有形成一种共同意识。
但他们不可能一直这样,在未来他们势必是要成长起来的,要有变化。
这正成长不是实力上的成长,而是内心的成长。
陈星佚、张清欢、罗凯、王光伟、夏小宇……他们的实力其实都在增长,内心也在变强。可这是作为“职业球员”,而不是作为“国脚”,两者是有着很大不同的。
职业球员踢球是为了赚钱,为了自己各式各样的目标和理想。国脚踢球则是为了更多形而上的东西。
有读者说让他们不爽的原因不是中国队不能小组出局,而是出局的方式,感觉太容易满足了,没有求胜心,提前认输了,在平局和输球都是出局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拼一把?
这让他们觉得这支球队根本没有一颗“冠军之心”,那章标题就像是莫大的讽刺。
我得说这位读者说的非常对,呈现出来的中国队确实就是这样的,也是我希望写出来的效果——让你看出这些东西,那说明我写的还挺好,目的达到了……笑。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本书写到现在三百五十万字了,只有主角胡莱明确地说过他的目标是捧起世界杯。
其他人,哪怕是王光伟、张清欢、陈星佚、罗凯他们,都没有表现出来自己在国脚生涯中的目标和野心。
第三卷第117章“胡莱的野心”里,我就借用胡莱和张清欢、丁元海三位国脚的对话表现了这种差异。
丁元海觉得这次就算没进世界杯也没什么,反正以胡莱他们的能力,下一届世界杯预选赛肯定有戏。
但胡莱却着急,因为再过四年,欢哥就二十八岁了,二十八岁职业生涯正值壮年的欢哥却只能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积累经验。
这不是浪费吗?
他希望中国队能够届届参加世界杯,这样欢哥的天赋才不会被浪费。
他的这个野心吓住了没什么远大志向,只想把眼前比赛踢好的丁元海。
也让张清欢这个曾经的国内头号天才失神——因为中国队次次都能参加世界杯会怎么样,就连他都想象不出来。
因为他压根儿就没想过,没这个意识。甚至连去踢世界杯,他更多都是为了完成爸爸的期望。
这届世界杯的中国队里那些老球员,诸如江万庆、姚华升,他们的表现也很出色,我花费了一些笔墨描写他们的坚持和表现,也描写了他们在面对平局的时候的欣喜。
对于他们这些这届世界杯很可能将就是唯一一届的老球员来说,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在他们身上,所以他们成不成长无所谓,他们以后怎么样也无所谓。
而现阶段的国家队球员大多数其实和他们一样,在世界杯上并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胡莱那样明确的目标说我要拿世界杯冠军。
他们的想法其实是这样的——“能参加一次就足够老子吹一辈子牛逼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能够3:3逼平巴西队就是老子的高光时刻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世界杯不败我的职业生涯就无怨无悔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张清欢、王光伟他们当然不会只参加一次世界杯,但他们在这件事情上同样缺乏自我意识,并不觉得这次小组赛没出线是失败,或者他们压根儿就没想过要世界杯小组出线。
因为代入到那个世界中去想一想,就会觉得其实以中国队在这届世界杯上的表现,已经足够让国人感到骄傲。
假设,假设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2:2战平哥斯达黎加,1:1战平土耳其,3:3逼平巴西,然后小组出局……那么请问作为球迷的我们是该骂他们在对巴西的时候最后时刻收缩防守只想保住平局的做法是提前投降,还是高呼“国足牛逼”?
最后没出线,肯定会有人觉得遗憾,惋惜是肯定会惋惜。但要说遗憾和惋惜就会转变为指责这些球员不够拼、丢人现眼,像有些读者那样说很过激的话,认为国足给他们强行喂屎……我觉得那也是不可能的。